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的發展,隨著國家建設的需要,地下室工程正飛速發展。地下工程的防水質量是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防水措施各個環節中,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最易發生一些細節上的疏漏。
一、地下工程中防水的重要性
在地下工程的施工建設過程中,地下工程的防水問題時一項重中之重的問題,地下工程在防水施工方面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整個地下工程的功能和壽命,甚至關系到人們在使用過程中的生命財產安全。國內外的地下工程使用過程,由于工程結構滲水導致的人身安全事故屢見不鮮。所以,我們應該對地下工程的防水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努力抓好施工中的每個環節,從而有效的保障地下工程的防水工程質量。進而保證人們能夠安全放心的使用地下工程。
二、地下室滲漏的原因分析
1、在防水混凝土中,水泥具有收縮的弱點。同時,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結構會受到來自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當保護層太薄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裂縫現象,而此時,地下水便會趁著開裂的部位滲入,并順著鋼筋結構脈絡換滲入到混凝土結構的核心部位,當混凝土中存在不密封部位時候,就會從中滲出。有些滲漏情況則是由于建筑結構中,鋼筋、鐵絲等構件和模板發生了接觸,由于拆模施工的不規范性,使得鐵件暴露在外邊,形成自然的滲水通道,地下水容易順著鐵件進入混泥土,從而形成滲漏。
2、防水混凝土的澆筑必須要嚴格遵守規范,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防水混凝土的澆筑厚度。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時候防水混凝土會澆筑量太多,澆筑分層太厚,但是,振搗器作用有效半徑長度不夠,經常發生漏振、欠振現象,操作的不夠標準或者缺乏規范性,使得混凝土沒有能夠振搗嚴實,從而很容易產生蜂窩、麻面、孔洞等缺陷,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防水抗滲的性能。
3、地下工程的施工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要做好施工準備。在施工前期和施工過程中,必須科學合理的設計排水措施,從而保證防水工程的施工能夠具有干燥的環境,這對保證工程質量,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工程前期,如果沒有做好降排水,很容易使得地下水和雨水將工程基坑淹沒,使得邊坡失去穩定性,從而引發坍塌事故。
4、混凝土的澆筑是整個工程中的關鍵環節,如果在實際工程操作中,混凝土的澆筑后沒有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養護,或者是拆模的不規范操作,讓混凝土在拆模后暴露在空氣中,沒有做好養護措施。混凝土便很容易發生早期脫水。這種情況發生后,會使得水泥水化難以達到相關標準,當游離水受熱很快蒸發后,容易形成毛細管孔網,成為滲水通路。同時混凝土收縮增大,出現龜裂,使混凝土抗滲性能急劇下降,甚至完全喪失抗滲能力。
三、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應遵循的原則
1、自防為主的原則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是以工程結構本身的密實度實現防水功能的一種防水做法。這類工程,工序簡單、工期較短、造價較低,且能改善工人勞動條件。高層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設防,即砼結構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層+灰土輔助防水層。而結構自防水是抗滲漏的關鍵。工程自防水結構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劑方面一般選用PNC砼早強膨脹劑。PNC屬于硫鋁酸鈣砼膨脹劑,除具有膨脹功能外,對砼還有顯著的早強、增強、低溫硬化、抗滲、防凍害、抗硫酸鹽等性能。砼配合比的設計與普通砼相同,水泥用量應不小于300Kg/m3,要優先選用不低于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鹽水泥。加料程序與普通砼相同。PNC的摻量要制作專用工具,專人負責,誤差要小于0.5%,攪拌時間,用強制式攪拌機時比普通水泥砼延長30秒鐘以上;用自落式攪拌機時,要延長1分鐘以上,攪拌時間的長短,以攪拌均勻為準。砼的運輸、震搗與普通砼施工一樣。但是對于自防水砼更要注意震搗密實,不能漏震。澆注完后的砼,應加以養護,及時用草簾覆蓋。
2、多道設防、剛柔相濟的原則
目前較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圍護結構的迎水面上粘貼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層,然后做保護層,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達到多道設防,剛柔相濟的原則。施工中我們主要把握以下關鍵點:嚴把材料關,俗話說“材料是基礎”,對材料要保證:材料的品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材料的質量抽檢必須合格而且有出廠合格證和準用證;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兩個方面。
3、混凝土的養護與折模
試驗證明,防水混凝土早期脫水或養護過程中缺水,將大幅度降低其抗滲性能。防水混凝土養護應不少于 14d。防水混凝土拆模要求也比較高,拆模時間不宜過早,拆模時應精心操作,防止用鐵棍撬、大錘猛敲硬撬,使混凝土遭受損傷。
4、做好回填土
地下防水結構的回填是最后一道工序,它往往被忽視,這實在一個很大的失誤。當構筑物試水工作結束后,應立即進行回填施工。首先應重視回填土本身的質量,嚴禁用雜類土或建筑垃圾回填。應用黏性土或黃土回填并測定其合適的含水率。其次回填前應清理基坑底的雜物和積水,回填時應分層分皮夯實,每層厚度夯實工具而定,宜為 20-30cm。應該知道,地下防水結構周圍一層夯實的回填土,本身是一道可靠而又經濟的防水帷幕。
5、施工縫的處理
施工縫是混凝土結構的薄弱環節, 也是地下工程易出現滲漏的部位,如果施工縫處理不當,極易形成滲漏水的通道。防止措施: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施工縫,尤其是頂板、底板更不宜留設施工縫, 墻體必須留設施工縫時, 只準留水平施工縫,并應留在高出底板面不小于 300mm 的墻體上,拱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墻接縫線以下 150mm-300mm 處。在施工縫的迎水面抹 20mm厚聚合物防水砂漿, 并在其表面粘貼 3mm-4mm 厚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或涂刷 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中置式鋼板止水帶時,止水帶應垂直放置于施工縫的正中間位置并固定牢固,其翼緣應朝向迎水面,以更好的起到止水作用。施工縫兩側的混凝土澆筑時間間隔不能太久,以免接縫處新舊混凝土收縮值相差太大而產生裂縫。為使接縫嚴密,澆筑前應對縫面進行鑿毛處理,清除浮粉和雜物,用水沖洗干凈,保持濕潤,再鋪 20mm-25mm 厚水泥砂漿一層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并及時澆筑混凝土。施工縫處的模板應后拆。
6、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及準確計量
組成自防水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石子、膨脹劑、粉煤灰、水等。水泥品種強度等級應≥32.5#,石子粒徑宜為 5-40mm。含泥量≤1%,砂宜用中砂,含泥量≤3%,膨脹劑的技術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一等品;粉煤灰必須達到二級,摻量≤20%,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在施工前進場材料必須現場抽樣檢驗。達不到要求不得使用,重點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級配。混凝土如采用現場攪拌,i-t-R 系統使用前必須進行校驗。人工添加膨脹劑及粉煤灰時必須對操作人員進行交底和培訓,務必添加準確,誤差≤0.5%。加入膨脹劑后的混凝土攪拌時間應比普通混凝土延長 30-60s。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應永遠把質量擺在第一位。目前,在地下工程建筑中,應對每個方面的工程質量問題高度重視。從而使得人們能夠安全、放心的使用。
參考文獻
[1]彭圣浩.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M].北京:中中國建筑工業出 版社,2002.
[2]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縮印本[M].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
[3]徐峰,陳彥嶺,劉蘭.涂膜防水材料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4]邊嫘,孫麗曼.混凝土施工問答實錄[M].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