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有目標
互聯網賦予了很多詞新的生命力,消解了原本含義的同時透著現代社會的調侃。
兩年間,盤點流行詞,“屌絲”無疑以最高的出鏡率折桂,譬如屌絲為求得女神傾慕而逆襲高富帥這種事,向來只是傳說、好奇與找浪漫。
2013年,是藝術圈在跌宕起伏中不斷的洗牌的一年,當眾多資本全線撤退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新機構,又悄然進入了藝術圈,為業內注入新的活力,并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北京新繹愛特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在業界看來,這家新公司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機構”,但自成立伊始,新繹以一系列頗具學術性的展覽頻繁亮相,令業界刮目相看。
逆襲“三步法”
屌絲,多指既沒話語權又沒背景,但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無名之輩,在富貴與贊許之中希望分得一杯苦羹。昔日被高富帥打成重傷的“屌絲”,如卻今登堂入室、紅極一時,已然躋身流行詞之列。既能被潮流與消費文化百般推崇,“屌絲”定有過人之處,盡管有人說逆襲靠的是運氣,但自古以來,成功畢竟有跡可循,獨有的法器才能助屌絲贏得女神傾慕,成功逆襲高富帥。
秘訣一:展覽定位高遠
屌絲與富帥畢竟有別,女神開始唯恐避之不及。而富帥則不同,既易被女神認可,又能迅速贏得芳心。屌絲想要逆襲,就難免在滌蕩舊套路的同時,展現新的招式。
不同于其它畫廊開幕展的大腕云集,新繹空間首展選擇以青年藝術家群體及更易與年輕藏家產生共鳴的新水墨畫入手,一家新藝術機構進入中國藝術品市場之初,就以國際化的眼光和回歸理性的姿態,挖掘各層次買家群體,扶持青年藝術家成長的同時細分購買市場,為略顯浮躁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言”新—2013年4月,新繹愛特旗下畫廊新繹空間藉由一場由杭春曉策劃“新水墨切片系列展”首度亮相中國藝術品行業,開幕展“言—新水墨切片系列展第一回”以討論新水墨畫的語言結構為軸心,展出陳林、黨震、李戈曄、郝世明、秦修平、鄭慶余6位藝術家的25幅作品,嘗試對時下如火如荼的新水墨畫進行冷靜的學術思考與脈絡梳理;
“覓”源—首展過后,新繹愛特并不滿足單一式的展覽呈現,2013年5月25日,又為陳紅波、馮一塵、郭子龍、田田、顏開、張哲溢六位青年藝術家策劃“覓影·溯源”青年藝術家聯展,推介青年藝術家的同時,進一步關注以傳統文化為創作元素的藝術新銳,并為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了一種回溯傳統的渠道;
“觀”色—6月30日,“色—新水墨切片系列展第二回”新繹愛特又邀請杭春暉、劉琦、涂少輝、楊珺、曾健勇,五位以色彩表達見長的新水墨畫家,來改變公眾對于藝術作品觀察方式的定義。展覽巧妙地利用作品色與墻面色的對撞融合,帶給觀眾強烈視覺沖擊力,使得展覽無論從主題觀念還是布展創意方面都別具一格;
“吁”回歸—8月24日,“回歸—油畫作品展”新繹邀請策展人彭鋒以著名油畫家朱春林、王少倫切入寫實油畫,借展覽呼吁藝術需要回歸中國文化本源,并喚起藝術創作領域對自身價值根源的關注和討論;
“硬”風氣—11月2日,新繹第六個展覽“硬鏡頭—一種新寫實繪畫”,在新繹空間正式開幕。展覽由批評家楊衛擔當策展人,共展出藝術家丁方、范勃、馬堡中、忻東旺、王華祥作品20余幅,強調為中國寫實繪畫增添剛毅的結構與雄偉的力量。
“屌絲”有追求,目標準確是贏得女神芳心的法器。
秘訣二:公開課群體豐富
