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序質量控制,是企業中最常見的質量管理活動,是企業實現質量目標的基本保證。本文就新形勢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工程;施工工序;質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工序活動條件的控制和施工工序活動效果的控制兩個方面。從質量控制的角度來看,這兩者是互為關聯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即每道工序投入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產品是否達到有關質量標準。工序質量的控制,就是對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控制和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控制,據此來達到整個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一、工序質量控制的內容
1.嚴格遵守工藝規程。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是進行施工操作的依據和法規,是確保工序質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須嚴格執行。
2.主動控制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工序活動條件包括的內容較多,主要是指影響質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機械設備、施工方法和施工環境等。只要將這些因素切實有效地控制起來,使它們處于被控制狀態,確保工序投入的質量,避免系統性因素變異發生,就能保證每道工序質量正常、穩定。
3.及時檢驗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工序活動效果是評價工序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尺度。為此,必須加強質量檢驗工作,對質量狀況進行綜合統計與分析,及時掌握質量動態。一旦發現質量問題,隨即研究處理,自始至終使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滿足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4.設置工序質量控制點。控制點是指為了保證工序質量而需要進行控制的重點、或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以便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進行強化管理,使工序處于良好的控制狀態。
5.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動效果控制主在實施步驟上為:實測-分析-判斷-糾正或認可。實測:也就是采用檢測手段。如看、摸、敲、照、靠、吊、量、套或見證取樣,通過試驗室測定其質量特性指標。分析:根據實測數據進行整理,達到與標準對比條件。判斷:與標準對比判斷該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產品是否達到規定質量標準。糾正或認可:若發現質量不符合規定標準,應采取措施進行整改;若符合給予認可簽認。
二、質量控制點的設置
質量控制點設置的原則,是根據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質量特性值對整個工程質量的影響程度來確定。為此,在設置質量控制點時,首先要對施工的工程對象進行全面分析、比較,以明確質量控制點;然后進一步分析所設置的質量控制點在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或造成質量隱患的原因;針對隱患的原因,相應地提出對策措施予以預防。由此可見,設置質量控制點,是對工程質量進行預控的有力措施。質量控制點的涉及面較廣,根據工程特點,視其重要性、復雜性、精確性、質量標準和要求,可能是結構復雜的某一工程項目,也可能是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某一結構構件或分部、分項工程,也可能是影響質量關鍵的某一環節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總之,無論是操作、材料、機械設備、施工順序、技術參數、自然條件、工程環境等,均可作為質量控制點來設置,主要是視其對質量特征影響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三、工程施工工序開展前的質量管理
1.熟悉工序操作要點,通過工序分析掌握重點。如砌磚工程的砂漿飽滿度、灰縫水平度及厚度、拉結筋的布設。又如混凝土澆筑時的振搗插點及振搗時間。這樣使監理人員在以后工序的控制中有了明確的標準及重點目標,控制工作將更具方向性及針對性。
2.檢查承包商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情況,重點在于人員是否各就其位、責任是否明確。務必要落實質量員及收料員人選,因為在實踐工程中承包商出于節約管理費考慮,常會有質量員與施工員、材料員與收料員相替代的情況。
3.材料樣品制度與獎懲制度的建立。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質量控制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猶為重要,這些問題的控制難點就是面廣量大,不從制度上加以規范是難以達到預期控制效果的。
四、工程施工工序開展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1.加大現場巡查力度,力爭掌握第一手資料,努力實現及時控制,對發生的問題務必做到早發現、早糾正,避免積重難返,避免大的返工損失。比如砌體工程中的拉結筋的檢查,若采取砌體完成后開洞檢查,不僅不易檢查,還有查出問題也難以補救,但在現場巡查中及時予以解決,既能保證質量避免較大損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這也有力地解決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質量控制難點中提出的難題。
2.樣板制度的落實。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過設立控制點來超前控制工序質量,實踐表明實行樣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積工序活動展開前,通過樣板的質量檢查、分析可起到以下作用:通過分析可確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以后操作中實行重點控制;可對操作者的素質進行檢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處理,減輕以后質量控制負擔;使操作者及檢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確、直觀的實物標準,做到人人心中有標準;避免因普遍性操作問題,而工序大面積展開引起大范圍的返工。
3.對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動中的質量管理體系、樣品制度、獎懲制度的實施情況控制。筆者發現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質控體系以及配套質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貫徹,則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這將會對工序活動效果帶來嚴重影響。故監理工程師在工作中應對承包商的質量控制體系的實施情況進行控制,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從而確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動在正常條件下進行,杜絕質量失控情況的發生。
五、工程施工工序產品完成后的質量管理
工序產品效果的評價以及產品質量隱患的全面排查,重點在于盡可能減少質量隱患的漏查。筆者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在檢查過程中應推行多級檢查及交叉檢查制度。現對兩個制度介紹如下:多級檢查制度即操作班組自檢、質檢員檢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檢、監理工程師的驗收檢查。交叉檢查制度是工序產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組相互檢查,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分別對于工序產品進行檢查,這樣有利于多角度、多視點檢查問題。實踐證明了兩類檢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實現了對建筑施工工程工序產品的全面檢查。
六、結語
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應該從影響工程質量的全過程進行工程控制。實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動質量監控應分清主次,抓住關鍵,依靠完善質量體系和質量檢查制度,確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計劃,設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動質量控制點,進行預測,使工程實現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李宇,李健男.論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2
[2]蔡澤文,李鵬飛.淺析建筑施工的質量控制,山西建筑,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