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顏文樑藝術獎”8月31日下午在蘇州美術館舉行了頒獎禮,耿建翌、賈靄力分別獲得顏文樑藝術獎和顏文樑青年藝術獎。
近年來,中國的當代藝術獎項層出不窮,此起彼伏。這些獎項多由奢侈品牌、銀行和大公司贊助,因而體現了這些贊助商的推廣訴求,標榜藝術跨界、藝術商業化、藝術大眾化是這些獎項最大的特點。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夠在市場化的浮躁中找到一絲清凈,比如瑞士收藏家烏力·希克創立于1999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這個堅持獨立精神的獎項幾乎能夠讓我們透過它對中國當代藝術史管窺一斑。
2011年,蘇州舉辦首屆“顏文樑藝術獎”,開創了中國本土機構舉辦非商業化當代藝術獎項的空白。而由于這個獎項及其連同的藝術展覽和學術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也使這個獎項不再僅僅是民間的藝術活動。第一屆顏文樑藝術獎把“顏文樑藝術獎”和“顏文樑青年藝術獎”分別頒給了王懷慶和何云昌。第二屆獲獎者名單的發布,再次印證了“顏文樑藝術獎”強調藝術家的獨立精神和藝術作品的學術價值的獨立精神。
由于采取不記名投票,評委們在評選時并不會針對某位提名者進行討論,而是在選出獲獎者后,評委們相互交換對獲獎者的意見和看法。在采訪評委會秘書長朱彤時,他轉述了評委會的大致意見 :將藝術獎頒給耿建翌,“是因為他的藝術創作幾乎涵蓋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整個歷程,他的創作獨立、活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影響了相當一部分中國藝術家。但是耿建弈始終處在獨立和批判的前沿,不隨波逐流,既像一個參與者,又像一個旁觀者。”而把青年藝術獎頒給賈靄力,則是因為“作為1970年代末出生的藝術家,賈靄力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性和世界的關懷,而且帶有一種末日的人文關懷的氣質。他的藝術語言和圖示填補了中國藝術家在繪畫領域的新可能、新方向。盡管賈靄力的作品在市場上被瘋狂追逐,但藝術家本人對市場保持著冷峻的態度,這種獨立的性格讓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年青一代藝術家在未來的可能性”。
在與朱彤的聊天中,他談到顏文樑藝術獎對獨立精神的追求以及獨立判斷的機制并沒有和所謂的主流大狀態產生分離,從藝術的角度來說,獨立也好,先鋒也好,學術也好,都沒有產生背離。在當下的中國,當代藝術恰恰可以找到一個公眾可以述說的渠道,通過展覽、媒體和官方平臺與大家交流。說到底,中國當代藝術還只是剛剛被畫過東西的白紙。“顏文樑藝術獎”乍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官方的獎項,但它恰恰可以表達一種獨立的價值判斷,因為這個獎項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機制,這種機制是通過獎項、展覽、評論界專家、媒體、美術館等等環節建立起來的。
同首屆藝術獎一樣,在頒獎儀式的當天,有4個藝術展覽在蘇州美術館同時啟動,這個做法使藝術獎不僅僅停留在常規的學術活動上,而是做得像一個藝術節。
“I U—我和你—崔岫聞個展”是崔岫聞2012 年、2013 年的新作品,用Video呈現抽象的畫面。作為一名當代女性藝術家,崔岫聞也是第一個在英國泰特美術館展出作品的華人藝術家。崔岫聞常常將自己作品的思維拓展到人類與宇宙之間能量互動關系上。鐘飆作為六零末藝術家的領軍人物,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實施了他的“威尼斯計劃”—在圣瑪利亞教堂舉辦了一個名為“幻真的宇宙”的炫目展覽。“裁云剪水—15天的鐘飆博物館”除了展示藝術家近幾年創作的20 余幅油畫外,還展出了一件穿著詞典外衣的藝術作品《鐘飆詞典》。同時兼任展覽策展人的朱彤談到選擇崔岫聞和鐘飆做個展,是因為這兩個人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同為1960年代末生人,都希望通過新媒介、新面貌來展現未來的可能性,而且兩個人的作品在精神性上的表述和訴求具有一致性。由于兩個人的作品使用Video和裝置的媒介,所以更需要注重作品呈現的現場感,在這個方面,需要策劃人和藝術家共謀合作,除了作品本身,現場調度和布置也很重要。
由徐跋騁、謝帆、楊勛、曾宏等20 位新銳藝術家參與的“第五元素—全國中青年油畫作品邀請展”展示了當代新銳藝術家的創作面貌。策展人朱彤及展覽總監宋旻珈認為今天的年輕藝術家處在一個有很大發展空間的時代,因為外界對藝術表達方式和流派的限制沒有了,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藝術家如果不能夠很好地思考,會陷入一種危險之中,因為身邊到處是膚淺的萬花筒。這個年代恰恰需要年輕藝術家沉下來,對世界有一個思考,這個思考可以深刻,也可以膚淺,但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對世界、對人性、對自己的思考。冷峻和冷靜的工作方式是年輕藝術家需要加強的,只有這樣,未來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除此,由Eleonora Battiston策劃、朱彤任展覽總監的西班牙藝術家聯展則加入了國際化的展覽陣容,給當地觀眾帶來來自異域的視覺景觀。
在問及對下一屆藝術獎的展望時,藝術獎執行總監宋旻珈表示藝術獎將繼續秉承獨立精神走下去,中國當代藝術大體系的發展建立一個必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