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寂寞有多長,幸福就有多長。”棉花用這14個字詮釋了自己的信念。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寂寞難耐,難耐是大多數人的真實,真實得就像咬一口手背會感到疼,疼了就知道生活還在繼續。然而生活中還有一種智慧叫藝術,它可以讓我們的心騰空而起,俯視生命中的一切落寞與無奈,給我們些許安慰與自由。
我看到棉花一幅很美的畫——《沒有人知道我的憂傷》。橫流寒澈,落花蒼涼,老樹的花依然繁盛,但畢竟都在落去,汩汩的清溪不由分說地把粉色的花瓣全部帶走。畫是傷感的,然而歲歲可期待,年年復如此,時節更替、草木枯榮,生命的規律本該如此。一旦把時間拉長,哀婉的心情就不至于傷害了身體和意志。“哀而不傷”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審美原則,似乎是棉花繪畫意象的一個起點。
有一種叫“藝術”的東西,它不能吃、不能穿,但它可以幫助我們放飛心靈。我跟隨棉花的畫面,可以看到一個彩色的靈魂在飄舞。《啟》、《諾》、《那時》、《夏夜》、《當金星遇到火星》這些畫里似乎都有故事,似乎包裹了許多絢麗的孤獨和漂泊的浪漫。這些畫面不是我們身邊的真實,但又讓我們似曾相識。我們都是漂泊的人,我們不知道哪個是他鄉哪個是故鄉。
《伊甸園》、《神秘園》可以帶來滿滿的安慰。棉花的畫筆試圖超越細枝末節中的繁瑣與糾結,將水與天融合,將人與樹交織。其實人和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因為人類的自我膨脹反而畫地為牢。回去吧!回到伊甸園,回到神秘園,回到心的花園。在那里可以自由地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的詩句提示了人類根本的精神理想,所以傳誦千年感人依舊。棉花除了畫畫也還寫詩,下面是棉花的詩句:
親愛/如果黑夜有翅膀/那么/一定是黑色的滑美如緞的吧
親愛/如果黑夜有翅膀/那么/一定是白色的溫軟如情人的懷抱吧
可是,親愛/如果黑夜真的有翅膀/那么/她是正飛翔著/還是/正沉睡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