事到如今,屌絲為追求女神的傾慕開始不擇手段,昔日奮斗掙扎的代表,而今升級到與不屑它的高富帥舉案齊眉。
長久以來,藝術常被定義為少數人的活動,藝術作品通常不被大眾所理解,看不懂成了外界對當代藝術約定俗成的概念。
隨著新繹空間的運營方向開始清晰的分為水墨與油畫兩條主線,新繹針對藝術機構公眾教育功能缺失這一問題,在“回歸油畫作品展”開幕時,由彭鋒親自助陣首場新繹公開課—《看不懂藝術不是你的錯》,為原本觥籌交錯的798展覽現場帶來了久違的喧囂,前來聽講的觀眾擠滿展廳,開幕現場人氣一度爆棚;8月31日,新繹聯合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由參展藝術家朱春林為孤獨癥兒童家長及志愿者講授第二堂新繹公開課—《藝術是心靈的慰藉》,為具有高超藝術天分的孤獨癥兒童及社會志愿者提供人文介入和支援;在“硬鏡頭—一種新寫實繪畫”展覽之際,丁方又為公眾帶來第三場新繹公開課《達·芬奇的密碼》,讓公眾了解達·芬奇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對于新繹公開課這一活動的設置,總經理張杏蘭表示,一是考慮到孵化美術館公眾教育的職能,二是希望通過此類活動,為藝術與公眾之間搭建溝通橋梁,讓藝術最終能被普通人所理解、所消費。
據悉,新繹的年度收官展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杰個展,在展現畫家近年來創作風貌的同時仍會踐行公眾教育職責,開展新繹公開課系列活動。
“屌絲”有擔當,讓更多人去欣賞女神身上散發的魅力。
秘訣三:學術觀點帥氣
處心積慮投女神所好,是現代屌絲的特質。但是,只為營造光鮮的假象蠱惑人心,就只是一件虎頭蛇尾的事情。屌絲若想進一步逆襲、被女神認可,須知在公平的競技中,尊規律,重思考。
至今為止,新繹愛特藝術家俱樂部與新繹空間在展覽期間共聯合舉辦了“中國新水墨研究暨水墨切片系列主題展”、“中式審美與當代語言的對撞融合”、“好色之徒”、“回歸與發展”、“鏡頭揭秘——新觀念下的寫實繪畫”五次學術沙龍研討會,沙龍嘉賓涵蓋知名批評家杭春曉、彭鋒、賈方舟、皮道堅、段君、劉禮賓、殷雙喜,著名藝術家楊飛云、徐累。沙龍不但對展覽本身價值進行了學術研討,更針對業內存在的問題提出諸多“帥氣”的學術觀點,并邀請媒體進行視頻錄播,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微博直播,從而在線上線下立體式呈現。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在“回歸與發展”沙龍研討會期間更稱贊新繹空間是一家具有國際性視覺展示模式的畫廊,新繹愛特的運營模式非常專業。
“屌絲”有涵養,有知識才能屌而不土。
自我剖析
世風日下,屌絲竟敢與富帥爭寵,在執著追求的基礎上標新立異,看來女神不只傾慕于高富帥的的權利與地位。
一家新機構在中國尚未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探索升級之路,似乎是一個龐大的命題。但從通過畫廊孵化美術館功能開展公眾教育,到舉辦展覽建立中堅學術體系并扶持青年藝術家成長,新繹愛特的“屌絲逆襲”歷經三輪蛻變。
從團隊磨合、展覽選擇到品牌搭建,新繹面臨了許多外界難以想象的困難。在總經理張杏蘭看來,新繹是一家創業中的公司,團隊是年輕的,對于業內眾多前輩而言,員工大多為“生手”,但“生手”的好處反而讓公司的經營團隊少了許多包袱,這樣就可以站在公眾的角度來看待藝術行業。如果說宏觀層面上的逆襲尚需時日,那么現在能做的就是構建自身發展的根基,所以新繹以畫廊孵化美術館為出發點,整合各方資源,踐行公共教育職責。以公司化的形式經營畫廊,以規范化的方式與藝術家、藏家打交道,以高標準、高質量的服務來贏得市場信心,最終能為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