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龍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教研部,福建福州 350002)
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存在問題及對策
孫科龍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教研部,福建福州 350002)
通過分析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必須從理解動作要領、把握動作要訣、優化訓練方法和注重實戰運用四個方面下功夫,為部隊開展擒敵術科目的訓練提供有益參考。
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
擒敵術攻擊技法是武警部隊擒敵術基本技法的主要訓練內容,它由拳法、肘法、腿法、膝法等組成,主要用于攻擊敵頭部、肋部、襠部等要害部位,使敵疼痛難忍,喪失行動能力,甚至昏迷或死亡。長期練習,可以練就官兵強健的身體,培養官兵臨危不懼、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能提高官兵在完成各種執勤、處突和反恐任務中的實戰能力。但目前基層部隊在組織攻擊技法訓練中,出現了諸多制約訓練質量提高的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找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解決。
在基層部隊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過程中,部分教練員對其要領的理解不到位,沒有吃透教材的內容,領悟不了教材的精神。在訓練中,對一個動作,通常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練習動作造型,只知道這個動作應該這樣做,而不知道這個動作為什么要這樣做,把握不住動作要領的真正內涵,破壞了動作結構,導致了痼癖動作,從而造成官兵把握不住動作的標準。比如:“勾拳”在訓練中為什么出現“撈臂”、“摟臂”的現象?究其根源是受訓者只停留在模仿階段,對勾拳的發力、線路等動作要領沒有掌握。勾拳發力時如果沒有蹬地擰腰,沒有挺身帶髖轉體,受訓者只能用手臂去撈去摟,造成完成勾拳時達不到動作要領要求,從而影響訓練效果。在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中,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動作就達不到運用的效果,不能將動作運用于實戰。
把握了技術要訣,就把握了動作要領的核心,也就把握了技術訓練的方向。然而,在武警基層部隊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過程中,部分官兵對動作要訣把握不準確。例如腿法彈踢訓練,著力點應該在腳背或小腿脛部末端,而在實際訓練中,有的同志把著力點放在腳趾端,這樣不但極大地減少了動作的力度,而且還會損傷腳趾,這就是沒有把握好“力點準”的動作要訣造成的。在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中,對一個動作的要訣把握不準,受訓者往往掌握不了動作的關鍵,從而導致動作訓練效率低,達不到訓練目的,影響整個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水平的提高。
基層部隊擒敵術攻擊技法組訓中,大多數教練員存在著組訓方法不科學、不靈活等現象,在組織訓練過程中不能遵循擒敵術攻擊技法的訓練原則,按照老的組訓方法按部就班地進行。例如:在直拳訓練中,有些教練員在組織訓練時總是按照先體會練習、后分解動作練習再連貫動作練習的步驟進行,而不能依據受訓者的素質情況和訓練內容的難易程度去研究和選用訓練方法。這樣,直拳的實戰功效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長此以往,造成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方法不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一些單位擒敵術訓練往往只是為了應對考核,片面地在動作的訓練進度和數量上下功夫,而忽視了真正的訓練目的,“練為考”、“練為演”的現象比較突出。例如:有些基層部隊缺乏以實戰目的開展訓練的指導思想,為了應對考核,在訓練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動作的造型美觀和整齊劃一,存在被動應付,考一下就訓一下,不考就不訓的現象。這種不以突出實戰性為前提的訓練,必然會嚴重制約攻擊技法實戰應用水平的提高,當真正面臨實戰對抗時難以實現打贏的目標。
動作要領是一個動作的主要內容,是教練員實施教學、傳授要領的基本依據,也是受訓者練習動作的標桿。在擒敵術攻擊技法教學中,動作要領是一個重要內容,對動作要領理解的程度直接影響到訓練水平的提高。因此,作為教練員在擒敵術攻擊技法教學中應當吃透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對各動作的規范,對教材規定的動作要領進行認真細致揣摩,從而能夠熟練掌握攻擊技法各動作的要領,明白其結構原理、來龍去脈。
動作要訣是一個動作的重要訣竅,是教練員指導訓練和受訓者練習動作時應當把握的關鍵。在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中,任何一個動作都存在著動作速度、力量、著力點及運動路線等方面的規范要求,無論哪一個方面把握不好都會影響訓練水平的提高。因此,學習任何一個攻擊方法都必須嚴格把握住它的要訣。攻擊技法可歸納為“速度快、力量重、擊打準、預兆小”十二字要訣。
速度快。兵書上說“兵貴神速”,拳理上講“拳似流星眼似電”;“腿來不易躲,因其疾;拳來不易防,因其快”。攻擊技法如能打出“快”的特點,就會收到使敵防不勝防的效果。要想做到速度快,肌肉力量大小是基礎,進攻動作的完成最終是靠肌肉收縮的力量來完成的,沒有力量作為保證,要做到快速進攻是不可能的。速度快必須要強調快打快收,以保證連續的快速攻擊。
力量重。力量是指在相對慢的動作速度下,人體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攻擊技法要想在踢、打、摔、拿、擒等方面提高打擊力度,必須要注意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要注意周身協調發力。“腿腰臂發力要聚,出手不凡力自整”,這充分說明任何一個動作的發力,都是通過腰的作用點而貫至四梢,沒有高度的協調性,就難使動作發力完整。二是要注意掌握發力的技巧。攻擊技法要求做到剛柔結合、先柔后剛、剛后必柔、剛柔相濟。這種周期性的放松——收縮——放松就是攻擊技法發力技巧所在。
擊打準。擊打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打擊對方的部位要準確,二是自身的要領要準確。要做到擊打準,必須要有充沛的體力作為基礎,嫻熟的技巧作為保證,良好的時機感和準確的距離感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殺傷力和防止自傷。
