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汐交通是大多城市不可避免的交通特征,大連城市交通潮汐特征顯著,文章從城市布局規劃、軌道交通發展、道路交通發展、交通組織及交通管理與控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緩解大連潮汐交通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潮汐交通;對策研究;不均衡性
1、大連交通的特征及存在問題
1.1城市交通的特征
城市的發展過程有幾種形式,如單核生長同心圓擴展、軸向生長的擴展、多核生長的延連擴展等多種方式。大連城市發展起于沙俄時期,城市也由東部港口逐步發展起來。由單核發展源生長起來的,現狀城市中心區作為吸引城市外圍區的交通,早高峰時間車流大量涌入城市中、西、沙三個行政區,晚高峰時間車流又由三區涌出,近年城市規劃未來發展成為多中心布局,實際推動存在一定難度。
城市交通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潮汐交通特征顯著,體現在方向不均衡性、流量不均衡性、道路資源占用不均衡性、道路服務水平不均衡性等幾個方面:;二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相對較高;三是小汽車交通增長迅猛。
1.2城市交通存在問題
(1)潮汐交通造成交通不均衡,一方向通道資源浪費,另一方向交通擁擠;
(2)公共交通競爭活力下降, 2004年至2011年小汽車、出租車出行比例由6.4%升高至15.1%,而公共交通仍為43.3%左右;
(3)公交服務水平較低,車輛較擁擠,運行速度下降。
(4)大量機動車涌入市中心,市中心停車設施資源緊張,停車問題突出。
2、城市用地布局與軌道協調發展對策
城市潮汐交通帶來的交通問題的對策有多種,可通過城市空間布局與軌道交通協調發展、道路交通規劃、交通組織、交通管理及控制等方法來緩解潮汐交通帶來的城市問題。
城市用地布局是影響居民交通出行的根本原因,通過城市規劃對城市空間結構進行優化可在根源上避免潮汐交通的產生,是解決潮汐交通帶來城市問題的積極措施。
大連城市由港口發展起來,城市中心較單一。城市規劃未來形成多中心、組團式公共中心布局,在現狀青泥洼橋—東港城市中心、星海灣—西安路城市副中心的基礎上,規劃了中華廣場城市副中心、虹港路中心、南關嶺中心、梭魚灣中心、河口灣中心、北部灣中心等多個城市中心,規劃城市中心沿軌道交通沿線分布,通過軌道交通帶動城市中心發展,如圖1。
現狀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布局圖
圖1 規劃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布局圖
在分散城市公共中心的同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應優先布置商業、辦公等就業崗位集中用地。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相對高密度開發——促進組團式、緊湊型城市的形成,提高軌道交通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軌道交通潛力,可有效緩解道路交通的潮汐現象,如圖2。同時圍繞軌道交通站點規劃建設停車設施、公交樞紐設施,鼓勵居民換乘軌道交通進入城市中心區,也有效緩解潮汐交通現象。
軌道站點周邊合理的用地功能及強度示意圖
3、城市道路網絡規劃對策
3.1 城市道路網布局對策
除了通過用地布局調整對策外,合理的道路網絡規劃也是緩解潮汐交通問題的有效對策。放射環形路網格局與棋盤型、帶型、放射型路網相比緩解潮汐交通更為,一是因為放射線承擔了進出城市中心區的交通,二是環形路網分流了中心區外圍的過境交通,車輛通過環線道路到達目的地,使得放射線道路交通壓力減輕,同時避免車輛過于集中。
由于歷史及地形等條件,大連現狀城市路網為方格網與自由式相結合,為緩解潮汐交通,規劃放射環形骨架路網形態來緩解城市潮汐交通問題,形成以光明路、海底隧道、華北路、西北路、疏港路為內環,東北路、東聯路、旅順北路、中華路、振興路、振連路等多條放射線,如圖3。
大連放射環形骨架路網規劃
3.2 道路網密度對策
道路網規劃在不同區域將采取不同的政策,在城市中心區、商業區的道路網密度要明顯高于城市周邊區域。通過增加道路網密度,擴大道路交通容量,使城市核心區能夠容納更多的交通量,通過這種方法來緩解潮汐交通帶來的問題。現狀大連市老城中心區道路網密度已較高,規劃注重加強外圍新規劃的城市公共中心的路網密度,如中華廣場城市副中心、虹港路中心、南關嶺中心、梭魚灣中心、河口灣中心、北部灣中心,建議路網密度在9km/km2-11km/km2之間較適宜。
4、交通政策引導對策
在道路交通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交通管理手段也可緩解潮汐交通問題。 交通政策引導有多種方式,一是限制城市機動車擁有量;二是采取進出中心區,收取交通擁堵費;三是限制機動車使用,對車牌使用實施限制;四是提高中心區停車收費,通過停車引導。
大連市現階段適宜采取提高中心區停車收費,劃定停車一類區、二類區、三類區,分區差別化進行停車管理,鼓勵外圍區采取公共交通方式進入城市中心區。同時城市可視情況采取進出城市中心區收費及通過限制車牌使用。
5、交通組織管理與控制手段
在城市合理的道路網系統規劃前提下,對城市道路進行合理的交通組織管理與控制,也是緩解潮汐交通的有效策略之一。
5.1 交通組織管理手段
道路的單行路設置、可變車道設置、交叉口禁止轉向設置等都是緩解潮汐交通的措施之一。在交通流潮汐特征顯著區域,對道路進行單行的交通組織,為交通流較大的方向提供較多的道路交通資源。在潮汐交通車流早晚變化較大的道路上,設置潮汐可變車道設施。在個別交叉口對某一方向車輛實行禁止轉向的措施,避免其對主流向車流的干擾或與主流向車流匯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主流向交通的順暢。
5.2 交通控制手段
潮汐交通流使得道路交叉口交通控制變得比較復雜,信號配時及相位設置難以顧及道路的各個方向車輛。通過控制手段,采取優先考慮主流向車流,使得交叉口大多數車輛有較少的延誤,無形當中增加了這一方向的道路交通容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潮汐交通帶來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交通科技與經濟.<潮汐式交通特征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劉鵬 劉英舜
[2]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趙和生.東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