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牛乾坤
(1.73071部隊41分隊,江蘇 新沂221400;2.65379部隊89分隊,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實戰對抗中技戰術運用應把握的幾對關系
李忱1,牛乾坤2
(1.73071部隊41分隊,江蘇 新沂221400;2.65379部隊89分隊,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對軍事格斗實戰對抗中技戰術運用應把握的松與緊、攻與防、速度與力量、虛與實等幾對關系進行辯證分析,提出了實戰對抗中運用這幾個要素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實戰對抗;運用;關系
軍事格斗是一項高強度的人與人之間的肢體對抗活動,對人的身體綜合素質和格斗實戰技能都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學習運用好軍事格斗并非易事。許多格斗初學者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之前想運用格斗技巧,但因不了解而無法使用;學習之后,掌握了許多格斗技術和戰術,但在實戰對抗時卻又不知道用哪些、如何用技戰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重點研究實戰對抗中技戰術運用應當把握的幾對關系,以便于促進格斗實戰對抗能力的提升。
初學軍事格斗的人在實戰對抗中,都有這樣的體會:雖自認為體能素質不差,但在激烈對抗中,不到1 min,就會感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身體乏力,不論是動作速度,還是動作力量都急劇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對抗中身體肌肉始終緊張,沒有合理放松,導致身體能量過快消耗?!八伞迸c“緊”是構成實戰格斗一切技術動作的基本矛盾,要想在實戰對抗中克敵制勝,那么正確掌握放松和緊張的關系就必不可少了。
實戰對抗中需要調動全身各個主要肌群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能量消耗十分巨大,這對于格斗雙方而言,科學運用能量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肌肉收縮緊張的過程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顯然,在對抗時不必要的肌肉收縮緊張,無形中會加大能量消耗,加速身體疲勞。參加過實戰對抗的人都知道,雙方較量是在肢體接觸的瞬間開始的,而更多的時候,雙方處于對峙狀態,尋找破綻,伺機出手。所以,對峙時一直保持肌肉高度緊張是不明智的,這樣勢必會使人身體快速疲勞。那么,什么時候肌肉才應該收縮緊張起來呢?事實證明:雙方肢體接觸的瞬間,帶動肢體完成動作的肌肉最緊張,此時力貫于體,身體肌肉消耗的能量將最大程度地轉化為破壞性爆發力作用于對手身上,給對手造成傷害。如此,肌肉能量消耗才最有價值??梢?,在實戰對抗中,我們應當使自己身體肌肉盡可能地放松,在接敵時肌肉則瞬間緊張起來。此外,我們還需提高格斗技術動作的熟練度,減少做動作時非相關肌肉的收縮緊張,避免浪費能量和影響動作效果。
肌肉收縮緊張是耗能過程,而肌肉放松舒張則是一個能量合成儲存的過程。因此,肌肉在收縮緊張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很大程度上需要在舒張過程中得到補充恢復,這樣方可保證肌肉運動持續下去。在攻擊的過程中,作用于對手身體的力量是由肢體動作的高速運動轉化而來,而肢體的高速運動則需要肌肉由放松到緊張的快速轉換來實現。換言之,我們肢體動作的速度快慢是由相關肌群由放松到緊張的快慢決定的。所以,在格斗中任何一個動作必然有肌肉的協調松緊轉換方可完美產生,任何力量的形成也都是從肌肉放松開始,到肌肉最緊張時達到最大值。
軍事格斗的實戰目的是為制服或殺傷對手,保存自己。要實現這一目的,一方面必須通過進攻,破開對手的防守,將自己的破壞性力量作用于對手身上;另一方面必須嚴密防守,有效阻擋或避開對手的進攻,使自己不遭受對手施加的破壞性力量。因此,只有攻防兼備,靈活應變才能實現格斗的最終目的。
進攻是傷敵的矛,防守是護己的盾。軍事格斗的殘酷性在于它是一項零和較量,較量的結果必然是以一方倒下為標志,這就決定了只有進攻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單靠防守戰勝對手只能是天方夜譚。然而,任何厚盾久經重擊終將破碎,所以防守之盾只能保護自己一時,想要在殘酷的對抗中最終保存自己,必須使用進攻之矛殺傷對手,使其完全喪失戰斗力,解除其對自己的威脅。這就決定了在軍事格斗對抗中,必然以進攻為主。同時,在對抗中要想殺傷對手,就必須先確保自己不被對手嚴重傷害,持有較強的進攻能力,不難想象一旦自己防守不成功被對手重創失去戰斗力,最終結局必然是自己倒下。因此,確保自己在擊倒對手前始終具有較強戰斗力,是格斗中防守的底線。綜上可知,格斗對抗是以進攻為主,以防守為輔,二者缺一不可;進攻強而有力,防守無重大失誤,攻防結合方可制勝。
