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建筑裝飾分成三個層次,即實用需求、審美表達和意義承載。這三個層次包含內容不同,逐步遞進,從而有效的說明了建筑裝飾領域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關鍵詞:建筑裝飾;層次;結構;分析
1 概述
建筑裝飾主要分為三個基本的范疇,即模仿裝飾、附加裝飾和有機裝飾。其中,模仿裝飾是指在形式具有一定含義和象征意義的建筑裝飾藝術,主要來源于對自然界的模仿;附加裝飾則是指為了增加美觀性而添加的裝飾藝術;有機裝飾是指基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材料的固有性質而使用的裝飾藝術,這種裝飾充分利用了建筑裝飾材料的特性,例如中國木構建筑中的斗拱。這三個概念實際上劃分了建筑裝飾的三個層次:意義、審美和實用。這三個層次不僅僅是建筑層次結構,對于依附在建筑上的建筑裝飾也具備這樣的層次結構。建筑裝飾主要是指因為裝飾和美化目的而在建筑結構外添加的所有部件。充分了解建筑裝飾不同層次結構的意義,對建筑裝飾更好的發揮自身特性和更好的配合建筑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2 建筑裝飾的層次關系
建筑裝飾的三個層次:意義、審美和實用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建筑裝飾首先要以實用功能為基礎,即意義。建筑的本質屬性是要通過藝術來實現建筑的實用價值,這是建筑裝飾的功利性特征。而另一方面,作為一門藝術,建筑裝飾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美。建筑裝飾審美體現了藝術形式的美的特性。最后,由于建筑裝飾作為建筑結構的延伸,能夠通過隱喻和象征的方法來體現一定的意義。從這個方面來講,建筑裝飾又是對人本精神問題的關注。這三個層次是一種由低到高、逐步遞進的關系。首先,實用是最低層次的需求,然后,經過審美的表達,最終達到了建筑裝飾的最高層次———意義。建筑裝飾的三個層次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對不同的建筑裝飾主題,這三個層次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側重點,三者雖然含量有不同,性質有強弱,但是無法相互分離而孤立存在。
3 建筑裝飾的層次結構介紹
根據建筑裝飾的意義、審美和實用概念,我們將其歸納為如下三個層次:
3.1 第一層次:實用需求
不管是中國的傳統建筑還是西方的古典建筑,建筑都是起源于人類的棲居需求,這是人類生命得以延續的根本保障。因此,實用需要是建造活動的首要因素,其他層次因素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建筑裝飾藝術和建筑藝術基本上是同時出現的,建筑裝飾的產生與建筑結構和材料的實用性密切相關。正是由于這些具有功利性的構件和建筑裝飾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所以人們才感到了建筑的美。中國的傳統建筑中,屋頂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裝飾,尤其是屋脊和脊飾最為突出。有些正脊兩端上翹,這在實用功能上來說能夠防水,而屋頂上多個面的交界出現的結點也具有防水的作用,再結合具有我國象征意義的脊飾,成為我國傳統屋頂的重要特點。除此之外,因為屋面具有一定坡度,因此上層筒瓦需要使用釘定在瓦底木質構件上,這樣就形成了一排具有固定作用的琉璃帽釘,而帽釘經過裝飾后就變成琉璃走獸。屋檐的出挑、起坡以及起翹能夠起到為建筑遮陽、避雨的作用。所以說,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都是以需求作為基本的建筑目的。對于西方建筑,西方神廟是其最重要的典型建筑類型。從實用功能上考慮,神廟建筑材料和結構體系的選用都是出于實用的基本目的進行的。神廟的建筑結構體系具有實用、嚴謹和理性的特點,并和建筑裝飾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每一種建筑構件的形式都十分完整,與其對應的作用適合。因此,西方古典的建筑裝飾類型的本質是結構受力的實用需要。
3.2 第二層次:審美表達
建筑裝飾除了要具備實用的屬性,還要具有精神的屬性。建筑裝飾精神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類活動,以人的精神需要為根據和動因。人的精神是人的內在本質規定性,是人類的本能需要,在滿足生存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進而產生審美需求。人類的建筑裝飾審美需要主客體的合作,作為主體的人才能夠產生精神上的愉悅,所以說,美感來自于建筑的審美屬性,但是取決于人的審美需要。從主體上看,審美需要是人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對于同一審美屬性,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判斷,而且就是同一審美主體,也會因為情感的具體性而出現判斷的差別,這就是審美標準的差異性。對于建筑的審美心理中國有一個和西方完全不同的審美方式,即“意境”,也就是通過心靈和建筑進行溝通。一個事物的美,不只是客觀屬性的作用,而是主觀意識的體現,美根源于人類主體的判斷能力。從客體上來看,建筑是人為的居住環境,而審美屬性是在人類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所以,必然會被打上民族、社會以及時代的標記,表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進而成為決定建筑審美和標準共同性的基本依據。建筑裝飾的美感就是建筑裝飾的美的屬性和人的審美需要結合而成的一種價值取向。
3.3 第三個層次:意義承載
意義的承載是建筑裝飾的最終目的,這是建筑裝飾精神范疇的定義。建筑裝飾起初可能是出于實用的目的或者審美的原因,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和最深層次的需求。意義的承載才是比實用更重要的本質所在。不論是中國的傳統建筑還是西方的建筑裝飾,都不能只是用簡單的幾何符號概念來表達,而是一種象征形式,是意義的表達,意義的承載才是深層和核心的層次。西方建筑史的不同時期都是特定宗教和哲學主導的物質體現,因此成為表達人對世界意義的理解的象征形式。同樣,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也注重意義的表達。不僅是民間的建筑還是官方的建筑,都非常追求吉祥的主旋律,這是一種的傳統審美觀念,體現了中國人的入世思想。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的常見主題圖案,不僅注重圖案的形式美,也注重圖案的意義美,并通過象征、諧音、寓意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來表現內在含義。另外,從禮制建筑角度來看,建筑裝飾是為人服務的,需要體現中國特有的人倫秩序。因此,建筑裝飾引入了“陰陽五行”學說,用象征的手法揭示宇宙萬物相生相克和無窮變化的規律。因此,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蘊含了豐富的寓意和東方哲理,是將實用的需要和審美的表達緊密融為一體的內容豐富的建筑裝飾形式。
4 結論
建筑裝飾的三個基本層次是一種由低到高、逐步遞進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對不同的建筑裝飾主題,這三個層次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側重點,三者雖然含量有不同,性質有強弱,但是無法相互分離而孤立存在。這三個層次是建筑裝飾的基本層次結構,充分了解建筑裝飾不同層次結構的意義,對建筑裝飾更好的發揮自身特性和更好的配合建筑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沈福熙,沈鴻明.中國建筑裝飾藝術文化源流[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
[2][美]卡斯騰·哈里斯.建筑的倫理功能[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3]唐孝祥.近代嶺南建筑美學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秦紅嶺.建筑的倫理意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