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買高收益的產品,反正這筆錢也不等著用。”
毛陶所說的“這筆錢”是她和丈夫李鑫辦完婚禮后的結余,包括婚禮的禮金和此前兩人的積蓄,總共約有五六十萬元的銀行存款。現在,他們正兒八經地開始考慮投資理財。
毛陶和老公李鑫今年都28歲。毛陶是杭州一家醫院的醫生,李鑫是電信公司的工程師,兩人年薪稅后合計28萬元,加上外快,比如講課會診費用、房租收入等,家庭年收入在35萬元左右。
別看他們年紀輕,他們在杭州已經有了兩套房產,都是在2011年買入的。毛陶說,買房的資金主要來自于父母的援助。其中,位于西湖區的自住房買入價120萬元,他們是全款買入的。另一套房產是位于杭州市郊的毛坯房,他們借了76萬元的商業貸款,目前每月租金收入1000元。
毛陶和李鑫以前的理財都很保守,就是把每個月花剩下的錢存起來。現在,毛陶手里還有幾萬元大學時存的五年定期存款。“這和我爺爺的理財方式一樣,以前一直覺得只要好好工作就能萬事大吉。”
因為不敢輕易嘗試新的投資品種,所以毛陶在判斷要不要買某個理財產品時,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我必須參考一些指標來證明理財產品承諾的收益,但這些公開的指標是不是在吹牛呢?結果是,她總是放棄購買新產品。
結婚后,他倆收入穩定,對于閑錢投資的看法也有所變化。“我們年紀輕,父母沒有負擔,所以應該可以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目前,毛陶家庭的資產配置年化收益率較低,除了有10萬元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之外,五六十萬元閑錢都是定期和活期存款。
毛陶和李鑫一直熱衷于看理財雜志。“資金配置、模擬時間、選股方法都講得很細致,對于沒什么投資經驗的新人而言,價值投資理念更能讓人看懂。”
“我能夠承受20%左右的本金損失。”毛陶現在很想嘗試投資股票,也想逐漸配置一些收益相對較高的產品。
毛陶是獨生女,再過5年父母都將退休,她打算為父母備一套養老房。而在未來兩三年內,他們會考慮要一個孩子。他們在市區的自助老公房和郊區的投資房可能會在三五年后調整。
和毛陶家庭不同,32歲的王森還是單身一人,也不著急戀愛結婚。用王森的話說:安居才能立業,趁年輕要多打拼。
王森在澳洲讀完碩士后回上海,在外資保險公司產品研發部工作。王森自認“心氣很高”,雖然在保險公司的工作收入不錯,但他總覺得自己閑不住。
“讀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創業很刺激。”王森說,辭職并非一時沖動,開公司也是經過慎重考慮,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膽識。王森的父親是外科醫生,母親是大學老師,父母經濟狀況良好。
2007年初,王森從公司辭職,開始和同伴合伙開公司。公司主要涉及IT高科技行業,目前王森的年收入約55萬元。他現在和父母一起住。2008年,他在上海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目前房貸已全部還完,房子每月可以獲得6000元租金。
在投資領域,王森比較偏愛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種。2009年,他在股市投入25萬元,1年后大約虧損10萬元。此后,他又補倉15萬元,企圖把虧掉的錢再賺回來。不過他買入的那些題材股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投資收益,他還處于深度套牢中。
王森意識到,不懼怕風險不等于可以盲目投資。他不想再過多地涉足股市,希望能找到更穩妥的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品種。
年過五十的張帆是國企技術管理人員,妻子是大學老師,夫妻二人年收入稅后40萬元左右。獨生女兒從北大本科畢業后,以全額獎學金考上美國一所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對于留學生家庭來說,省了學費就等于省了最大頭。
張帆已經購買了足夠的養老和醫療保險,除了留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家庭應急所用外,他打算把55萬元的存款用于投資組合。張帆認為自己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希望投資收益高一些的投資品種。
馬貝貝 上海精馭財務策劃有限公司理財師
Q1:想取得高收益,一定要冒高風險嗎?
