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偉



2014年元旦到來之際,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城區一戶居民家中,現年58歲的衛友民卻度日如年如坐針氈,滿頭的白發與他實際年齡明顯不符。
時光已經過去5個年頭,除了被法院追回的部分被騙款外,心力交瘁的他仍然在苦苦等待,因為接到報警的洛寧縣公安局和接到舉報的洛寧縣人民檢察院,至今沒能給他一個關于案件進展的準確回復。
衛友民知道,等待是痛苦的,最主要的是他不知道這種漫漫無期的等待還要持續多久。但他無法理解的是,簡單的案情已經被法院判決書界定過法律責任,公安局立案時間居然長達5年之久,竟然還沒有偵查清楚,今后還要查多久。他更加無法相信的是洛寧縣人民檢察院,負有監督職責該學位對于相關人員失職、瀆職的舉報,要等到什么時間才能進入司法程序。
輕信惹禍,合法生產竟成“非法開采”
2008年4月下旬,初夏的豫西南地區乍暖還寒,內鄉縣銀海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海公司”)委托經營人衛友民正在清點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營半年,他們準備將礦石交運已經付過款的江西客戶。
正在這時,幾名持內鄉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作證的人送來了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該礦:“未取得采礦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等相關手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要求立即停止采礦、施工行為,并處罰金30000元?!?/p>
面對加蓋鮮紅印章的處罰決定書,衛友民一下子懵了,他弄不清楚,已經簽訂了委托管理合同書的銅礦,怎么突然就成“非法開采”的了呢?
時年53歲的衛友民,出生于洛陽市洛寧縣一個普通農家,富有商業經營才能的他先后承包過蘋果園、開過石材礦。通過多年的打拼,他積累了一定的資產,在不大的洛寧縣城,是數得著的名人。
2007年10月初,洛寧縣的賀應濤主動找到衛友民,稱內鄉縣銀海礦業有限公司原因可以委托經營。得知該公司主要開采銅礦石,市場供不應求,衛友民與賀一起趕到了南陽市——銀海公司的上級主管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勘查院”)。
在勘查院辦公室,時任院長朱光彬、常務副院長兼銀海公司董事長馬庚杰等人對于他們的到來,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勘查院系省直單位下屬,規定只能與單位簽訂委托管理協議,似乎早有準備的賀應濤滿口答應,稱可以用河南省中基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基實業”)名義辦理相關手續。
2007年12月20日衛友民持與中基實業的委托授權書,與銀海公司簽訂了委托經營合同。接著,賀應濤又與衛友民簽訂了協議,雙方在協議中約定股份持有和分紅比例。
簽訂合同之后,衛友民如約先后向勘查院銀行賬號匯款300萬元,并向賀應濤個人賬號匯款340萬元,作為中基實業的中介費用。
獲得委托經營管理權之后,衛友民緊鑼密鼓開始購買設備、架設線路、組織人力,風風火火地生產起來。僅僅半年時間,衛友民先后投入上千萬元,開采出來的銅礦石堆積起來如同小山似的。聞訊而來的江西客商在當地交了數百萬訂金,要求包銷全部銅礦石,聲稱開采多少收夠多少。沒想到突如其來的變故,將原本陽光燦爛的投資項目,推下了幽暗陰冷的深淵。
還沒等衛友民明白過來是何緣故,他又接到了內鄉縣國土資源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其“未辦理采礦許可證的情況,擅自在板場鄉青風崖處開采銅礦”。處罰決定書要求:“一、立即停止違法采礦活動。二、沒收違法采出的礦石1000噸。三、處以5萬元罰款。”
面對兩家主管部門下達的處罰決定書,衛友民坐不住了,經過與賀應濤和銀海公司以及勘查院相關負責人聯系,他們都信誓旦旦地稱手續合法,然而,現實情況讓衛友民開始擔心起來。
霧里看花,無辜商人掉進連環騙局
自從獲得銀海公司委托經營許可后,得到“中介費”的賀應濤就再也沒有露過面,那時的衛友民還誤認為對方信賴自己,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然而,接到處罰決定書,承諾“合作經營”的賀應濤只是在電話中“解釋”經營手續沒有,始終不肯出面協調。后來,衛友民催促多了,賀應濤居然連電話也不接了。
無奈之下,衛友民只得輾轉相關部門,查詢銀海公司的相關手續。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現實情況證明,所謂的“委托管理”,竟然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連環騙局。
在一份加蓋南陽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印章的《非煤礦山生產經營單位安全條件合格證》上面,銀海公司生產有效期為2003年10月到2006年10月,不僅如此,該證還規定:“限在本有效期內辦理采礦許可證,否則逾期不再延續”。然而,簽訂委托管理協議時間為2007年12月20日。該證件表明,銀海公司持失效的證件,對外簽訂委托管理協議,這顯然是一種欺詐行為。
