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婕 劉雨薇 黃明君 李繼平 李 卡
責任編輯:吳小紅
醫務人員手部攜帶細菌是院內感染主要致病源[1]。直接或間接經手傳播細菌造成感染占醫院感染的30% 以上[2]。醫務人員嚴格洗手可以減少手部攜帶病原體[3],有效切斷直接接觸傳播。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0月發布醫療機構手部衛生指南,證實了手衛生的有效性,并指出相對其它醫院感染管理措施而言,手衛生是降低醫院感染最直接、最簡單、最經濟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4]。雖然手衛生是對醫務人員的基本要求,但也是醫務人員最容易忽視的環節。賈會學等[5]研究發現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僅34.8%,葉茂林[6]的調查顯示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僅35.5%。
為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中心于2012年3月成立“守衛圈”,積極開展活動。
表1 小組概況
表2 小組成員
小組成員于2012年4月2 日~6 日根據自行設計的《手衛生依從性觀察表》觀察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手衛生是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7],因本項目僅調查病房醫護人員,故僅包括洗手和衛生手消毒。洗手是指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衛生手消毒是指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減少手部暫居菌[7]。本項目中的依從性是指醫護人員在洗手、衛生手消毒方面的行為與手衛生指南符合的程度,主要通過執行率和正確率評價。執行率=實際執行數/應執行數×100%,應執行數即按指南要求應執行手衛生的次數;正確率=執行正確數/實際執行數×100%。共計觀察40h,應執行手衛生2 023 次,實際執行1 061 次,執行正確636 次,手衛生執行率為52.4%,正確率為59.9%。
小組將5 天(共計40 h)的基線調查數據繪制成柏拉圖,根據80/20 法則得出,工作人員因素、物資設備因素是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率低的主要影響因素,工作人員因素、方法因素、物資設備因素是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正確率低的主要影響因素,作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見表3、圖1 和表4、圖2。
表3 手衛生執行率低的因素分類
表4 手衛生執行正確率低的因素分類
圖1 手衛生執行率低的排列圖
圖2 手衛生執行正確率低的排列圖
現狀調查表明,手衛生執行率為52.4%,則未執行率為47.6%;正確率為59.9%,則錯誤率為40.1%。全體成員以5 分為總分,按需多部門配合1 分、需一個部門配合3 分、能自行解決5 分對圈能力進行自評,平均得分3.76 分,故圈能力=3.76/5×100%=75.2%。據此計算手衛生執行 率=1-(47.6%-47.6%×79.1%×75.2%)=80.7%,手衛生執行正確率=1-(40.1%-40.1%×88.7%×75.2%)=86.6%。因此,小組將活動目標設定為:手衛生執行率≥80.7%,手衛生執行正確率≥86.6%,見圖3。
圖3 活動前與活動目標比較
圖4 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的原因
表5 要因確認
根據對策之間的共性,合并歸類為進行手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與培訓、改善手衛生相關物品及設施、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3 項對策,予以實施。
小組成員面向全科室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與培訓。一是定期培訓,包括晨會常規學習與科室新進(如實習、進修和輪轉等)人員培訓。二是不定期培訓,邀請醫院感染控制專家進行知識講座,小組組長隨機指導。三是在院感科的支持下制作手衛生宣傳海報和卡片,張貼在科室走廊、洗手池上方、護士站、醫護辦公室、病房、病區電梯等,并制作電腦屏保、鼠標墊,利用微博、QQ 和郵箱等進行手衛生知識宣傳,強化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
第一,進行皮膚維護課題研究。領取刺激性小的洗手液及不含酒精的泡沫速干手消毒液,由醫務人員試用后民主投票選擇最舒適洗手液及消毒液,避免工作人員因手部有傷口或怕傷害皮膚不愿頻繁進行衛生手消毒。第二,每張病床床尾擺放速干手消毒液,方便醫務人員即時取用。第三,增加擦手紙領取數量,由總務護士專人管理、及時補充。第四,洗手槽增設電熱水器,增加醫務人員洗手舒適度。
首先,設感控專職護士崗位,每天定時監測檢查,同時不定期抽查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反饋,督促改進。其次,制定醫護手衛生一對一監督考核計劃,確保人人過關。再次,建立物質與精神多樣化創意獎懲機制,每月監測手衛生結果并公示,評比“凈手之星”,給予一定獎勵,對手衛生依從性較差的工作人員則進行相應懲罰。
小組成員于2012年7月23 日~27 日(共計40 h)再次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展開調查。結果顯示,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提高至89%,正確率提高至86.7%,改善效果顯著,見圖5。
此外,圈員的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調能力、QCC 手法運用、責任心、自信心、團隊精神、工作積極性等均有明顯提高,見圖6。
圖5 活動前后與活動目標比較
圖6 活動前后小組成員能力比較雷達圖
完善感控專職護士崗位職責與工作流程,建立手衛生定期培訓制度與手衛生質量監督反饋制度,納入科室日常管理體系,每月檢查執行情況。2012年8月~2013年6月的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監測數據顯示,胃腸外科連續4 個季度的手衛生依從性均穩定在較高水平(表7),改善效果顯著。
表7 胃腸外科2012年8月~2013年6月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監測數據(%)
通過活動,胃腸外科中心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得以顯著提高。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圈員頭腦風暴作用,運用觀察法收集數據時間長、樣本量大,確保數據能夠較好地反映現狀。下一步小組成員期望挑戰更多涉及患者切身利益和醫療護理質量方面的問題,拓寬活動廣度和深度。
[1]王玉秀.護士集中輸液操作時手衛生執行情況調查[J].護理研究,2008,22(6):1437.
[2]Raboud J,Saskin R,Wang K,et al.Patterns of handwashing behavior and visits to patients on a general medical ward of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2004,25(3):198-202.
[3]Pittet D.The lowbury lecture:behavior in infection control[J].J Hosp Infect,2004,58(l):l-13.
[4]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eare settings[EB/OL].(2001-10-25)[2009-02-05].http://www.ede.gov/handhygiene/html.
[5]賈會學,賈建俠,趙艷春.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及手衛生方法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3341-3343.
[6]葉茂林.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調查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2):1752-1753,1784.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