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前出師表》中有句著名的原話:“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這句話中,“多事之秋”確定了它成語的地位,明顯是文人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必須謹慎行事,否則一步走錯,步步錯。而收獲的秋天、多事的秋天無疑是以往人們一年中最為忙碌的季節,因為秋天的收獲將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糧所在。
對藝術市場來說,秋天也同樣是個多事的季節、收獲的季節。
在8月16日更新的國家文物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文物拍賣企業名單上顯示,26家拍賣企業被吊銷拍賣執照。截至目前,全國共有文物拍賣企業364家,涉及一類文物和二、三類文物的拍賣資質。在這300多家企業中,北京和上海兩地所占比例較大,依然穩居龍頭老大地位,分別有123家、63家,其次是經濟發展較快的浙江、江蘇和廣東三省,也占有不小的份額。
據有關人士稱,部分拍賣企業因為未參加年審、存在違法違規經營等問題,被吊銷許可證、暫停拍賣資質或整改、查看。被吊銷執照的公司中,有北京嘉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等26家企業因為未提交年審材料,被撤銷《文物拍賣許可證》。北京嘉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存在未開展文物拍賣活動或違法違規經營等問題,被暫停其文物拍賣經營資質一年。北京金仕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等38家企業存在專業人員聘用不符合要求等問題,被暫停文物拍賣經營資質。另有1家企業被整改、查看。
如果說以上可見國家文物局開始重拳整治文物拍賣系統的話,那么8月30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被拒絕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允許外商拍賣企業從事文物拍賣業務”條款,毫無疑問更加確定了國家對文物保護死守的態度,也讓佳士得多年的夢想再次成為幻影。
所謂禍不單行,從2005年起被授權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北京永樂拍賣有限公司在外界傳得沸沸揚揚的“佳士得將落戶上海自貿區”的傳聞中選擇了解散,也證實的“正室來了,女朋友閃開”的流言。雖然在4月9日佳士得已經在上海獲得了營業執照并將于今年9月26日在內地首場拍賣舉槌,但在文物拍賣被禁的條件下,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若干年曲線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當然,多事之秋中更多的拍賣行忙碌于秋季大拍的征集工作,最近在微信中頻繁看到保利趙旭和匡時董國強瘋狂努力的成效。
雖然目前拍賣行業面臨各種洗牌、整合、征集困難的現狀,但是再困難也要向前看、向前走。可以預計今年的秋拍依舊是個熱鬧的收獲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