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愛品,馬 春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培養關鍵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和咨詢者。本文以“栓劑”教學過程為例,分析教師在行動導向教學中的作用,探討教師如何做好角色轉變,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栓劑”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制備合格的三黃栓,在專業能力方面,使學生掌握栓劑的制備方法、熱熔法的制備流程、各步驟的操作要點,熟悉栓劑的常用基質分類,栓劑的質量要求,了解栓劑的制備原理;在社會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聆聽能力、有條理表達觀點的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總結提煉技術關鍵點的能力、工作程序化的能力等。任務驅動教學是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主動學習、掌握栓劑制備核心技能的有效方法,教學過程如下。

圖1 “栓劑”學習地圖
教師講解任務的具體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內容,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1.2.1 代表小組制備三黃栓 認真觀看上屆學生制作的視頻《空白栓劑的制備》,觀察操作流程與要點。代表小組按照制備方案,完成三黃栓的制備。其他小組認真觀看代表小組的操作過程,并記錄。
1.2.2 課前作業展示 在等待冷卻的過程中,抽簽選出發言小組到講臺上匯報課前作業《栓劑的介紹》(專業海報),向大家介紹栓劑的概念、分類、應用特點、基質類型、制備方法等相關知識。其他小組認真聆聽。匯報者要語言精練準確、面向聽眾、與聽眾有適當交流。聆聽者完成任務單上的相應問題。
1.2.3 評價代表小組三黃栓的質量 認真觀察代表小組制備的三黃栓,按照栓劑質量評價標準逐項檢查,如有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項目,回顧制備過程,查找原因。
1.2.4 所有小組制備三黃栓 根據代表小組制備三黃栓的過程及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吸取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按照三黃栓制備方案制備合格的三黃栓。操作過程中注意實驗安全、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及技術要領。
各組按栓劑質量評價標準對成品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點評,啟發學生總結三黃栓的制備流程、歸納栓劑的質量要求與制備技術要點。
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應該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從上述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通過預先設計的活動方案,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設計師、主持人和咨詢師的角色。
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學設計尤為重要。行動導向教學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以啟發學生科學思維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來組織教學,因此,教師不僅要明確每堂課讓學生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更要明確學生以什么方式去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尤其是提高學生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在“栓劑”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以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并通過回答任務單上的相關問題、展示成果激勵學生,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
好的教學設計還體現在教學節奏的編排、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時間節點的把控上。在“栓劑”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地圖控制時間分配;通過抽簽選出代表小組,采用魚缸演示法進行示教,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好的激勵作用,滿足不同學習方式學生的需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主持人角色,是學習活動的發起者、促進者和引導者,對整個教學過程起著很好的控制作用。在“栓劑”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通過布置、解讀4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時間節點控制學習進程,充當組織者,扮演主持人角色。對于學生未知的學習內容,教師不采取傳統的灌輸間接經驗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整個課堂,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心手腦并用,學做結合,身體力行獲取知識及技能,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并自行反饋和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的學習行為,實現學習效果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步提高[1]。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扮演著咨詢師角色,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盡管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但重視在學中做、做中學。當學生完成某一任務時,遇到難以理解的理論,教師能給予解釋,碰到困難或受到挫折需要幫助時,教師不僅能解答學生的疑問,而且在發現學生操作中出現的錯誤時,還能及時予以糾正。因此,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只有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完成咨詢師的工作。
行動導向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考驗,教師要適應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由重結論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重過程的學習設計者、組織者,不斷實踐,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
[1]易潔.行動導向教學理念下高職教師的角色轉換[J].中國電力教育,2010(2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