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令盼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們學校對教師進行了多次培訓和教學指導。通過在培訓中學到的對新課標的理解,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高中數學應該改變以往以高考為目的的教學形式,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獨立進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使課堂教學不再注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在教學中,要創設出高效課堂,就需要教師不斷增加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深入研究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在高考的壓力下依舊能獲得能力的提升。下面是我對如何提高課堂時效性的一些認識。
一、影響實效性的幾個因素
(一)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影響著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個班級的學生個性都不相同,他們的想法和學習能力也不同。教師在教學之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了全面了解,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課堂環節的設置。如果教師不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設置教學環節,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不高,還可能使課堂教學目標完成不了。
(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和處理能力影響著課堂教學實效性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根據教學目標和新課標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對教學環節進行設計時,要掌握教學的輕重緩急。對于較難的知識點,可以留給學生較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還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于較簡單的知識點,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解決,以提高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深刻把握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如果教師在教學時不分難易點,可能就會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簡單的問題,從而浪費了課堂時間,導致難的知識點沒有時間進行討論,使課堂教學目標完成不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起不到促進作用。
(三)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影響著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中的主體是教師,教師主導著整個課堂的運作過程。在這種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幾乎不運轉,僅僅是接受教師的講解,對教師講解的題目也不會產生疑問。新課改以后,教師的觀念和教學方法發生了改變,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還有很多傳統教學方式滲透到了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擺脫不了舊的教學觀念,在讓學生提高能力和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道路上就不會順利進行。所以,教師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標,把握現在素質教育的方向,使新課改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的能力真正獲得發展。
(四)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的能力影響著課堂教學實效性
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對三角函數誘導公式的推導,設問1:你能用三角函數的定義推導出α與α+180°的三角函數的關系嗎?(此問起點太低),設問2:你能用圓的幾何性質推導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嗎?(此問起點太高,有點深不可測)。所以,我們要不斷思考和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
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把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在進行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時才能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不管教師創設如何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學生都對此沒有興趣,不會去主動關注。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做的就是如何將抽象、難懂的問題轉化為有趣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1)教師要從語言上下工夫,決不能語言平淡、面無表情,整節課平鋪直敘,應該做到語言既要準確又要生動。
(2)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時設計問題如下:小明假期去打工,到一家飯店應聘,老板說第一天給他2000元,以后每天小明給老板返還1元、2元、4元、8元……至少干夠20天,問:小明同意了嗎?回答是小明拒絕了,讓學生尋找答案。這樣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習興趣大增。
(二)采取恰當的探究學習方式,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問題,通過小組中的成員談論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可以激發其他小組成員的思考。通過結合組員對問題的看法結合自己的觀點,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同時對解決問題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學習者把抽象的東西通過直觀感受和積極思考轉變成自己的儲存,是一種把知識逐步內化的過程。學生通過把知識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會讓他們在課堂探究中更積極、更深入。
(三)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教學時,學生在課堂上遇到難題時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分析解決。但在完成課后作業時,學生在遇到類似難題時卻又往往不知從何下手,主要原因是沒有把在課堂上的知識真正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知識庫中的內容,這就導致在運用這些知識時無法從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進行調取,從而會有“明明在課堂上學會了,怎么現在又不會了”的困惑。為解決學生遇到的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強度訓練,通過接受新知識,利用新知識進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后,就能快速地利用新知識獨立地解決問題。
總之,在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上,教師要找到突破傳統教學的方法,在不斷追求進步的過程中,逐步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不再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述來解決問題,而是會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分析和思考問題。在不斷的思維訓練中,學生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深,同時看待問題的眼光也會越來越全面。在這樣有效的教學方式中,教學目標會順利完成,教學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