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對土木施工過程中環保材料的使用越來越青睞,正因為如此,綠色建筑材料也逐漸走進了市場,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綠色建材基于它的環保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認可。綠色建筑材料不僅顯現在結構材料上,在功能材料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逐漸成為土木施工領域的主打材料。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綠色建材;環保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是區別于傳統的磚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的新品種,它包括的品種和門類很多。從功能上分,有墻體材料、裝飾材料、門窗材料、保溫材料、防水材料、粘結和密封材料,以及與其配套的各種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種輔助材料等。從材質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還有化學材料、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等等。但就其環保性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新型材料都適合,有些對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甚至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然而,綠色建筑材料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正一步一步的走進市場,逐步成為建筑材料領域的主打產品。
那么,什么是綠色建筑材料呢,它又有什么優點,它有哪些分類呢?下面依次介紹。
關于綠色建材至今為止,沒有統一的定義,傳統的定義為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建筑材料統稱為綠色建筑材料。在1992年,國際建筑領域給綠色建材定義為:在原料采取、產品制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環利用等環節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建筑材料。我國對綠色建筑材料的宣傳起源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并開始著手制定相關的標準。2005年10月建設部、科技部印發綠色建筑技術導則、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 B / T50378—2006要求: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
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并制定了未來建材工業循環再生、協調共生、持續自然發展的原則。
根據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把綠色建筑材料定義于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符合環境保護的標準,不對人體產生放射性危害的,能被次循環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統稱為綠色建筑材料。
1、 綠色建筑材料的優勢
綠色建筑材料在生產、選材、及循環利用過程中,比傳統建筑材料都顯示出它的優勢。
首先,在生產過程中,它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盡可能使用可利用的廢物(如礦渣、礦液等),不得在生產中參雜含有汞、鋁、鉻及其化合物,主要為粉煤灰和混凝土等。在燒制過程中,盡量采用環保性高性能貝
利特水泥(C2S為熟料的主要礦物,含量大于60%)。
其次,產品形成后不能對人體產生危害,且最好能具有新的功能。如在建筑衛生陶瓷的釉料或涂料中加入少量TiOz光催化劑、銀銅離子型抗菌劑、稀土激活抗菌劑等可以制成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建筑衛生陶瓷或涂料。
最后,產品可循環或回收利用,不產生二次污染物。例如,木質的材料對環境的污染較小,可以循環使用,即使變成了廢木頭,也可以以再生板的形式再次出現,重新應用于社會生活中。
2 、綠色建筑材料的類型
綠色建筑材料按照其常見的類型可分為無害型、節能型、循環型、健康型等等。無害型是指此建筑材料的不得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甲醛、氨氣、VOC等。這就要求我們再生產過程中嚴把質量
和標準關,防止出現超標的情況。
節能型是指在制造過程中采用節能型生產工藝,降低熱損失,保證其節能性。
一般通用的標準為節能20%以上,才符合節能型的標準。
循環型是指制造和使用過程中利用新工藝新技術,大量使用可循環的物質作為建筑材料,防止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在選材上可以使用廢礦渣等,盡量減少對自然的索取和再利用。再有象日本生產的生態水泥和陶質綠色建材等都是一種變費為寶的手段。
健康型是指產品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人體的承受能力,盡量采用健康的物質作為材料,如抗菌、除臭、防輻射等功能,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人們居住的安全性。
對于當前的分類也許還不是很完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人們還會開發出更多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
3、 常見的綠色建材在建筑過程中的使用
社會上常見的材料有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兩種,下面來分析下它們的使用情況。傳統的結構用建筑材料有木材、石材、粘土磚、鋼材和混凝土,現代結構用材料主要是鋼材和混凝土。
3.1 結構材料
傳統的結構用建筑材料有木材、石材、粘土磚、鋼材和混凝土,現代結構用材料主要是鋼材和混凝土。而現代工藝中竹子材料的使用正越來越廣泛,竹子不僅具有材質堅韌、硬度大和耐磨等特點,況且其再循環性也好。一片竹林的生長期遠比普通樹木的成長期要短的多。所以,當前使用竹編膠合板、竹簾膠合板、竹蔑層壓板、竹材膠合模板的情況就比較常見了。
除了竹板材料以外,粘土磚,也是當前比較傳統的建筑材料,其能耗是比較低的,但它是以破壞良田為代價且是不可恢復的,所以正處于被一步一步淘汰的地步。目前工業廢渣組成的新型材料可以取代其在建筑領域中的地位,它不僅處量大,而且對保護環境也有著巨大的作用。
3.2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不僅包括材料本身的特殊功能如防水、裝飾、保溫等,還包括目前新型的功能材料如納米材料、超導材料、智能材料等等。其在建筑中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成為綠色材料中的主體材料。
以納米材料為例,近年來,我國一些單位開始探索納米技術在建材中的發展反應用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浙江省舟山明日納米材料有限公司開發出納米二氧化硅、納米氧化鋁、納米氧化鋯、納米氧化鐵和納米SiO2改性的彩色防水卷材; 浙江南水金池亞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于1998年研究和生產的MOD納米高性能無機抗菌劑等等,可以預見,一批剛性好、耐熱、耐老化、透氣性低、抗菌性好等性能優越的塑料異型材、管材等制品將問世,并隨著納米技術研究的深入開展,必將大大推動我國新一代塑料建材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施工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它將最終取代傳統的建筑材料,成為土木施工領域中的主角。
參考文獻
[1] 林炳懷.綠色建材及其可持續發展[J],產業透視,2003(12).
[2] 譚月華.發展多孔混凝土促進墻材革新,房材與應用,2003(2).
[3] 馬曉霞.綠色建材的發展研究,應用科學,2008(2).
[4] 孫林,劉巍.建筑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山西建筑,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