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衍生品也稱美術館藝術產品,指的是由藝術品原作發展而來、經過再創作、區別于原作本身的商品。這一概念最早在歐洲博物館商店語義環境中出現,伴隨博物館系統零售業的發展而被大眾認知。
藝術衍生品和藝術品商品是不同的概念和形態。前者是在工業設計領域中具備藝術性的商品,后者則屬于限量藝術品。提到工業設計就要解決什么是設計的問題:
“設計就是設計一種能生產設計的設計。”
(原文:Design is to design a design to produce a design.)
—這就是工業設計的核心:生產。
手工藝生產曾經一度是文化和經濟的支柱,自工業時代以來被大規模機器生產所取代,逐漸發展成為“工藝美術”行業,即裝飾品。追溯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再到設計的一步步發展,所有的制造行為都是由具象慢慢發展為抽象的過程。
為什么中國博物館出售的總是簡單挪用、復制名畫的絲巾、領帶?其實早在19世紀的歐洲,古典和華麗也還是設計的主要靈感來源,不加選擇地吸納歷史和文化既有形式,藝術衍生品的單一正如同當今中國的狀況:衍生品局限在對經典的一味復制。
今年,臺北故宮推出一款“朕知道了”創意膠帶熱賣至脫銷,簡單四字霸氣十足,讓很多普通消費者趨之若鶩,大呼要過一把皇帝批奏折的癮。而這僅僅是臺北故宮諸多文創衍生品中的一個,也是臺北“故宮”文創產業的冰山一角。據統計,臺北故宮去年相關文創衍生品收入達4.8億元新臺幣,成為博物館一大穩定利潤來源。面對臺灣故宮藝術衍生品創造的價值,國內各大文化藝術機構、畫廊、博物館再也按耐不住,全部蓄勢待發,希望可以不要錯過商機。
經驗延續:藝術可以帶回家
觀光客買旅行紀念品不足為奇,逛博物館商店的本地人卻不一定是簡單的旅行紀念行為。誰沒有過逛完博物館腰背僵直、疲憊不堪卻還要打起精神細細逛博物館商店的經驗?藝術品是在特殊環境、場合下與他人共享的觀看經驗,作為經驗的延續,尤其是藝術體驗的延續及占有,作為經驗的見證,商店里的藝術衍生品便成為滿足這種需要的不二之選。藝術作品是不朽的,藝術事件是不朽的,人的生命卻注定是短暫且無聲息的。面對生命的渺小,人們往往認為參與歷史便可以把個體的生命與不朽相連。這種參與往往體現在留影和收藏紀念品上—作為物的、表象的證據說服自己。美術館、博物館商店里的衍生品同樣可以借藝術來延續生命不朽,一方面也滿足了占有—將藝術帶入自己的生活,而不僅僅限定在藝術公共場所、作為外部世界與他人共享;即便作為禮品,這些衍生品也優于其它商品—選擇藝術的價值并非為了證明藝術本身的高度,而是證明個人品味及層次的微妙指向。也許有人會厭煩名牌的財富象征,卻不會拒絕藝術本身具備的氣勢為個體的加分。
現狀:最初級衍生
在中國,做藝術衍生品的畫廊和藝術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產品的形式局限在印有藝術家作品的實用品,比如杯墊、明信片、絲巾、T恤等,大部分由文化機構,如畫廊、美術館在附屬地做衍生品業務。此外,這些機構重要的產品還有由藝術家授權生產的復制品以及藝術家根據自己代表作品進行再創作的限量藝術品商品。據調查,上海美術館和上海博物館每年藝術衍生品市場銷售額僅三四千萬元,而臺北故宮一年的藝術衍生品銷售額大約2-3億元人民幣。為什么中國守著如此豐富的藝術資源卻從未想過合理利用轉為利潤?
