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彧君一方面接受已成為全球化圖景的文化事實,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追根溯源的努力。于是,他通過繪畫、裝置等手段,來廓清這種地域文化在全球化下的變動與思考。
藝術家自述
我的創作大多跟自身的家庭經驗有關。從2007年開始我和陳彧凡就把福建莆田(老家)一條河流“木蘭溪”作為母體進行綜合性的創作實驗,創作以“地域空間”中某些流動性的因素為線索,來探討僑鄉文化中某些異化的特性及其自我衍生的能力。我的繪畫創作也是圍繞這個主題,涉及空間的體驗與想象。
Chen Yu Jun 陳彧君
1976出生于福建莆田
1999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并留校任教
現生活工作于杭州
個展
2012臨時房間 Boers-Li畫廊 北京
木蘭溪——不居 Zhong Gallery 柏林
2011木蘭溪——陳彧凡、陳彧君 Boers-Li Gallery 北京
2010空房間 Boers-Li Gallery 北京
群展
2013萊比錫棉廠藝術區2013國際畫廊雙年邀請展 萊比錫棉廠藝術區 萊比錫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
不合作方式2 格羅寧根美術館 荷蘭
不一不異·中國青年藝術家實驗展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杭州
燃點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上海
Art13 London Olympia Grand Hall 倫敦
ON|OFF中國年輕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
王俊的創作根植于中國藝術傳統和變動中的社會分裂現場,近年的作品主要圍繞“現實·純形式·物”的觀看機制展開討論,在將藝術內部邏輯進行不斷打破的同時重建作品系統的隱秘結構。不同于上一代藝術家的是,王俊強調對“現實”之物的形式和視覺的轉換,他堅信形式是現實的萃取物,他的作品強調精神的深度和語言的個人化表達,并以此試圖去呈現一種基于自身發展脈絡的存在實踐。
藝術家自述
“繪畫”是一個詞匯。
我試著將這個詞匯撬開,在產生的縫隙中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可能的方式出來,或者試著將這個詞匯所涵蓋的系統攪亂,看能不能找到可注釋的點。我在意的是作品與作品之間可能建立起來的結構關系,我將這種結構之網交錯時所能產生的彈性視為一種對存在的回應。
常常會想起最初做作品時莫名的興奮與焦慮,我愿意將自己的創作置于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中,對于一個不可救藥的懷疑論者來說,不斷地轉換媒介,不斷地去攪拌快要凝固的一些東西,不斷地去打亂并重建自身的邏輯,是一個艱難而又可享受的過程,也是我目前感興趣的方法和路徑。
Wang Jun 王俊
1974出生于重慶
1999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5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
任教于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
個展
2011內部的次方 空間站 北京
2009物·謊言·潛水員 器·Haus空間 重慶
2007客廳 H2藝術空間 重慶
群展
2013赤熱—城市化,演進與圖像 Zuoz藝術中心 圣莫里茨
熱城 那特畫廊 成都
重慶市十三人民醫院雙年展:無限—郊區的勝利 望江公舍 重慶
2012表象的歧途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
對抗的空間——關于繪畫的8種態度與立場 鼎峰空間 北京
2 Kunstler in Dusserdorf Atelier am Eck 杜塞爾多夫
繪畫2012 千高原藝術空間 成都
塑造未來——中國新一代藝術家 卡沃宮 都靈
光尺——重慶實驗藝術展 長江匯當代藝術中心 重慶
不規則蔓延 Some Art space 重慶
臧坤坤強有力的藝術,在提升美學純度的同時,會力圖從溫情脈脈的面紗上撕開一道閃電般的裂縫,讓我們看看自己到底置身在一個怎樣的深淵,它想要揭示我們生活的虛幻性,想要表述真相,至少不允許它自己陷入到精神“安樂死”的境地—只要想一想我們是被怎樣的“盛世”和“大國”論調、千瘡百孔的惡趣味和即時消費的生活觀所包圍,就可以知道這種努力無疑是一種艱險的“摩崖”之舉,然而,年輕的臧坤坤正被自己的天賦、抱負與意志引導在這一工作方向。
藝術家自述
事物的永恒性、無限性、經典性以及能量的循環和日常的傷害都是我作品中一直關注與探討的主題。最近幾年的作品中的“棕色”常常會被聯想到泥土、自然、簡樸,它給人可靠、有益健康和保守的感覺,同時會聯系到舊的年代感的材料,可以用來創造溫暖和懷舊的情愫。棕色系列實際上是在表述關乎“生”(對應日常傷害)的無盡訴求,甚至是一種理想化的,無限的關于“能量循環”(消失與恢復)的體驗,以期發揮身體及精神意識在社會中的最大潛能。我所知的是——不要沉迷于有限性,通過一個新的視野,一種新的光亮,某個可以稱之為積極的新世界,也是一種藝術的必要。
Zang Kun Kun 臧坤坤
出生于山東青島
2008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
個展
2012棕色 林大藝術中心 新加坡/北京
2010現實的弧度 林大藝術中心 北京
2007身份·潮流之下 天津美院 天津
群展
2013藝術登陸新加坡:個人項目——消耗 新加坡
藝術北京 當代藝術博覽會 北京
紙上個展 東方藝術大家 北京
出墻:裝置性繪畫考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
2012藝術登陸新加坡:個人項目——暖屋 新加坡
生成半島第一回——癥侯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
解禁之后——新一代的性與愛 時態空間 北京
剝離:來自中國的新藝術 中畫廊 柏林
游戲般的抵抗 學古齋 首爾
暗能量——有關神秘詩意的隱喻 今日美術館 北京
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 上海
魏言的藝術創作一直自覺地與流行樣式和平庸文化保持著清晰的距離。在2004-2009年紛亂膨脹的市場喧囂中他卻深沉地探索著自身的文化邏輯,建立了他稱為“異述”的另一種當代思維和視覺。與大多數當代藝術家不同,他執迷和執著于人類學意義上的遠古神話和原型心理。在稗官野史、民間傳說、神話志怪等邊緣領域建立起富有異質感的個體精神圖像和語言肌理,其作品常帶有一種神秘的凝重氣質;富有深度的寓意主題和敏感的趣味;凸顯出獨立和獨特的個案魅力。
藝術家自述
我,異述的編造者和傳播者,在編造一張看不見卻通往無限可能性的網,這網里散落著祖輩們的一些記憶,一些曾經鮮活過的想象之境,凝結在網格之上。攤開來,是時間與記憶的標本。穿行在其間,像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博物館。在里面能尋找到屬于這個文化族群的個人創造和想象,找到情感的皈依。雖然支撐思想生長的特質在這個衰退的時期顯得特別稀薄,零碎;雖然為此付出的艱辛歷程最終被歷史的泥沙湮沒,但由此造就的自由氣息或某些具有尊嚴的價值指向,將為那些后來者探明初始的小徑……
Wei Yan 魏言
1975出生于四川自貢
2000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4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現生活工作于成都
個展
2011浮島計劃 -9m3 2011成都雙年展 成都
2009異述——Alternative Reference JZ 畫廊 華僑城 LOFT 深圳
群展
2013視而不見——當代學術邀請展 上海優上藝術空間 上海
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意大利
1/2現場——北村獨立工場第8次季展及澳洲當代藝術邀請展 許燎源當代藝術設計博物館 成都
2012三亞藝術季邀請展 三亞
SEE/SAW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
20112012場景創造 re-C廊橋藝術空間 成都
川流不息 2011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 藍頂美術館
2010隱形的翅膀 時代美術館 北京
亦山亦水 觀想美術館 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