將自己產生的破壞性爆發力通過肢體接觸施加于對手身上,直接給對手造成實質傷害使其喪失戰斗力,這是進攻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此外,主動進攻還是最有效的防守。通過主動進攻能夠有效化解對手的進攻,同樣可以實現避免遭受傷害的防守目的。進攻,一方面可以壓制對手占據主動,迫使對手采取防守,使其無法有效攻擊自己;另一方面,可以打亂對手的進攻節奏,阻斷對手的進攻動作,使其進攻動作無法繼續,失去連貫性。這種進攻即便不能給對手造成實質上的傷害,也可以使對手的進攻失效,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其效果好于單純的防守。相反,積極主動的防守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攻。實踐證明,在任何情況下,進攻動作必然導致肢體產生防守空檔?;谶@樣的理論,我們在格斗對抗中不采取主動進攻,而是等待對手先出手攻擊,然后在迅速通過格擋、避讓等防守動作避開攻擊的同時,對其因進攻而產生的防守空檔予以重擊。在這種情況下,對手因進攻導致部分身體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在我們有意識的重點攻擊下,就更容易被擊中。這就是所謂的防守反擊。其本質是通過積極防守,在避免被對手擊中的同時,利用對手進攻時暴露出的破綻,進行猛烈反擊,其表現為防守,實則是一種間接的進攻。
在任何時候,速度與力量都是格斗中兩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有的人堅信速度是格斗取勝關鍵,認為“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也有的人強調在格斗中力量才是王道,認為“一力降十會”。那么,速度與力量誰更重要呢?實踐證明,要想在格斗對抗中取勝,二者缺一不可。
眾所周知,我們在對抗時用直拳擊中對手時的力量來源于拳頭快速運動所產生的動能,而在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動能取決于速度。由此可見,拳頭的力量主要是由出拳的速度決定的。同樣,我們在對抗中所用的擺拳、勾拳、鞭腿等技術動作所產生的力量,直接取決于相應肢體的動作速度的最大值。動作速度快,動能大,所產生的力量就大;反之,動作速度慢,動能小,所產生的力量就小。所以,肢體動作速度快慢最終決定了動作力量的大小。由此可知,動作速度不快,則力量不大,“降十會”就無從談起。
反應速度是指格斗者根據對手情況作出相應動作的快慢,即反應快慢。反應速度快,則可以在對手露出破綻的瞬間,給予其致命一擊。此時,若這一擊的力量小,給對手造成較小傷害,那么這一擊就無效,反應速度快的優勢體現就不明顯;相反,若這一擊力量足夠大,則可能給對手造成重大傷害,使其喪失戰斗力,從而結束對抗,那么反應速度快的優勢就體現得更明顯??焖俜磻o了我們擊中對手的機會,但動作力量的大小則決定了這一擊的成效。由此可見,反應速度雖快,若力量不足,對手的防守仍將“不破”,己方速度優勢體現就不明顯。
中國傳統武術十分重視虛實結合,其實在格斗對抗中虛實也十分重要。所謂虛是指為掩飾真實目的而做欺騙性行為或故意暴露防守薄弱部位;所謂實是指為達成真實目的而攻擊對手的招法。格斗中的虛實,實際上對抗雙方在智力謀略上的較量,是對抗的更高層次。虛實是一對對立、統一的關系,相互包容,不可分割。
在格斗中,虛招的作用是隱蔽自己的進攻意圖、佯動引誘對手進攻或防守、擾亂對手的進攻,最終目的是誘導對手暴露破綻,而后給予其狠狠一擊。格斗中虛招是為掩飾或引出攻擊對手的實招而服務的,虛招后沒有真正攻擊對手的實招,那么虛招的作用和意義就不足為道。虛招的價值主要是由其后擊中對手的實招來體現的,實招攻擊取得的成果越大,則之前的虛招就越具價值和意義。所以,虛招必定跟實招相搭配,絕妙的虛招更加需要強而有力的實招作后盾。
通常單純的實招因對手嚴密防范、暴露破綻少,成功率比較低,難以達成進攻目標。這時就需要用虛招來迷惑、欺騙對手,誘導其按照我們要求來反應,從而產生失誤,而后才真正對其進行打擊。招招都是實招,對手能夠通過嚴密防守來化解我方的進攻,而當實招與虛招混合起來使用時,對手將很難分清真假,一旦將虛招當作實招來對應,那么他就將露出破綻遭受我方的攻擊或白白浪費體力做一些無用的動作,為失敗埋下伏筆。所以,只有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才能使自己的進攻變化莫測,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對于軍人而言,軍事格斗是生與死的搏殺,是敵對雙方在生理、心理和技能等方面進行的激烈對抗。每一個動作、技巧都可能關系搏斗勝負,每一項素質能力都可能關乎生死存亡,因此對軍事格斗中克敵制勝因素的分析與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其中,松與緊、攻與防、速度與力量、虛與實,這幾對關系對格斗對抗的結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研究,并轉化為實戰對抗中的具體應用,為戰斗力提升服務。
[1]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nalysis on Relations of Combat Tactics
LI Chen1,NIU Qian-kun2
(1.41 Sub Unit of 73071 Unit,Xinyi 221400;2.89 Sub Unit of 65379 Unit,Mudanjiang 157000,China)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dialectical relations between relaxation and tension,attack and defense,speed and power,virtual and real in military combat exercises,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real combat.
combat exercise;application;relations
G852.4
A
1671-1300(2014)02-0058-03
2014-04-15
李忱 (1990-),男,四川蓬安人,排長。研究方向: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