中國的藝術衍生品市場還不成熟。首先是藝術衍生品的定義不明確,過多局限在限量藝術品商品,價位對于民眾偏高,觸不可及。第二,藝術衍生品的授權體質不完善,版權規則不明確。第三,生產環節中廠商為了控制成本降低生產標準,不能呈現設計原意,粗制濫造的高價商品只會讓人感覺掉價。藝術衍生品在中國多為絲巾、手機殼、杯子、明信片和高仿物件。國外的博物館商店一樣有這些傳統衍生品,只是做得更加精致、更有趣味。單以明信片為例,在蓬皮杜中心書店出售的明信片種類數百,不但有傳統的藝術家或藝術時期及風格分類,還有應展覽推出的新作和專門圖案設計的系列明信片,除去傳統尺寸的單張卡片,還有生日卡、問候卡以及可以折疊成為玩具萬花筒或望遠鏡式樣的明信片。卡片擺放在開放式貨架單張出售,傳統單張的價格幾乎僅等價于一張地鐵票。單單逛這一個商品區就可以了解藝術史上的重要作品、人物,以及當下最熱門的藝術事件。不論游客還是生活在巴黎的人都會買上幾張,或寄給親友,或個人收藏。
案例:規則不變,自由發展
尤倫斯藝術商店:特例中的特例,可參考,不可復制
中國市場是個特例:以國際通行規范為參照成熟運作的藝術文化機構空缺,市場本身規范不足;
尤倫斯是個特例:既已成熟運作的外資基金為背景,從采購到銷售都是最頂尖的專業人才在運作;
798藝術區是中國藝術區的特例:成熟的藝術區吸引了大量觀光客,位于藝術區的尤倫斯商店因此獲得穩定客流量。
尤倫斯藝術商店(UCCASTORE)是國內限量版藝術品運營專業化模式的開創者。這里匯聚了國內外50多位當代藝術家和60多位新銳設計師,全新奉獻原創并具前瞻性的藝術創意產品。目前UCCA擁有兩家不同風格的商店,分別是尤倫斯設計品店(UCCASTORE @ DESIGN)及尤倫斯藝術品店/書店(UCCASTORE @ ART.BOOK)。
*尤倫斯的藝術品商品:
從雕塑家隋建國的作品元素提煉出來的恐龍系列,已經成為尤倫斯商店的標志性產品,限量版恐龍雕塑設計出9種顏色,單個售價4.2萬元。相比隋建國作品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價格實屬小巫見大巫。
*尤倫斯的初級藝術衍生品:
據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推廣部周媛介紹,消費者比較能夠接受這些藝術衍生品的價格定位,畢竟藝術衍生品也有它們自身內在的價值。在尤倫斯商店,學生比較喜歡購買明信片或者文具一類的東西,很多學生挑選恐龍系列的馬克杯和筆記本,杯子和筆記本的售價均為30元,筆記本每一頁印有不同的造型,獨具創意又實用,飾品、絲巾一類則比較受年輕上班族的追捧。
*尤倫斯的藝術書籍: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民營美術館論壇上,尤倫斯CEO薛梅談到商店運營時說:“還有人在問,我們的畫冊賺錢嗎?其實畫冊是可以賺錢的。我們畫冊一個月要賣到18萬的利潤,是在48%-49%,這是非常好的,這已經是去掉17%的稅的。”由此可見,藝術商品的開發和銷售依賴的不僅僅是出新立意,而是首先在滿足最基本功能上開發做精。
英國的VA博物館:法規為先無妥協
Victoria Albert Museum,以“應用及裝飾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上至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塑、中世紀宗教,下至當代服裝、建筑、平面設計等無所不包。
*對中國的啟示:
VA是擁有最全面、最重要的中國藝術收藏品的西方博物館之一,也是首家建立、擁有獨立中文網站的歐洲博物館,通過中文網站上的鏈接進入著名的VA博物館在線商店,從經典復刻到原創設計,更有威廉王子大婚的主題紀念品、山本耀司為VA獨家設計的布巾袋,詮釋藝術與設計的主題。VA的典雅和時尚非常適合作為當前中國博物館藝術商店開發的啟示和典范。
