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家李真受邀于9 月在法國巴黎旺多姆廣場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戶外雕塑展,此展也宣告了李真歐洲巡回展的啟動。此前,李真曾于2007 年在威尼斯雙年展、2009 年在新加坡美術館、2011 年在臺北中正紀念堂等地的戶外公共空間舉辦展覽。此次旺多姆廣場的展覽囊括了12件李真的代表性雕塑,涵蓋從1998 年- 2010 年的4個創(chuàng)作系列,其中,最大的一件雕塑高9 米。
旺多姆廣場號稱“巴黎的珠寶箱”,自法王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以來,成為歐陸最重要的廣場之一。雖然身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高科技產物促使東西交流的頻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僅僅局限于資本體系里的合作與交換;反觀人文層面,能夠觸及人類心靈最深處的“藝術”似乎缺乏交流的機會。藝術家李真富有東方意境和精神的雕塑,為這個工業(yè)史、藝術史、時尚史匯流的城市巴黎,貼上了標記,銘刻著東西交流的起點。
李真1963 年出生于臺灣,早年曾有過塑佛像的經歷,后來盡管放棄佛像雕刻,但是佛像塑造和佛堂設計的法度在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評論界將李真的雕塑稱作“融會東方思維,承續(xù)傳統(tǒng)氣韻,又具有時代新意”,代表了“新東方精神”。“既重又輕”是觀賞者對李真藝術的共同感受。李真用這個方式表現對變動世界的看法,更留下空間給人們去思考,作品量體雖龐大墨黑,但人物散發(fā)祥和、輕盈感,是現代人在忙亂的塵世中的慰藉,凈化人的心靈。
高磊 載體 75分
2013.09.07-2013.11.17 空白空間
作品:35分 策展:8分 布展:9分 反響:8分 宣傳:7分 其他:8分
(評分標準:作品滿分50分,其他各項滿分10分,共計100分,下同。)
有組織,無紀律
青年實驗藝術小組第四回展 70分
2013.8.24 - 2013.9.08 星空間
作品:35分 策展:8分 布展:7分 反響:7分 宣傳:8分 其他:5分
星空間自打搬到七棵樹,雖然離繁華藝術區(qū)不遠,但路途稍嫌曲折。8月24日開幕的YCEA小組展卻吸引了不少人氣,4個藝術家親自上陣邀請媒體和好友來捧場,其真誠可見一斑。
青年、實驗、藝術這3個讓人振奮的名詞放在一起,是夢想開始。YCEA成立了4年,成員全部是美術科班出身,央美實驗藝術專業(yè)占了其中大部分。在經歷了從學生到藝術家的蛻變,雖然實驗的方向不盡相同,但小組作為共存共勉共行共護的共體,使他們在學院之外擁有一塊單純的學術之地。有組織無紀律,正體現了他們在一起的藝術生活現況。雖然各個作品思路不盡相同,質量也有所參差,但堅守踐行藝術的赤子之心不可忽視。
陳曉云 黑更黑,死更死,火更火,拾階而下 80分
2013.09.07-2013.10.06 香格納北京
作品:42分 策展:8分 布展:8分 反響:7分 宣傳:7分 其他:8分
相比于車水馬龍的798,草場地藝術區(qū)的藝術氛圍更為純粹,沒有了熙來攘往的人群,觀眾也能更容易融入陳曉云作品中那種“詩性的影像節(jié)奏”和“圖像的錯愕和荒誕感”。在此次展覽中,陳曉云強化了作品的敘事性,因而文字和語言構成了圖像體驗的一部分。但很難說這是一種強化還是削弱,比如在那件有關溺水的視頻作品中,提示性的文字是否指向性太過明確,從而顯得不夠含蓄?又或者,在二樓的影像作品中,女主角喋喋不休的訴說,是否又讓人聯想到某些先鋒戲劇?但不管怎么說,這些也無損于陳曉云作品中那種沉靜、遲緩之美,以及整體荒誕的基調。
新·朦朧主義 82分
2013.09.14-2013.10.13 東京畫廊+BTAP
作品:44分 策展:8分 布展:8分 反響:8分 宣傳:7分 其他:7分
100多年前,日本的藝術家受西方印象主義繪畫影響,開始尋求一種不使用傳統(tǒng)線描或無明確輪廓線的一種日本繪畫風格,也就是朦朧主義。當代藝術發(fā)展歷程中,逐漸不再以國家、派別為劃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可以融合多種技法和風格,也更加突出其創(chuàng)造性。此次展覽中,王舒野、杭春暉、吳強、朱建忠、 Elizabeth Allison、宮澤男爵等 9位藝術家在一個大主題下風格不一,按照自己的方式對“朦朧主義”做了新的表述。某些畫作在視覺上的朦朧美和清新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白露:李繼開繪畫及陶瓷作品展 78分
2013.09.07-2013.10.27 艾米李畫廊
作品:40分 策展:7分 布展:8分 反響:7分 宣傳:8分 其他:8分
李繼開的繪畫中總有一個中心意象,孤獨的男孩,視線向下,表情落寞。他的作品重拾了那些我們稱之為生命本質魅力的東西,溫暖的感情,人格的價值,或是心底保存的某種記憶。其畫面的情緒并不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它源于一種內心情感的成熟。除了繪畫,李繼開從零碎的陶片、白瓷盤再到彩色陶瓷盤,將冰冷的磁盤上,雖然在陶瓷的制作和技法上不如其繪畫那樣完整和成熟,但也是藝術家對創(chuàng)作靈感的片段式表達。此次展覽畫冊還收錄了李繼開的詩歌創(chuàng)作,更直接地展示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