
大浪淘沙。經過市場的幾番洗禮,各基金公司發展的差距逐漸凸顯出來。
《投資者報》統計發現,成立滿兩年但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尚未至100億元的基金公司共有19家,分別是金鷹、東吳、中歐、東方、新華、匯豐晉信、泰信、華富、信達澳銀、天治、益民、諾德、平安大華、財通、金元惠理、浙商、紐銀梅隆西部、富安達、方正富邦。
其中,天治基金公司成立10年了,規模僅有54.15億元,在同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排名墊底。
2003年成立了11家基金公司,其中9家已經發展到百億規模之上,廣發基金更是超過了千億規模,躋身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列。
是什么原因導致天治基金經過了10年光陰還沒有長大?《投資者報》聯系了天治基金公司,但對方并沒有給出合理解釋。從公司發展看,股權變更、高管和基金經理頻繁更換、業績不佳都是規模長不大的原因。
股權頻變更 管理層流動快
2003年,天治基金成立之初,有吉林省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三家股東,出資比例分別為46.16%、38.46%、15.38%,公司注冊資本1.3億元人民幣,注冊地為上海。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歷經數次股權變更。2013年5月30日,天治基金發布公告稱,“本公司原股東吉林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持有的跟公司12.50%股權轉讓給本公司股東吉林省信托有限責任公司?!?/p>
當前,天治基金股東數已變更為吉林省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出資比例分別為61.25%、38.75%,注冊資本也增至1.6億元人民幣。
在歷次股權變更中,大股東投資獲益匪淺。2010年7月,二股東森工集團將其持有的天治基金3000萬股股權(占該公司總股本23.08%),以每股2.55元轉讓給中科英華。完成后,中科英華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以其出資價格計算,森工集團投資天治基金7年,投資收益率達到155%。
相比此前的基金股權轉讓價格,此次股權轉讓價格不高。業內人士曾認為與其長期經營不善有關。
據公開信息顯示,自公司成立以來,天治基金的總經理已經三易其主。首任總經理屈年增在位僅一年多。第二任總經理祖煜在任約5年,于2009年8月6日離職。其后,總經理一職一直由董事長趙玉彪暫代,直到迎來史上最年輕總經理劉珀宏。
劉珀宏當時年僅32歲,之前在海富通基金擔任總裁助理。他僅任職6個月就離開天治,總經理指揮棒再度交回趙玉彪手中,并管理至今。
趙玉彪,有近20年證券行業從業經驗,歷任吉林信托上海證券業務部交易部經理,吉林省信托上海洪山路證券營業部經理兼駐上海證券交易所出市代表,上海金路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天治籌備創建時就參與其中。
天治的前三任總經理屈年增、祖煜和劉珀宏,均為市場化招聘。但天治內部員工透露,財務、風控等核心管理層,都是股東自己人。
總經理數次易主,基金經理也成“流水兵”。Wind數據顯示,天治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時間僅為2.2年,目前基金經理總共才7個人,管理著10只產品。歷任基金經理中,任職時間最長的謝京有近5年時間,而天治財富成長前任基金經理吳鵬,2007年僅上任不到兩個月就離任。
業績不佳 招致大規模贖回
今年,天治旗下基金的業績在同行中多處于中下游水平。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23日今年以來,天治成長精選收益率(21.75%)在33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95,天治品質優選收益率(7.6%)在14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102,天治趨勢精選收益率(7.5%)在14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105,天治穩定收益收益率(2.09%)在130只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中排名89。
由于遭到大規模贖回,目前,天治基金旗下10只基金中,天治成長精選、天治品質優選、天治趨勢精選、天治穩定收益4只品種規模均不足億元,跨入“迷你”基金行列。其中,天治趨勢精選規模僅5300萬元,天治穩定收益規模僅6300萬元,根據《基金法》相關規定,面臨清盤危機。
今年6月,天治基金旗下的貨幣基金天治天得利轟動一時。據其公告,該基金偏離度達到-0.5243%,成為今年以來首只發生負偏離的貨幣市場基金。
據了解,如果一只基金的偏離度為負值,且超過0.5%,那也就意味著,這只貨幣基金所投資的資產組合實際價值低于賬面價值,貨幣基金組合中存在浮虧。
根據2004年至2012年年報披露的各年利潤合計,天治基金一共虧損了27.71億元。業績不佳、經營不善,使其多年來發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