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神奇的音樂用它那美妙的旋律來刺激大腦,從而喚起聽賞者相應的情緒體驗,使其激發和釋放內心積極的情感,宣泄消極的情感,讓人的身心都得到適度地發展、釋放。音樂還能吸引和轉移人的注意力,改變或抑制現有的負性情緒,從而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
音樂能減輕內心的壓力,緩解心中的煩惱,撫慰浮躁的心情,增強競爭的自信,增添奮斗的力量。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課間音樂是一種很好的調節和緩解方式。當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可以在舒緩、輕松的課間音樂中放松自己的心態,調節自己狀態。那么,如何充分讓課間音樂更好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呢?
一、創新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要想讓學生真正注意到課間音樂,喜歡它,使課間音樂真正起到緩解壓力,撫慰心情的作用,就要讓小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喜歡音樂,從而自主學習音樂。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自我表現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表現自己,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自我表現意識,讓每一位學生嘗試成功體驗成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真誠地尊重與理解學生,并以朋友的身份去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有的學生平時膽子小,不善表達。如果教師經常鼓勵其發言、上臺表演,最終將能培養出這位學生的善于表達的能力。其次,創設民主氛圍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教師應該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學習音樂對其終生得益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有學習音樂的權利,讓其懂得積極地去追求與行使自己的權利。例如,在課堂里,學生可自由發表對所學音樂曲目的看法和意見,或者指出曲目中發現到的不妥之處。最后,在課間音樂賞析中提出問題。例如,在賞析《小螺號》這一歌曲時,教師就必須抓住審美教育這一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因此,我將音樂與美術、文學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上課間音樂課之前播放了1975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小螺號》,讓學生了解到海龍與小明的真實感受。
二、創新教學手段,讓小學生參與課間音樂
在傳統的教學引導中,教師常常會煞費苦心地設置一些問題,如該曲表現了怎樣的意境,怎樣的風格,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樣變化的等等。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畏難的情緒,加上教師居高臨下地發問,學生被動地回答問題模式,出現了課堂“冷場”現象。我嘗試著改變這種傳統的提問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置提問的題目。如在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時,一般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這些概念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我從學生內心感覺出發營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樂環境從而將“拍子”的抽象概念進行化解。首先,讓學生分辨出聲音的長短,如火車汽笛聲長,汽車喇叭聲短;貓叫聲音長,狗叫聲音短等等。其次,通過海關鐘樓鐘聲、電子鐘秒針跳動聲和機械快擺表秒針跳動聲用來分別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我讓學生閉眼聆聽我所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渡。為鞏固已學的概念,我把幾段風格各異的兒歌讓學生按一定節拍的規律朗誦出來。
三、創設感受和想象情境,讓小學生感悟課間音樂帶來的快樂
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情境,不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音樂活動,感受課間音樂獨特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學習枯燥無味的音階“do、re、mi、fa、sol、la、si、do”時,我用簡線譜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想象,把這幾個音用身上的各個部位表演出來。因此,產生了“手指上的音符”。首先“do”伸大拇指,”re”伸中指和食指,“mi”伸出三個手指,“fa”伸4個手指“sol”伸出5個手指,“la”和“si”分別是阿拉伯數字的6和7,“la”就是平時用大拇指和小拇指來表示的6;“si”就是7,是拇指中指和食指捏在一起的。說簡單點也就是數字1—7的手指伸法。不過這個手指上的音符威力還真不小。它能使枯燥無味的音符變成“活”的。學生在唱旋律的同時還用手指來表演,這樣既動腦又動手又動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小學生處于一定的成長年齡段所以他們自己也有他們的興趣觀。例如,小學生對于一些動畫片的音樂很熟悉而對民樂不感興趣等這些都是他們的性格趨向。小學生聽到音樂會扭動自己的小屁股,聽到比較歡快的歌曲會用拍手和跺腳來表現心情。因此,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我經常會讓學生到前面來演講和表演自己聽到的內容。
馬克思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種良藥更能解除身心的疲憊和痛楚?!碧招兄壬岢觥皠撛焖囆g之環境”的主張,他十分重視環境陶冶性情的作用,特別注重用美陶冶學生的性情。音樂是一種清新劑、催化劑,還是一種潤滑劑。因此,一個充滿藝術的校園,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校園環境,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