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棟
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各類學校與教師的重視。如何定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對切實保證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性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雖然教師的指導要貫穿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程之中,但在活動中教師不應該只起指導作用,更不能把活動變成“教”的過程,而應隨著活動的推進,隨時變化自己在活動的地位,改變自己在活動中的作用,使活動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并取得最佳效果。
一、在確定活動主題時,教師是學生興趣的激發者、選題的引導者和論證者
在確定活動主題時,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所限,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在確定活動的主題時,學生提不出問題,難以確定活動主題。其二:所選的主題范圍過大,超出學生研究能力,不具備活動條件,不一定能夠成為活動的主題。對于第一種情況,教師需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內在動力,激發學生活動興趣,幫助學生確定活動的方向,引導學生確定活動的主題。對于第二種情況,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活動的主題范圍,分析活動的主客觀條件與學生能力水平,排除不適合活動的內容,調查活動的內容,使活動更能適合學生的自己水平與能力,切實保障活動能有序順利開展。
在學生初步選擇或自主提出活動主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活動主題進行論證,判斷所確定的活動主題是否有活動價值,是否具備活動的條件等。對于活動內容,教師應該進行分解細化,使活動內容轉化成具體操作步驟,以便確定合理可行的活動方案。
二、在制定綜合實驗活動方案時,教師是學生活動方案制定的指導者,是規范學生活動方案內容的領航者
在活動主題確定后,就需要學生制定自己的活動方案。此時,主要內容有成立活動小組、確定活動的形式、確定活動方法、確定收集資料方法、確定活動時間、細化活動的內容等等。根據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這些問題的解決如果離開教師的宏觀的指導,學生往往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自己解決。教師應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方法指導與培訓,使學生掌握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工具。如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分解主題、指導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指導學生了解調查和走訪的方法、指導學生了解活動方案的基本格式、指導學生討論自己的計劃是否確實可行等。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就可以設計出有可能性的活動方案,使活動的開展具有操作性。
規范的活動方案能使學生的活動有了目的,提高學生活動的效率,使活動容易成功。但由于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所限,學生設計和制定的活動方案往往不夠規范,此時就需要教師來通過一定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討論活動方案內容,引領學生制定規范的活動方案,防止學生迷失方向。規范在活動方案中必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活動具體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活動計劃、人員分工、成果展現等,增強方案的操作性。有時候還要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需要隨時對活動的方案做出調整與修改,使活動方案更為優化,更能符合學生的能力要求。
三、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中,教師是學生的資源開發者,更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監督者和保護者
1.指導學生開發資源,做學生活動資源的開發者。在活動中,學生活動資源的來源是非常廣泛的,但是教師應該是學生最大、最便利的資源庫,也是學生活動資源的開發者。對學生的活動情況最了解的人就是教師本身。當學生需要某些資源時,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去開發需要的資源,如上網查找等。相對學生來講,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幫助,作學生活動的活資源。
2.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工具,做學生活動的導師。在開展活動時,對一些具體的活動中必需掌握的方法,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培訓與指導。如各種工具書的使用、數據的記錄方法,資料的分類、調查問卷的設計,數據分析處理等,教師要加以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初步掌握這些常用活動工具的使用方法。
3.在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在活動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實施活動,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共同發現問題,共同考察、實驗、探究和解決問題,共同體驗和感受生活,共同享受活動的樂趣,通過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活動水平與教學能力。
4.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監督者與調控者。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要隨時跟蹤學生活動過程,全面了解學生活動的進展與完成情況,進行調控與監督促活動過程,指導活動的有序進行,促進活動的深入開展。
5.在學生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各種良好品質的培養者與激勵者。有時學生剛開始對活動的興趣非常濃厚,當在活動中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時,對活動的興趣會銳減,甚至活動會半途而廢。因此,教師還應該重視學生非智力品質的培養,在活動中鼓勵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困難,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
6.在開展活動時,教師應該是學生安全的保護者。在活動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并制定一些安全保護措施和制度,防止活動中學生意外事故的發生。
四、在綜合實驗活動評價中,教師既是活動的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特別注重過程性評價。教師應通過活動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反思,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并引導學生對活動中不正確的方面加以調查,起到評價的導向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的多元評價原則要求教師還應重視活動中學生對自己指導的評價,通過學生的評價來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從評價中發現問題,指導進行改進,使活動正常順利開展。
五、在活動成果展示中教師要學會聆聽學生的匯報與交流,作學生活動的欣賞者
當活動結束后,學生的活動成果可能是一份活動總結,可能一篇小論文,也可能只是一些活動照片等。無論學生是以何種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教師都應該加以肯定與鼓勵。同時,教師不能只把目光盯在這些有形的成果之上,還應該從中發現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如活動中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的信心與勇氣,在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創精神和創新思維等,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這些無形成果的評價與欣賞,引導學生增加活動的內涵,升華活動的價值與教育意義。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0)G117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傘家學.例談如何指導學生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J].教學管理,2011(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