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不可避免在城鎮中各方面的發展及變化有著影響,其中包括了城鎮的定位、發展的方向及發展的規模等,所以本文就針對城鎮建設的重要性,對城鎮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加強城鎮規劃建設同時提出具體的措施,有效的促進城鎮的建設及順利的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字】城鎮規劃 建設 管理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鎮也逐漸顯示出比較重要的位置及作用。城鎮建設已經成為了改革與發展的戰略問題。所以,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城鎮的規劃與建設。規劃的合理布局及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城鎮脫穎而出,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前沿陣地,在蜂擁而起的城鎮建設中,存在著幾點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城鎮建設有著影響。
1、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加強
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加強,發展比較特色的經濟,對開展城鎮規劃建設工作進行改善,用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及突出的重點進行有序的推進,努力的強化中心城市功能,使城鎮集聚能力和建設水平加以提高,積極的發展城鎮形成以城帶鎮、以鎮帶村、整體協調發展的格局。
1.1系統協調是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任務
我國具有人多地少、資源貧乏、城市少實力弱和城鎮多規模小等特點,所以,城鎮發展要合理的發展核心城市,積極發展地區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城鎮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資源與城鎮發展相協調包括土地資源與城鎮發展的協調、水資源與城鎮發展的協調、旅游資源與城鎮發展的協調。我國城鎮用地的發展與保護耕地的矛盾比較突出,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地域之間分配不均勻,所以,城鎮規劃要對各省市自身的情況進行考慮,按照不同的特點及實際使資源與城鎮發展相互協調。基礎設施的重點在于交通,交通是各地經濟發展樞紐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要想發展城鎮經濟,就要考慮拓展擴大經濟和接受經濟輻射的特點,加快鐵路及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設,將核心城市建設成為綜合性交通樞紐,中心城市建設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加強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聯系。
1.2科學的整合
空間的整合,沿海城鎮的發展策略要充分的利用各地區的條件,立足于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強化閩臺合作的中轉及通道的作用。一方面是要合理的發展核心的城市,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城鎮大力的扶持中心城鎮的發展,優先發展中心城鎮。加強城鎮的科學整合,將城鎮按照地域或是交通特征分類指導。整體提升是城鎮體系規劃最終要達到一定的目的,要合理的構筑功能的協調及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城鎮網絡成為新形勢下的重要要求。
2、我國城鎮規劃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城鎮經濟發展的水平逐漸低下
我國大多數城鎮的職能構成還停留在農村提供產品交換、物資集散的初級階段。農村與城市的結構占有主導地位,農村經濟型在數量上占絕對多數,經濟發展主要是以農業為主,作為城鎮集聚所需求的二三產業人處于次要的地位。城鎮的市場正處于低層次的階段,在加大的環境中找出發展的機遇與空間。城鎮規劃工作滯后與城鎮發展,規劃思路及作用還有待完善。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化,對城市和區域的空間結構產生了較大的重大影響。原有的城鎮體系結構被打破,世界城市體系的不斷形成和發展,促進國家和地區的城鎮體系變得比較開放。部分地方在進行編制城鎮體系的規劃過程中,對經濟全球化的宏觀背景沒有得到重視,對城鎮體系規劃的重要影響,忽視區域城鎮發展的特點,只是追求區域城鎮體系的完整并不能充分的考慮一個整體參與更大范圍的區域所產生的多方面的影響,忽視了城鎮體系規劃的本質及規劃編制的意義。
2.2城鎮規劃的難度逐漸加大
人口技術等的流動性大大的增加,不確定的因素比較多,城鎮的發展規模在區域中的地位很難確定,城鎮規劃的難度也逐漸的增加愛。城鎮住宅除了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民的需求還要滿足大量外來人口的要求。按照城鎮人口未來的發展來確定城鎮用地規模的傳統城鎮規劃方式受到挑戰。規劃突出的地方特色是城鎮建設的結晶。城鎮的地方特色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反映。有特色的城鎮可以有效的激發城鎮居民的自豪感及榮譽感,可以增加城鎮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城鎮的知名度加以提高,有效的促進城鎮經濟的發展,所以在規劃和建設的同時,要對城鎮自身特色的建設進行功能注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特點,增強吸引力及凝聚力,對推動城鎮建設和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3、城鎮規劃管理
3.1城鎮規劃建設的根本保證就是要加管理
城鎮建設中建設城鎮難,管理城鎮更難,特別是城鎮的鎮容鎮貌。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充分的發揮城鎮規劃的導向作用、協調作用及約束作用,對城鎮建設管理進行有效的引導。對部分的隨意亂建的違規建筑,要進行強制的拆除。要集中治理違法建筑為重點,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加大城鎮規劃、建設及管理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健全管理機構,以進一步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增強嚴肅性,克服執行中的盲目性及隨意性。規劃如果出現改變,就要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審查及審批。
3.2構架城市聯盟協調機構,做好保障的措施
城鎮體系的規劃主要是從區域整體利益出發,促使城鎮協調有序的發展,盡量的避免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生態惡化及重復建設等問題。新編制的城鎮體系規劃在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等區域性共同的問題上應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建議建立由省級機關和市縣政府組成的城市聯盟協調機構負責跨行區域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城鎮發展、環境保護工作的協調,及時的解決發生的重大問題,確保城鎮體系規劃的實施。建立健全規劃的實施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規劃的重要作用為切實發揮城鎮體系規劃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時,必須加強城鎮體系規劃的實施管理。 城鎮體系規劃在體現宏觀規劃的政策性、指導性和戰略性的同時,要加強規劃文本的規定性和條款性,提高規劃執行的力度。 要把城鎮體系規劃轉化為政府宏觀管理區域和城市發展的有關政策和措施,真正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
3.3 突出重點,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城鎮建設的重點仍是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綠化和住宅小區的建設。 建設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點是“質”的突破。城市水、路、熱、氣、訊、綠化是城市的基礎設施,要加大建設力度更要注意城鎮基礎設施的質量。上述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質量監督和工程竣工驗收序列, 進行定期不定期的質量監督和認證,未經質量監督和工程竣工驗收,項目不得交付使用。 同時還要提高城鎮園林綠化水平,改善居住條件。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樹立城鎮發展的全局觀點,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法教育來陰道廣大農民投身在城鎮的建設中,對此做好科學的規劃,搞出特色,在我國規定的政策下走多元化籌措建設資金之路。城鎮的建設及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實現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逐漸的實現農村工業化、現代化及城市化,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城鎮轉化,農村經濟社會總格局發生比較深刻的變化,有效的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工業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城市二元化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終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鄭志剛.基于城鎮建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思考.[J].科技與企業,2010(24).
[2]佟淑青.淺議城鎮規劃建設及管理的方式.[J].科技資訊,2012(23).
[3]馮雪嬌.淺談城鎮建設的規劃管理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
[4]田海濤.對城鎮規劃建設的初步認識.[J].山西建筑,2010,34(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