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皎 李 雯 郭 豫 賈文姬 郭 屏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暈厥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大腦的一過性的缺氧缺血兒引起意識短暫性喪失,對機體存在一定程度的損傷,而健康體檢者在進行靜脈采血時有可能出現暈厥。故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的體檢者進行靜脈采血之前采用護理干預的方法幫助體檢者減輕緊張、不安的心理,以達到降低暈厥現象的發生率。
1.1 一般方法:在我院選取2009年至2014年1月的健康體檢者300000例,其中男、女各有204500、95500例,年齡為20-86歲,平均年齡為(51.1±0.23)歲。所有體檢者的血常規和血生化指標的檢測中的標本都是采用靜脈采血的方式所得。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體檢者中有暈厥史、高齡、體弱或者精神高度緊張等有高危暈厥傾向在靜脈采血前進行護理干預。
1.2 護理方法:在護士進行靜脈采血前應仔細詢問體檢者有無采血不適或者暈厥史,確定之后,再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手段,具體護理方法如下:首先觀察體檢者的精神狀態,有無出現緊張不安等表情、言語或者行為,對于體質較弱或者高齡的體檢者,或者有采血暈厥史和出現緊張、焦慮等體檢者先安置在比較安靜的空間里,并指導其采取仰臥位進行放松,然后再耐心向患者一一介紹靜脈采血相關的知識,幫體檢者消除顧慮,使其可以是精神狀態放松下來。在對體檢者進行靜脈采血是應該選用技術嫻熟的護士進行操作,選擇性采用管徑較大、彈性較好以及固定的血管進行采血,這樣可以避免出錯,盡量做到一次完成采血任務,以降低體檢者的心理負擔,在整個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體檢者的面色以及呼吸等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暈厥的先兆癥狀。結束后,囑咐體檢者按壓采血部位十分鐘,并觀察體檢者的精神狀態,同時和氣交流溝通,確認沒有出現不適感時,便可以進行其他的體檢項目。
1.3 統計學處理:研究分析過程中數據的統計分析使用了SPSS19.0統計軟件,運用卡方檢驗的方法對健康體檢者進行靜脈采血時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實行檢測。當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對靜脈采血暈厥的體檢者進行護理干預后,其采血暈厥的發生率的情況,發現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發生靜脈采血暈厥現象的機率為0.013‰,而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發生率為0.34‰,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靜脈采血暈厥的發生率為0.30‰,不難看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靜脈采血暈厥的發生率較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發生率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我院2009年至2014年健康體檢者進行靜脈采血時發生暈厥的情況對比
靜脈采血發生的暈厥一般主要是由于大腦一時性的缺氧缺血,同時常伴有心率失常的現象。引起暈厥的因素很多如緊張焦慮、受傷、疼痛或者低血糖等。體檢者如在空腹時進行采血正常情況下可以刺激機體的應激反應,促進胃腸蠕動,從而導致回心血量減少,心臟射血量也顯著減少,進而使腦組織供血量減少,易發生暈厥。因此對健康體檢者有采血既往史時提前對其進行護理干預,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以減輕體檢者的心理壓力,有效預防采血暈厥現象發生為主要目標進行護理干預。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對靜脈采血暈厥的體檢者進行護理干預后,其采血暈厥的發生率的情況,發現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發生靜脈采血暈厥現象的機率為0.013‰,而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發生率為0.34‰,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靜脈采血暈厥的發生率為0.30‰,不難看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靜脈采血暈厥的發生率較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發生率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了對健康體檢者靜脈采血前進行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暈厥的發生率。
[1] 王蘆萍,樊 龍,陳改杰.護理干預對健康體檢者靜脈采血暈厥的預防作用[J].河南省護理健康教育學術會議暨神經系統疾病護理健康教育研修班論文集,2013
[2] 劉智敏.健康體檢者靜脈采血暈針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