預兆小。所謂預兆,是指做動作前暴露了進攻意圖。攻擊動作有預兆,敵手一旦有了防備,不但會降低進攻的成功率,反而會給敵創造反擊的時機。因此,要強調嚴格按技術要訣和動作要領施訓,防止動作有“預擺”和進攻意圖有預兆,提高攻擊動作的隱蔽性和突然性。要克服動作預兆,應多在教練員或同伴的指導監督下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也可面對鏡子自我反復琢磨,自我監督和糾正動作,使正確動作鞏固定型。
組訓方法是受訓者練習動作、掌握要領的關鍵環節,在訓練中教練員能否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合理地采用組訓方法,直接影響到整個訓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擒敵術攻擊技法組訓過程中教練員必須遵循難易結合、對抗為先、實戰為上的理念,搞好三個結合,不斷優化組訓方法。
2.3.1 徒手與實物相結合
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首先得從最基礎的一招一式開始,徒手體會動作的路線、方向和力點,全面準確地掌握要領,防止動作走樣,技術變形,產生訓練傷。掌握好徒手要領后,為了進一步提升攻擊技法的質量,必須要通過擊打各種實物來提升功力。例如:練拳時可利用手靶,練腿時可利用腳靶,練準確性可利用人體部位靶等等。通過徒手與實物相結合的方法,讓受訓者感知方法是否明確、要領是否正確、打擊是否準確。
2.3.2 靜止與運動相結合
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既有原地不動靜止狀態的,也有閃展騰挪運動狀態的。靜止狀態下的練習,往往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提不起受訓者學習與訓練的興趣,但它對衡定技術、固定要領起著重要作用。運動狀態的練習,受訓者往往比較喜歡,更為關鍵的是通過運動狀態的練習,能夠提升攻擊技法的攻擊速度和攻擊力度。從執勤和處突的實際情況來看,犯罪分子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在靜止狀態下抓獲的,這就要求組訓者在組訓時,必須從練為戰的角度出發,堅持該靜則靜、該動則動、動靜結合、以動為主的訓練方法,不斷提高攻擊技法的訓練質量。
2.3.3 評比與競賽相結合
通過評比或競賽的形式,可以讓受訓者的注意力發生轉移。當大腦處于競爭狀態時,效率要比平時高得多,即使對平時毫無興趣的技術內容,受訓者也會因勝利的誘惑而產生直接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評比和競賽,能夠發現技術存在的問題,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之目的。特別是在講求訓練實戰化的背景下,攻擊技法訓練應在評比和競賽中突出對抗性與實戰性,達到在評比中找尋差距,在競賽中共同提高。
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水平的高低,檢驗的唯一標準就是能否在實戰中取得勝利。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應當從實戰出發,把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都放在實戰背景下靈活運用技戰術上,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注重實戰意識培養,注重實戰方法研究,注重實戰方法運用。
2.4.1 注重實戰意識培養
實戰意識,通常是指在實戰狀態下表現出的神態、意念、氣質和心理。每一個嫻熟的技法,無不受實戰意識的制約。缺乏清晰的實戰意識指導,都會因盲目性而失去各種攻擊機會,使自己處于被動狀態。反之,有了良好的實戰意識,必然有助于各種技術與戰術的發揮,甚至有助于技戰術的超常發揮。因此,在組織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中,作為教練員一定要把實戰意識的培養貫穿整個訓練始終,無論是基礎階段、鞏固階段,還是應用階段,做到時時刻刻強調,分分秒秒灌輸,反反復復提醒。
2.4.2 注重實戰方法研究
攻擊技法中,無論是拳、腿法,還是肘、膝法,打擊的方法途徑往往不只是一種或者兩種,作為組訓者的教練員,一定要編串一種情況多種打法、一種打法多種戰法的訓練設計,不斷滿足增強實戰能力的需求。比如,對兇猛之敵的打法、對擅于防守反擊的打法、對被圍攻時的打法、對體力不支時的打法,都要在訓練中進行反復研究,反復實踐,然后找出真正實用,能在實戰中達到一招制敵效果的戰法。只有平時加強實戰方法的研究,戰時才能達到“用之能勝”的效果。
2.4.3 注重實戰對抗運用
對抗訓練攻擊技法就那幾種,可是在實戰過程中,對手的性質、對手的高矮胖瘦、對手的實力高低總是在不停地變化當中,如果訓練沒有針對性,實戰中便會出現無的放矢的現象。實戰方法運用的時機通常是在對抗訓練中才能得以體現。對抗訓練初期,教練員應強調受訓者按規定的實戰方法去打;對抗訓練中期,教練員應強調受訓者按特定的實戰方法去打;對抗訓練后期,教練員應強調受訓者進行真打實摔。擒敵術攻擊技法訓練只有注重實戰方法運用,受訓者的實戰運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陳立.擒敵術與警棍盾牌術[M].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部,2011.
[2]孫科龍,鄧許庚,王軍濤.淺談武警擒敵術訓練的形、力、意[J].少林與太極,2008(1):48-50.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 to the Offensive Tactics Training
SUN Ke-l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Fuzhou Command Academy of PAPF,Fuzhou 350002,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ffensive tactics training and proposes the idea that the training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four aspects,namely,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ions,the grasp of pithy formula,the optimiz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 real war practice,which helps the practice of capturing training in the troops.
capturing;offensive tactics;training
G852.4
A
1671-1300(2014)02-0066-03
2013-11-01
孫科龍 (1971-),男,江蘇連云港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軍事體育、擒拿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