VA開拓中國市場首先做的就是開展授權業務,文化和藝術與商業結合全部圍繞首授權展開,以國際通行法規、法則為依據,沒有規則上的妥協和讓步,保證水準,長期發展。
*衍生無界限:
據VA中國區代表崔曉琰介紹,VA今年初已與國內某知名酒店管理集團達成合作,引進VA的藝術授權,以“當博物館遇上酒店”為主題,開展了另一種形式的衍生。這一形式貌似與藝術衍生品無關,殊不知藝術與酒店結合,在國外早開始流行,被稱為“可以住人的小型博物館”,同樣是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體驗的延續和觸碰。既然藝術酒店可以衍生,更多的服務性設施一樣有衍生的價值:藝術咖啡館,藝術餐館,藝術書店、電影院…… 這中間最難把握的還是藝術品質,從裝潢到配件再到服務,每一個細微環節都需要專業人才直接和持續的干預。在中國開拓這一衍生商機無限,挑戰更大。
*結合與碰撞:
在商店產品領域,最簡單的例子是這一次VA為配合10月即將開展的中國畫大師經典找到向京和瞿廣慈,與“稀奇”(X+Q)品牌共同開發、生產的絲巾衍生品。絲巾聽起來給人老套印象,不過值得期待的是設計和生產環節是否能把中國的經典大家之作以極度精致、高雅的方式呈現。
提到品牌的結合,國內某知名內衣品牌也找到VA洽談合作。內衣品牌看到了藝術的流通和衍生價值,看到藝術對于商品設計是個巨大的資源寶庫:跨界合作業已成為商家尋求發展和突破的大趨勢—藝術是商品的附加價值,商品本身也是藝術的附加價值。
古根海姆: Business! Business!
美國人會放下英國人的高雅姿態,坦然面對商業訴求并提供相應的生產線素質。古根海姆以設計師合作為主,商品年輕有活力且實用價值高。
法國博物館聯合體系:傳統的藝術,自由的藝術,普及的藝術
法國博物館的優勢在于所有的國家博物館同屬一個體系,聯合起來的博物館利于法國整體藝術形象的維持和傳播,利于資源共享,博物館與民眾雙方受益。在這個體系當中,博物館商店也是聯合在一起的,除了經典藝術品衍生出的商品外,每家博物館還有自己特色的藝術品、藝術家衍生產品,這些商品全部可以在法國博物館商店的網站購買。
法國的藝術衍生品一部分保持著法國人一貫的優雅藝術氣質,一部分好像蓬皮杜中心的存在,充滿設計感和現代氣息。去逛蓬皮杜的人沒有不逛蓬皮杜設計商店的,商店這個空間已經完完全全成了博物館的延伸。而所有的博物館商店都一定有兒童產品區,里面最有意思的不是玩具,而是兒童藝術書籍—以兒童插畫的方式、兒童的語言給孩子講述博物館的故事、藝術家的故事,趣味性、知識性兼顧。
X+Q(稀奇):強強合作
向京與瞿廣慈的“稀奇”品牌嚴格說屬于限量發行的藝術品商品,而非藝術衍生品。不過這類商品也成為博物館合作的對象,在博物館商店銷售。例如前面提到的英國VA,還有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據向京回憶,當初與古根海姆洽談時,對方并沒有十足的信心,然而令古根海姆負責人開心的是自己的預言被事實完全打破—“稀奇”的商品一擺上博物館商店就全部被買光了。
結語:每個案例都是自身所在領域和別國的特例,沒有可以完全復制的發展模式,只有自由大膽的想像和切實考察結合嚴格的規則才有資格成為藝術衍生品這一領域的玩家。不論是采購還是授權,市場潛力的根本在于吃飽飯的人追求的是如何吃好。
關鍵詞:結合藝術家、結合設計師、結合品牌、結合生產、結合法規
核 心:授權
可能性:經典、高端復制、設計品、藝術品商品、書籍、藝術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