“這句話應該反過來理解,很多時候高風險投資的背后不一定就是高收益。提高投資收益是相對的,如果在初期貿然投入高風險的工具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虧損。”
在馬貝貝看來,毛陶的金融資產配置較零散,年度總收益平均為5.46%,其中公司融資部分雖然收益較高,但是屬于短期投資,到期結束,不具有持續性。而定期存款周期太長,收益性靈活性都不夠,活期存款收益率較低。
毛陶的家庭收入穩定,在有房貸的情況下結余比例依然較高,具有很好的財富累積的能力,現在需要做的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增加投資收入,使財富的雪球盡快滾動起來。
馬貝貝認為,雖然在以后的資產配置中毛陶傾向于高風險的投資,但很多時候高風險投資的背后不一定就是高收益。風險的高低相對的不是投資收益,而是投資人的專業水平及市場經驗。同樣的投資工具,不同的人使用會有不同的效果。
而毛陶已有一定的原始積累,如果在初期貿然投入高風險的工具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虧損。投資過程中20%的虧損要25%的收益才能持平,而對于投資新人來說,虧損的概率又要比盈利大很多。
馬貝貝建議毛陶家庭將大部分資金統籌起來作為核心資產,該部分資金投放在相對穩健并且安全性高的投資工具中,比如信托、債券、銀行理財等,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另一部分小筆資金投入到操作空間較大,風險較高的品種中,如股票、基金等。這筆資金有機會獲得較高的收益率,提高資產的整體收益。同時在發生極端的市場風險時也并不影響家庭財務的整體安全。
如果毛陶傾向于高風險投資,馬貝貝建議可以將以后的資產配置調整為:
定期存款因為還有較長時間才到期,所以暫時放在配置中。其他的約50萬元存款整合到小額信托中,該類型產品有一定的投資門檻,年度回報在6%至8%之間,期限1至2年,符合核心資產的配置要求。建議把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司融資等零散資金逐漸整合到一起,共計20萬元,作為”衛星資產“配置到股票或者股票基金中,在市場波動中尋求高回報的機會,同時可借此學習投資技能積累市場經驗。
馬貝貝建議毛陶拿出5萬元購買貨幣基金作為家庭備用金。貨幣基金具有活期存款的靈活性,資金贖回T+2到賬,有些貨幣基金已經實現了T+0到賬。貨幣基金具有定期存款的收益,目前7天年化收益在3.5%左右。這樣配置有助于滿足家庭資金的流動性需求,并適當提高收益,加強穩定性。
Q2:小額月度結余怎么打理?
“月度結余基本都是小金額資金,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有限,活期存款利息太低是最不合算的理財方式,建議選擇投資門檻低的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
馬貝貝建議毛陶將最近半年的月度結余投入到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中。
月度結余基本都是小金額資金,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有限,而活期存款因為利息太低,是最不合算的理財方式。基金投資門檻較低,操作便捷,可以直接通過網銀購買,或者在一些第三方的基金銷售平臺上購買(申購費用上通常有折扣)。這也是大眾理財最適用的工具。
毛陶沒有太多投資經驗,月度定投能讓她用一種簡單易學的方式逐漸了解和掌握基金投資的技能,一方面滿足了她學習高風險產品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用平均成本法控制市場風險,提高了獲得較高投資收益的機會。
經過半年的投資嘗試,毛陶會對市場有進一步的熟悉。屆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能力適當調整資產配置,將部分資金配置到高風險投資品種上。這樣能避免因為不熟悉市場使自己和資產處于盲目的風險境地。
Q3:花了不少錢買保險,我的保障措施到位嗎?
“家庭收入的8%用來買保險,可實際上這個金額的保費支出能獲得的保障卻差強人意。買得多不一定買得對,保險選擇應有主次。”
毛陶對自己的家庭保障很有信心,年度支出2.2萬元,占到家庭收入的8%,可實際上這個金額的保費支出能獲得的保障卻差強人意——現有的兩款保險產品主險都只是壽險,從家庭保障的合理性來說保障不足。
不少人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時候往往有很大的誤區。一種誤區是要求投資回報,會把分紅或者投資收益作為重要的考量,卻不知道這類產品購買門檻高,費用高,投資效率低,如果保障配置不好,很容易出現花了高保費卻得不到高保障的窘境。
另一種誤區是不知道保費支出的順序。對于年輕的中等收入家庭,尤其是有貸款的家庭來說,定期壽險是必要的,保額以家庭的總負債為參考標的。但這部分保費預算不用太高,以30歲保障20年保額50萬元的個人來說,1年的保費在500元至600元左右,兩個人每人投保50萬元,1年的保險花費在1000元左右。
毛陶需要了解保費支出的重點。重疾支出往往是造成家庭財務產生重大危機的隱患。馬貝貝建議,對于毛陶這樣收入不算很高的年輕家庭來說,可以配置消費型重疾險,如果經濟情況允許就一次性配置終身重疾險,年輕時候購買終身重疾險有保費便宜、保障期限長的優勢。意外險、醫療險則可以附加在主險后作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