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武警昆明消防指揮學校圖書館,云南 昆明 650208)
近10年,互聯網通過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改變了世界,使全球各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而Web2.0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使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型。如今,大數據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公布了“大數據研發計劃”[1],旨在提高和改進人們從海量和復雜的數據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加速美國在科學與發明領域的步伐。隨后世界各國也紛紛開始關注大數據及其在商業等領域的應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如何借力大數據技術,拓展圖書館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率,是值得每個圖書館從業者思考的課題。
大數據主要指醫學、天文、地理、Web日志、多媒體信息等數據[2]。目前關于大數據的定義還未達成統一共識,百度知道、互聯網周刊對大數據的認知概念也不同,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3]。大數據相關技術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存取、數據處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模型預測、結果呈現等。
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速度快時效高4個特點,又叫4V特征,具體見表1。

表1 大數據的特點
大數據的價值在于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從海量數據中找到符合用戶興趣和習慣的產品和服務,并對其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優化。大數據應用的關鍵在于IT技術與經營理念的融合,其典型應用案例是大數據技術在沃爾瑪的應用,即通過對消費者購物行為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了解顧客的購物習慣,創造了“啤酒與尿布”的經典商業案例。
從行業應用特點看,互聯網、電信、制造、醫療、金融、流通等行業切合度最高;從應用需求來看,互聯網、制造、醫療、政府、能源、教育、快消品等行業跟大數據技術切合度較高,會有比較大的應用前景[4]。如互聯網行業中,廣告監測和精準營銷應用較多,國內互聯網購物平臺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通過搜集用戶數據,定位用戶喜好,主動向用戶推送相關產品,實現精準營銷。
數據、文本、聲音和圖像是信息的4種形態,這4種形態間可相互轉化。在移動互聯網和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隨著云計算、4G技術和大數據的逐步推廣與應用,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獲取渠道更加便捷,簡單而言,讀者信息行為方式呈現電子化、移動化、多樣化的特點。
第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資源以其方便獲取、快速下載以及存取便利等特點,深受讀者的喜愛。相比傳統的紙質資源,由于電子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環境的限制,讀者更愿意選擇電子資源。從近幾年國內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購經費的比例來看,電子資源采購占比逐年增加,而紙質資源采購占比趨于平和,反映出圖書館對電子資源的重視以及讀者對電子資源的需求程度較高。
第二,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新的信息服務平臺。讀者可通過掌上終端(平板電腦、手機等)進行信息交互溝通,其在圖書館的典型應用即讀者可通過手機終端訪問和獲取圖書館資源。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成為一個新的大眾傳播媒體[5]。目前我國許多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蘇州圖書館、重慶圖書館、貴州省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都推出了手機圖書館等移動圖書館服務,用戶只要擁有一臺具備上網功能的手機即能獲取圖書館資源[6]。
第三,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快速發展的時代,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獲取渠道更加便捷。從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來看,信息的獲取高度依賴于移動通信技術,讀者的信息需求也由泛在式向專一、精準方向轉變。由此應運而生的是圖書館提供的知識服務、參考咨詢、學科館員等。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推廣應用,圖書館將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深層次挖掘讀者需求,主動推送圖書館相關服務,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信息需求。
2.2.1 讀者信息需求將高度依賴于電子資源
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滲透,以及數據挖掘技術的深度應用,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將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于物理圖書館時期的紙質館藏資源,也就是說用戶對紙質館藏資源的需求依賴度降低,更多的是對紙質資源電子化和電子資源的需求。一方面電子資源的獲取渠道較便捷;另一方面電子資源的使用與保存不再受傳統紙質資源的借還期限制約。從讀者對資源的需求結構角度來看,未來電子資源將占據用戶需求的主導地位。
2.2.2 讀者信息交流更多借助于網絡技術
社會信息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紛繁復雜的信息實體和信息資源,而紛繁復雜的信息實體和信息資源的功能發揮依賴于社會信息交流[7]。Web2.0技術時代,讀者通過Wiki、Blog進行交流互動,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讀者間的信息交流呈多渠道化趨勢,一是微博成為讀者和圖書館發布和獲取實時信息的重要渠道;二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將用戶深度的信息需求與圖書館的精準服務相連接;三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為讀者訪問圖書館資源提供了便利,其典型應用在于手機圖書館的推出,用戶只需在手機上安裝圖書館的訪問軟件,即可實時獲取圖書館的新資源。
2.2.3 讀者信息獲取將更多借助于圖書館的主動推送