在一份《河南省非煤礦山及相關行業安全評價報告備案表》上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銀海公司的備案意見第二條要求:“該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備案之前不允許從事任何挖礦、施工及生產活動,內鄉縣安監局負責并督促有關部門及當地鄉鎮政府加強日常監管?!痹搨浒副砺淇钊掌跒?007年9月25日,時間同樣在簽訂委托管理協議之前。
在河南省環保局存檔的一份《河南省內鄉銀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板廠銅礦6萬噸/年銅礦開采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顯示(豫環審2008年32號),該文件落款日期為2008年1月31日,基中第六項強調:“該項目只有采礦部分內容,按照‘采選配套的要求,須建設與采礦規模相匹配的選礦設施或者在經依法審批的選礦企業合作。你公司不得將所采礦石出售給非法選礦企業自理;自建選廠另行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通過這些批復文件,衛友民發現,銀海公司簽訂委托管理協議選礦屬于未經環評區域。一旦開采,就會違法,同樣受到處罰。
采訪中,衛友民告訴記者:“2007年12月20日,勘查院利用其在銀海公司中的控股人地位和其副院長馬庚杰兼銀海公司董事長的便利條件,與賀應濤簽訂了委托經營管理合同。然后,賀應濤與我簽訂合作協議,前提條件是給勘查院賬戶匯入300萬元,并給賀應濤支付340萬元的中介費交中基公司。我如約匯款后,進入該礦山開始經營之后,才發現該礦山沒有合法手續,且礦體已經采空,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對該礦進行罰款和查封。所有這一切,完全是賀應濤等人隱瞞真相造成的。endprint
一份又一份證據擺在面前,衛友民痛心疾首,他已經投入的1000多萬元,眼看就要打了水漂。在聯系不到賀應濤的情況下,衛友民只身前往銀海公司及上級主管單位勘查院討要說法。然而,對方矢口否認存在欺詐行為,拒絕退還收到300萬元的委托管理費用。
情急之下,衛友民向洛寧縣公安局報了案,稱賀應濤涉嫌巨額經濟詐騙犯罪。警方審查報案材料,認定賀應濤涉嫌詐騙犯罪,經過周密偵查,很快將其抓獲歸案。
等待案件進展是漫長的,當時的衛友民認為,賀應濤只是整個連環詐騙犯罪中的一環,勘查院、銀海公司和中基實業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009年7月9日,衛友民又向洛寧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賀應濤及勘查院退回收取現金中的290萬元,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
2009年12月31日,洛寧縣人民法院下達判決,責令勘查院返還衛友民現金2416670元,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勘查院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年4月30日,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狀。
洛寧縣、洛陽市法院一、二審案件期間,由于洛寧警方正在偵辦案件,賀應濤尚在看守所羈押(后取保候審),只委托代理人出庭,衛友民沒有對其提出刑事訴訟。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書上認定:“……由于衛友民在一審宣判后未對賀應濤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提出上訴,其行為是對自己權利的處分,故本院對賀應濤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再予以重新判決?!?/p>
雖然法院只是對民事部分進行了審判,但判決書就刑事部分,已經作出權威的司法解釋。在衛友民看來,作為“中介費”匯入賀應濤個人賬戶的340萬元,只要追查資金的流向,賀應濤及中基實業之間的貓膩自然真相大白。
然而,這些只是衛友民個人的推斷,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事情竟然與他預料的大相徑庭,而且,幾乎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特別追問,詐騙案為何久拖不結
由于銅礦被關閉,預收江西客商的定金也投入到了礦上,債務累累的衛友民無奈之下,只得將幾間位于城區鬧市的門面房賤賣還賬。漫長的訴訟過程中,家徒四壁的衛家人靠借貸生活,身心俱疲的一家人頓感度日如年。
官司勝訴之后,衛友民如數拿到應有補償款,對于雪上加霜他們一家來說,算得上是一種安慰。然而,讓他大為不解的是,接到報警后洛寧縣公安局卻遲遲沒有消息。這時,一位在政法系統工作的朋友告訴他一個更壞的消息,賀應濤幾個親戚在公安局任職,已經取保候審,案件也停了下來,這更讓他寢食難安。
一次次前往公安局催問,一次次失望而歸,警方回答他的只有一句話——“案件正在偵查中”。然而,一晃就是5個年頭過去,至今案件仍在“偵查中”!
