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丙文

2013年11月27日,以“企業·安全·責任”為主題的第七屆北京安全文化論壇在京舉行。本屆論壇歷時1天,來自香港、美國、德國等國內外安全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責任如何落實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島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現場指導搶險工作,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吳宗之認為,這可以說在近年來所罕見。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要做到“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要求,并要求要“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對安全生產工作,尤其是加強安全生產的基礎建設、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都非常重要。
吳宗之認為,凡是責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其共性、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管理系統失效,非一人之責。為什么管理系統會失效呢?原因是我們企業的管理者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在這樣一個思想指導下,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根本得不到重視,基礎不牢、地動山搖。2013年6月3日發生的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重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企業的安全基礎設施存在違規現象。另外,從最近幾年乃至幾十年發生的一些重特大事故來看,傷亡人數多、損失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設施薄弱。
吳宗之對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設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和素質,落實全員責任;以班組、崗位為中心;以作業場所為監管重點;以風險管理為科學方法;以標準化為抓手、以信息化為支撐;以本質安全化為目標;培養先進安全文化。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介紹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歷程,并指出了企業安全責任亟待重視的問題——風險管理。他介紹了與風險管理相關的一個國際標準:ISO31000《風險管理的原則與實施指南》,提出,風險應該通過規范的、機構化的流程進行識別;應該有適當的技術,對每一種風險的可能性和后果進行分析;必須有一種方法,按重要性對風險進行排序,劃分出風險管理的優先次序,作出比較合理的處置風險決策;充分考慮人和文化的因素,使人們能夠在現實中予以實施。風險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全社會風險意識的提升,最終形成安全文化的境界。
風險如何防范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在會上介紹,我國將在“十二五”時期,初步建立全流程、全系統、全體系互聯互通的國家應急平臺,而且會和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模式相吻合,提升應急管理能力。與國外的應急技術相比,我國的應急平臺總體架構提出了事件鏈、預案鏈的綜合預測預警,這在應對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時是非常高效的。但我國在多災種模擬技術方面,明顯落后于國外一些國家,尤其是在風險隱患的識別、風險源監測、綜合風險評估、應急資源的調度與配置等方面。對此,范維澄建議,在未來的發展策略上,這一領域的基礎技術要注重加強多災種技術的耦合模擬,并加強突發事件綜合實驗與方法的研究,以及提高應急處置的關鍵技術與裝備水平。
范維澄還列舉了國外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重點,如:美國的公共安全應急平臺,主要由美國國土安全部主導,特別強調反恐;日本主要是針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研究,特別是地震和臺風;德國重視風險評估;英國開展了國家風險評估和業務可持續性管理的研究等。
德國柏林斯泰恩拜斯大學先進風險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沙薩(Aleksandar Jovanovic),介紹了2010年發布的ISO26000《社會責任自愿行動指導標準》。這個標準包括社會責任的7個方面內容,即:組織治理、人權、勞工權益保護、環境保護、公平經營、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參與社區發展,適用對象包括政府、企業和所有社會組織。沙薩介紹,歐洲最近也制定了與風險管理相關的標準——CEN CWA 16649:2013《新興風險管理框架》。在這一項標準中,著重強調了社會和個人的行為,對安全所起到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降低其負面影響呢?沙薩建議,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風險的管制,以及風險和安全之間的動態關系。
實力如何提升
美國杜邦公司可持續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謝榮軍,首先簡要回顧了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發展歷程:1811年規定“管工作必須管安全”;20世紀40年代提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2013年,杜邦公司提出“承諾為零”的口號。現在,安全已經成為杜邦公司的DNA和核心價值觀。杜邦公司把安全文化分成了4個發展階段,即:自然本能階段、嚴格監督階段、自主管理階段、團隊管理階段。謝榮軍表示,從嚴格監督到自主管理,是最難跨越的。自主管理階段的安全文化建設,主要有3個方面的內容,即:關心、能力和信心。關心就是員工在安全方面的價值觀、信仰與思維模式;信心就是企業在以往的安全管理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員工有信心去信賴它。謝榮軍重點介紹了杜邦公司在自主安全管理文化下,如何通過培訓來加強員工的能力建設。杜邦公司把員工分成了總經理、部門管理人員、一線員工3個層次,識別每個層次不同人員的需求,通過培訓提高其能力,進而增強其對企業安全的信心與關心程度。據統計,杜邦公司的在崗培訓占70%,離崗培訓占10%,領導開會時直接培訓占20%。
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首席顧問黃黛玲,主要介紹了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如何推動企業樹立職安健方面的社會責任。首先是加強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這是全面提高職業安全健康水平的根本策略,亦是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要推動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加強職安健能力建設,由建設個人職安健能力開始,再到機構,最后發展到整個社會。
個人的職安健能力建設,是全面職安健能力建設最關鍵的一環。個人的職安健能力建設從4個方面著手:教育宣傳、管理或領導能力、員工參與、專業人員學習能力。其中,宣傳教育是提高個人職安健能力的基本方法。通過最有效的科學方法和學習平臺,提高個人的職安健知識、對風險的警覺性和評估能力,改善工作安全行為和態度。個人職安健能力建設的重點,應放在雇主、管理人員、前線員工、職安健專業人員,以及青少年上。
在下午的“圓桌會議”互動環節,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北京順鑫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金佰利個人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所屬企業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積累的經驗,并圍繞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