圖書館的發展歷經傳統的物理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和未來的大數據圖書館,其服務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和創新,從以館藏資源為主的服務方式到以讀者為中心,主動挖掘用戶相關需求方向轉變,其全天候的服務理念深入從業者心中。未來的圖書館將主動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幫助讀者從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并持續不斷地跟蹤所關注的信息。而讀者也將主動接受圖書館的推送服務信息,圖書館的功能不斷向知識、智慧方向拓展。
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應該遵循“藏為所需,藏為所用,服務學術科研”的原則,因此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應結合學科發展規律和讀者需求特點,合理配置各種館藏資源。當圖書館的紙質館藏資源達到一定數量規模后,應注重對電子資源的追加投入。如前文所述,隨著通信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讀者對電子資源的依存度會更高,因此各圖書館在保證紙質館藏資源投入的前提下,應更加側重對電子資源的建設,結合本館特點,適當傾斜電子資源的投入比例。
當前,讀者對信息獲取的要求是便利、快速,圖書館傳統的借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讀者快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需要,圖書館低層次的被動服務方式也受到了影響。圖書館應適時開展參考咨詢、知識服務、學科定題跟蹤等相關服務。同時,在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還應深層次挖掘讀者需求,通過服務器記錄的讀者使用搜索引擎檢索信息生成的檢索條目信息,利用數據挖掘、聚類分析和相關分析等技術,為讀者推送精準信息和潛在資源,圖書館主動為讀者提供所需服務,而不是泛在式的讀者不需要的服務。這類似于目前國內淘寶網站根據用戶瀏覽習慣和購買頻次,為用戶推送精準營銷信息。
隨著圖書館電子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增加,電子數據庫的擁有量將持續增長。而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包括實體圖書文獻的電子版、音視頻教程、圖片畫作、試題庫等豐富的資源[8],這就對圖書館服務器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子資源越多,圖書館在硬件方面特別是服務器的配置要求就越高。
新形勢下,圖書館要為用戶提供精準信息資源,需要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掌握數學、統計學、數據分析、計算機語言處理等多學科知識,同時熟悉圖情服務工作的專業人才,這影響著圖書館未來的人才隊伍建設。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知識咨詢館員的知識結構、技能素養要求其既要掌握學科服務、嵌入式服務等咨詢服務工作必備的信息檢索、信息分析、信息組織及相關平臺與工具使用等,還要掌握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挖掘、數據組織等大數據知識與技能[9]。
伴隨云計算的逐漸成熟,為大數據的普及推廣提供了可能。對圖書館而言,在資源獲取途徑越來越多的今天,要在保障文獻資源豐富和優質的同時,在服務上不斷創新,為每個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才能真正吸引讀者[9]。從具體的實施情況來看,圖書館可以通過服務器記錄的讀者進館次數、借還圖書書目及檢索信息以及讀者下載的資源等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從中發現并提取讀者的相關需求信息。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應將著眼點放在尋找讀者需求間的相關關系,而非熱衷于讀者需求的因果關系。著眼點的改變將有助于圖書館所提供的推送服務更加接近于讀者的真實需求,從而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如前文所述,讀者信息行為方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配置。圖書館要充分發揮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優勢,合理配置館藏資源,同時還要針對本館特點,構建具有本館特色的館藏資源體系。在圖書館年度采購經費的預算中,要注重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特色館藏資源的分配占比,以形成科學合理的館藏資源配置。
隨著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專一化與精準化,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懂計算機、通信技術又具有外語特長和圖書情報專業背景,同時還熟悉學科發展特點的綜合型人才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急需。圖書館提供的所有服務與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呈正相關,即所提供的服務越專業、越具有知識含量,圖書館的從業人員知識結構越豐富。近幾年來,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圖書館要順勢而為,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這就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各類型圖書館都應該更加注重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中,數字化資源的占比越來越大,從長遠發展來看,電子資源的擁有量將繼續增長。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要借力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拓寬服務范圍,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撐。因此,圖書館應關注館內硬件設備的容量、自動化程度,不斷完善館內硬件配備。
[1]Kalil T.Big Data is a Big Deal[EB/OL].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012/03/29/big-data-big-deal.
[2]劉搖明,李搖娜.大數據趨勢與專業圖書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1-6.
[3]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1):146-169.
[4]丁震.大數據行業應用現狀和未來應用特點[J].拓爾思(數),2012(2):14.
[5]王彩霞.新媒體時代讀者閱讀方式變化與圖書館應對策略[J].現代情報,2013(3):78-80.
[6]喬海濱,韓向瀧.4G技術與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2013(3):54-57.
[7]李蓉.Blog與Wiki信息交流模式比較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10):19-22.
[8]裴昱.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用戶行為信息的利用方式[J].圖書館學刊,2013(8):44-46.
[9]王天泥.知識咨詢: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增長點[J].圖書與情報,2013(2):74-77.
[10]姜山,王剛.大數據對圖書館的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