據衛友民回憶說,2009年8月,洛寧縣公安局報洛陽市公安局批準,對賀應濤涉嫌詐騙罪立案偵查,但沒有對朱光彬、馬庚杰、王振定的犯罪事實立案追究。即便如此,案件一拖就是4年有余,至今沒有偵結。2011年12月,涉案的賀應濤猖狂至極,竟然帶著警棍闖入衛友民家中,把衛友民痛打一頓,衛友民向洛寧縣公安局城區派出所報案,一直沒有得到處理。不僅如此,2012年2月,縣公安局經偵隊報請對賀應濤刑事拘留,把刑拘呈請表送法制科簽署意見,局黨委委員兼法制科科長陳凌明知賀應濤有罪,采取不在呈請表上簽署意見的手段,以司法不作為、違法行使否決權,使有可能判處重罪的犯罪嫌疑人,多年得不到刑事追究。
為了盡快討回損失,讓不法之徒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衛友民向省市相關部門進行了求助。2012年10月,經洛陽市公安局長沈慶懷批示,洛寧縣公安局這才成立了以副局長兼交警大隊長任應禮為組長的專案組。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一年有余,卻依然沒有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據衛友民介紹,警方明知賀應濤有罪,應當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且證據已經依法提取、查證核實、存檔入卷的犯罪嫌疑人賀應濤予以刑事拘留,提請批準逮捕,卻不履行法定職責。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瀆職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公安部《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相關人員不履行法定職責,故意用司法不作為的形式,幫助他人逃避刑事處罰,已經涉嫌瀆職犯罪。
2013年10月8日上午,記者經過大量調查,前往洛寧縣公安局、檢察院,提交了采訪資料,要求對任應禮、陳凌進行采訪,以便核實采訪的情況。負責接待的該局副政委任安生答應當天下午進行安排,然而,10月10日傍晚,任安生電話得知記者已經返回鄭州,稱記者的采訪不符合規定,需要到洛寧縣委宣傳部開具介紹信才能接受采訪。對此,記者解釋《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規定“新聞記者證是新聞記者職務身份的有效證明,是境內新聞記者從事新聞采編活動的唯一合法證件,新聞記者持新聞記者證依法從事新聞采訪活動受法律保護?!比伟采q稱,縣委宣傳部開據介紹信是縣里的規定,我們只聽縣委、縣政府的。
2013年10月11日,在洛寧縣公安局檢察院核實稿件沒有回復的情況下,《時代報告網》以《洛寧特大詐騙案:幕后“黑手”究竟是誰》為題進行了報道,多家網站紛紛轉載,一時間輿論大嘩。然而,洛寧縣公安局、檢察院卻無動于衷。
2013年12月10日,記者再次前往洛寧縣公安局進行追蹤報道,該局宣傳科張科長稱需要向局長匯報。雖經記者多次催促并向洛寧縣公安局長發短信說明采訪事宜,但對方一直沒有動靜。多次催促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張科長居然連手機也不接了!
在此期間,記者與洛寧縣檢察院取得了聯系,希望采訪衛友民舉報洛寧縣公安局相關人員涉嫌瀆職的查處情況,同樣吃了“閉門羹”。正在外面推銷報刊的該院宣傳科郭科長稱,記者需要經洛寧縣委宣傳部同意他們才能接受采訪。在洛寧縣委宣傳部新聞科,趙科長電話通知郭科長已經核實過記者的證件,可以接受采訪,郭科長又推說需要向主管檢察長匯報。然而,再也沒有了下文,甚至連電話也不接了。
就在發稿前,記者卻接到了自稱是賀應濤的電話,希望與記者“溝通溝通”。掛斷電話后記者不禁暗自納悶,兩次前往洛寧縣采訪,除了當事人、公安局、檢察院和縣委宣傳部外,沒有給其他人留電話,也沒有與賀應濤有任何聯系,是誰把記者的電話號碼透露出去了呢?
整整5個年頭過去了,已經立案的洛寧縣公安局至今未結案,早已過期的“取保候審”,成了賀應濤逍遙法外的擋箭牌。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洛寧縣檢察院,接到舉報至今沒有下文,聽之任之姑息縱容,致使這起特大詐騙案件久拖不結,相關失職、瀆職民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處。望眼欲穿的衛友民渴望相關部門援助,討還本應屬于自己的公道,彰顯法律的莊嚴和權威,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