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設計中防火疏散往往容易被忽視和輕視,一些設計往往重視了對規范的執行效果,但是卻忽視了對實際建筑功能參考,所以容易導致疏散效率的下降,而為建筑留下安全隱患,因此應從火災破壞結果考慮,將規范與建筑功能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防火疏散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防火設計 疏散設計 設計概念 設計要點
引言:
建筑防火是建筑本身保障人員安全的重要設計內容,在設計防火規范中規范的設計要求包括了對煙火的控制與高效的疏散人員,而人員疏散是防火設計中最為重要的標準。但是在實際的設計實踐中,我國的防火設計起步很晚,在應用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與體系,性能化的分析與設計思路還沒有成型。雖然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明確了相關規定與要求,但是其靈活性欠缺,從本質上還不能全面指導建筑設計中的防火,在實際的設計中應在規范的基礎上靈活掌握,并設計出適應建筑本身的防火體系。
一、防火設計相關概念
1、火災荷載的充分考慮
火災荷載就是指在火災中建筑結構本身對火災影響的反應情況,建筑的大小、形式、安全性等都與火災荷載有關,其直接影響到疏散的效率,并且關系到防火分區和耐火、滅火設備的布置。火災荷載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建筑防火結構的功能和用途,所以在設計中應先考慮建筑的火災荷載。
2、設計規范的要求分析
我國的建筑設計規范是建立在現有國情和外部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尤其是設計防火規范,經過多年的使用和調整,但是經濟發展與技術革新使得規范尤其局限性。因此在適用中應注意對規范的靈活應用。雖然一些大型的商業建筑已經不能適應規范的要求,而超出了防火設計規范的范圍,但是其根本的安全性要求是不變的,所以應按照規范的基礎性要求進行提高與完善,從而保證在火災中提高疏散的效率。
3、建筑耐火極限
建筑防火設計中相關疏散的要求是以時間作為標準的,即單位時間內人員疏散的越多其效果也就越好。但是不能忽視對建筑結構耐火性能的考慮,只有建筑結構在火災中保持完好的時間越長,疏散的情況也就越好。因此建筑的耐火等級也將影響建筑疏散寬度、疏散距離等問題,這些都將與火災中人員逃生的時間相結合、因此計算人員從火災中逃生的時間是防火設計的關鍵。同時在設計中還應配置完整的噴淋和阻隔系統,如果火災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進行阻隔與有效撲滅,這樣也可提高疏散的效率、
4、防火與滅火措施的結合
建筑內如果發生火災,其防火疏散設計僅僅是從疏散人員的角度出發,降低火災對人身的傷害、所以在火災中應充分考慮多種火災隱患的出現,不能僅僅針對一種火災形勢而設計,同時也應考慮滅火措施的準備,將火災控制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才是防火的硬道理。同時也應考慮設置不同滅火措施,配合應急方案來加大滅的效果。
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疏散設計的要點
1、注意對商業建筑疏散距離的控制
大型商業建筑不斷增加,其建筑的規模增加就意味著疏散距離的延長。這也成為商業建筑設計的敏感問題,多數設計人員在設計中選擇執行建筑設計規范中要求的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就是疏散距離的要求,即40m的標準。如果在設置自動化的噴淋防火系統,其疏散的距離則可以增加四分之一的長度,可以實現50m的距離。但是這個概念是一個誤導性概念,執行建筑設計規范的要求是,如規定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樓梯間,房間內最遠一點到房門的距離不能超過走道兩側或者端口房間從房門到外部出口或者樓梯間的最大距離,其實際長度為22m,如果增加噴淋系統作為輔助,其長度延長則也僅為27m左右。如果在商業建筑中使用這一規定,如果商業建筑中賣場中沒見店鋪都設置防火阻隔墻,并設置安全通道,則疏散兩側的隔墻耐火極限小于一小時,房間整體耐火極限應小于30分鐘,房間門口到疏散通道的距離可以為40m,袋形走道設計為20m,但是賣場中可燃物的數量較大且集中,同時賣場中缺乏對其進行有效阻隔的設施,因此其單位面積的火災荷載被人為的增加,所以火災中其耐火極限也就縮短,同時空間增加導致火災熱量和煙霧蔓延的路徑不易控制,噴淋系統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因此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疏散距離適應性調整,盡量縮短安全出口與賣場中心的距離,同時拓寬疏散通道的寬度。
2、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
1)高層建筑的設計:高層建筑主要是指高度已經達到并超過24m的公用建筑,當然不能能包括超過的體育館、劇場等。同時民居如果超過10層則也應劃定為高層建筑。此時防火疏散應考慮高層設計規范的內容。此時容易引發防火設計誤區的就是裙房的定義,高層建筑規范中裙房就是指與高層建筑相連,不超過24m的建筑、而設計人員往往將沒有超過24m的建筑主體作為裙房來設計,此時就容易導致裙房防火設計重視程度減弱,而造成防火隱患,因此設計中應細致劃分,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2)高層民用建筑的中庭設計:設計中應將貫通的中庭的各層設計為一個防火分區,如果面積大于一個防火分區是應采用以下措施進行火災防控與疏散措施,滿足。首先,房間和中庭應設計通道和安全門,按照乙級防火標準設計門窗等;其次,與中庭相通的廳室、過道等也應按照乙級標準設置防火門,其極限應在3小時以上,控制火災通過中庭發生擴散。最后,中庭同向每層的回廊應設置噴淋設施,且在中庭回廊上設置報警器以及煙霧排除裝置。
3)公共娛樂場所的設計:在高層或者商用建筑中娛樂的進入也給防火和疏散帶來了困難,在設計中應控制娛樂設置的位置,同時保證其通道和出入口的安全。通常設計時應考慮娛樂設施應在建筑的一層至三層,不宜設置的過高、同時應開外墻設置不應布置在袋形走道的兩側以及盡頭,其容納的人數也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設計,面積按照廳室建筑面積進行分攤,保證人數限制以及疏散標志的實現,同時娛樂場所應設置耐火極限高于2小時的隔墻以及高于1小時的樓板,使之與其他場所隔離。必要時應設置不低于乙級標準的防火門。
還應注意的是,如果娛樂設施在其他樓層時應注意一下要求,首先不能設置在地下兩層,如果設置在地下一層則應保證出口的高度與地坪之間落差小于10m。如果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應控制在200㎡以內;滿足一個廳室的出口大于2個,如果廳室面積小于50㎡則可以考慮設置一個門。同時空間內必須設計有自動報警已經自動噴淋系統,以便控制火勢。最后應設置必要排煙和放煙霧的設施,并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并在主要的疏散路徑上設置逃生圖,在地面設置發光的疏散指示標記。
三、結束語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制定在不斷的改善,但是其不能包含所有的實際情況,建筑的形式和用途的復雜性導致其所要求的規范并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建筑設計要求。因此應從建筑功能與安全性的角度出發,避免經濟利益對防火設計的不利影響。充分利用火災荷載、耐火極限、通道設置等合理配合,利用規范的基礎性作用,合理設計建筑的防火結構,并充分考慮疏散效率的影響,這樣才能提高建筑火災疏散的實際效果,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員安全。
參考文獻
[1]孫科源,畢永麗.保證建筑設計中的防火與疏散要求的方法與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2(25).
[2]劉志英.論高層住宅設計中的安全疏散問題[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2(25).
[3]賈江美.防火疏散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1,37(28).
[4]白丹丹,白永明.淺析高層住宅安全疏散消防設計[J].科技風,2013,12(15).
[5]王君.大劇院人員安全疏散優化設計[J].中外建筑,201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