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藝,然后從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控制、配合比、拌制、輸送、澆筑、養護、拆模等方面詳細的論述了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的相關問題。以下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混凝土工程; 施工質量控制; 配合比
一、混凝土材料質量控制問題分析
1、水的質量要求。凡可以飲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養護混凝土; 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污水、沼澤水和含硫酸鹽量( 按 SO42-計) 超過水量 1%的水不能使用;對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許使用海水。
2、水泥的質量控制。水泥品種較多, 按用途和性能分為通用水泥、專用水泥及特種水泥。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 包括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硅酸鹽水泥以及復合硅酸鹽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時候必須區分水泥的品種及強度等級, 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 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與使用水泥, 這樣既可提高工程質量又能節約水泥。另外在施工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優先使用散裝水泥和先出廠的水泥。( 2) 運到工地的水泥, 應按標明的品種、強度等級、生產廠家和出廠批號, 分別儲存到有明顯標志的倉庫中, 不得混裝。( 3) 水泥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應防水防潮, 已受潮結塊的水泥應經處理并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4) 水泥庫房應有排水、通風措施, 保持干燥。
3、骨料的質量控制。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組成成分, 是混凝土的骨架。通常 1 m3的混凝土需要 1.5 m3的松散砂石骨料。所以對混凝土用量很大的土建工程, 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骨料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混凝土強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 從而影響建筑物的質量和造價。使用的骨料應根據優質、經濟、就地取材的原則進行選擇。在施工中, 碎石和卵石的顆粒尺寸一般為 5 mm~80 mm, 按顆粒大小分為粗( 40mm~80 mm) 、中( 20 mm~40 mm) 、細( 5 mm~20 mm) 和精細( 5 mm~10 mm)4 級。一是粗骨料質量要求( 1) 粗骨料最大粒徑不應超過鋼筋凈距的 3/4、結構截面最小邊長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 1/2, 且不得超過 50 mm。對少筋或無筋的混凝土結構, 應選用較大的粗骨料粒徑。( 2) 應控制各級骨料的含量, 石子顆粒之間要有適當級配, 其空隙和總表面積盡量減少, 以保持一定的和易性和減少水泥用量。( 3) 采用連續級配或間斷級配, 應由實驗確定( 4) 粗骨料表面應潔凈, 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應清除。( 5) 骨料應按品種、規格分別堆放, 不得混雜, 嚴禁混入煅燒過的白云石或石灰石。二是細骨料質量要求( 1) 細骨料應質地堅硬、清潔、級配良好; 天然砂的細度模數宜在2.2~3.0 范圍內。使用山砂、粗砂、特細砂應經實驗論證。( 2) 細骨料的含水率應保持穩定, 含水率不宜超過 6%, 必要時應采取加速脫水措施。
二、混凝土配合比分析研究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須通過實驗, 滿足設計技術指標和施工要求,并經審批后方可使用?;炷潦┕づ淞媳仨毥泴徍撕蠛灠l, 并嚴格按簽發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單進行配料, 嚴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現漏配、少配或者錯配, 混凝土將不允許進倉。
三、混凝土的攪拌及輸送質量控制問題分析
1、混凝土拌和質量控制要點。( 1) 混凝土最小拌和時間。( 2) 在混凝土拌和中應定時檢測骨料含水量。( 3) 混凝土摻和料在現場宜用干摻法, 且必須拌和均勻。( 4) 混凝土拌和物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按不合格處理。一是錯用配合比; 二是混凝土配料時, 任意一種材料計量失控或漏配; 三是拌和不均勻或夾帶生料; 四是混凝土坍落度超過最大允許值。
2、混凝土運輸過程注意事項。( 1) 運輸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勻質性, 使其不發生分層、漏漿、離析、過多溫度回升和坍落度損失。( 2) 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到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應嚴格控制。( 3) 低溫天氣應采取遮蓋或保溫措施。( 4) 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不宜大于 1.5 m, 否則應設緩降措施, 防止骨料分離。( 5) 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如果出現故障, 必須及時處理。在混凝土初凝前一定要將混凝土運送到澆筑倉位, 否則以不合格處理。
四、混凝土澆筑與養護及拆模質量控制問題分析
1、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澆筑前作業包括: 基礎處理、施工縫處理、立模鋼筋及預埋件的安設。必須經監理人員驗收合格, 并取得準澆許可證方能作業。一是入倉。混凝土入倉多采用平澆法, 它是由倉面某一邊逐層有序連續鋪填,鋪料層的厚度與振動設備的性能、混凝土黏稠度、骨料強度和氣溫高低有關?;炷翆娱g間歇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 會出現冷縫, 使層間抗滲、抗剪能力明顯下降。二是平倉與振搗。卸入倉內成堆的混凝土料, 應平倉后再振搗, 嚴禁以振搗代平倉。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顯著下沉并開始泛漿為準, 應避免欠振、過振,使混凝土振搗均勻密實。( 1) 澆筑中倉面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應停止澆筑。其一, 混凝土初凝并超過允許面積; 其二, 混凝土平均澆筑氣溫超過允許偏差值, 并在 1 h 內無法調整至允許溫度內; 其三, 在澆筑過程中出現大雨或暴雨天氣。( 2) 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應挖出混凝土。第一, 不能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 對建筑物帶來不利影響的級配錯誤的混凝土料; 第二,長時間凝固、超過規定時間的混凝土料; 第三, 下到高等級混凝土澆筑部位的低等級混凝土料。( 3) 澆筑完的混凝土必須遮蓋以保溫或者防雨。
2、混凝土的養護。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 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曬、風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出現不正常的收縮、裂縫破壞等現象,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灑水養護, 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混凝土表面的養護要求:( 1) 普通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后 6 h~12 h 內開始灑水養護, 干硬性混凝土宜在澆筑完后 1 h~2 h 內用麻袋、草墊、鋸末進行護蓋并及時灑水保持濕潤養護。( 2) 混凝土應該連續養護, 養護期內必須確?;炷帘砻嫣幱跐駶櫊顟B。( 3) 澆水養護時間以達到標準條件下養護 28 d 強度的 60%為度, 養護時間不宜少于 7 d。
3、拆模。拆模的遲早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和模板使用周轉率。拆模時間應根據設計要求、氣溫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情況而定。對非承重模板, 混凝土強度達到 2.5 MPa 以上, 其表面和棱角不因為拆模而損壞方可拆除; 對承重模板達到規定的混凝土設計標號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五、結語
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現代土建工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特殊性能體現在: 具有較高的強度及耐久性, 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 能與鋼筋牢固地結合成堅固、耐久、抗震且經濟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質及配合比質量的波動以及混凝土的輸送、澆筑、養護等施工工藝對混凝土質量有較大的影響, 施工過程中需要對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
參考文獻
[ 1] 江正榮.建筑施工工程師手冊[ S] .第 2 版.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