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輝 郗潁 王州 張國華 王欽
淺析中國蔬菜種業的發展瓶頸
周彥輝 郗潁 王州 張國華 王欽
導讀:中國蔬菜種業因企業規模小、種業市場管理不到位、跨國種業的壟斷,存在競爭力小,難以抵擋跨國種業的沖擊,且利潤少等問題。同時,種子損失賠償大、品種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大田種業競爭、經銷商良莠不齊等情況制約了我國蔬菜種業的長遠發展。
特約欄目主持:張斌
男,天津科潤蔬菜所所長,主要從事大白菜等蔬菜作物育種研究及良種產業化技術研究,先后主持項目10項,作為主要人員參加國家973前期項目、863項目、財政部產業技術研發項目、科技部轉化資金項目及天津市創新基金和科技攻關等項目11項。研究成果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先后育成“秋綠”、“津白”、“津夏”、“津秋”、“津秀”、“珍綠”等系列專用型大白菜雜交新品種20余個,“寒綠”、“冬冠”不結球白菜品種2個和“早冠”等苤藍品種3個。2004年獲天津市優秀留學人員稱號,2005年獲第八屆天津青年科技獎,2005年被授予天津市“蔬菜育種”授銜專家,2006年獲第八屆天津青年科技獎,2008年被評為國務院特貼專家。2013年被天津市總工會授予“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同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蔬菜生產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蔬菜生產迅速發展,已成為中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蔬菜播種面積基本保持在330萬hm2左右,從1982年開始逐年增加,特別是近10年來蔬菜的播種面積平均每年增加約15%。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統計,2003年蔬菜播種面積為1 795.37萬hm2,2012年中國蔬菜種植面積達1.968億hm2。蔬菜產業的發展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增長點。蔬菜種子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農業生產起著決定性作用,是農業增產的內因。當前,我國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蔬菜種子正在發揮著其他農業生產資料無法替代的作用。正確分析我國蔬菜種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瓶頸,對于推進蔬菜種子產業化進程,提高蔬菜種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1.1 規模偏小,缺乏市場競爭力
企業多但規模小是我國蔬菜種子行業的整體現狀,目前我國蔬菜種業種類多達幾千種,蔬菜種子企業的門檻不高,從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種子店、種子公司和科研開發公司,已超過20萬家,其中90%以上為個體戶經營,具有繁育推一體化的企業不足50家。從營業額上來說更是少得可憐,年銷售額超過3 000萬的科研企業不足10家。沒有一個以蔬菜種子為主的上市公司,這些企業中沒有一家市場份額到達市場總量的5%。盡管中國蔬菜種子的經營量是世界第一,但市值不大,利潤也小。全國經營種子量是美國的10倍,而利潤總額只有美國圣尼斯的10%,因此很難有足夠的利潤去加強長遠的戰略性、基礎性研究,也很難抵御外來的競爭。我國大部分種子公司是由計劃經濟體制下“事企合一”的種子站演變而來,靠政策保護生存,沒有真正按企業運作,一旦失去政府保護,便陷入困境。非國有種子企業在管理上與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
1.2 市場監管不到位,假冒偽劣種子時有發生
由于我國蔬菜種子產業規模小,蔬菜的種類多、數量少、價格高,供需雙方都想避過質檢部門,直接流入市場。因此少數不法商販,為謀求高額利潤,轉手販賣,價格層層加碼,大量蔬菜種子屬于不合法銷售。而且令人真偽難辨的虛假廣告和經營當中存在的某些低層次運作往往給消費者造成誤導;而真正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由于缺乏正規渠道的宣傳推廣,卻往往不被農民所認識。
1.3跨國性種業公司競爭激烈,占據高端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無論從規模還是從發展潛力上來看,都是一個令跨國種業公司矚目和向往的市場。目前,跨國種業公司正在加大力度進軍我國種業市場,且發展很快。孟山都、圣尼斯、先正達等種業巨頭都在加大中國蔬菜種業的推廣,在傳統育種的基礎上,開始向現代生物育種方向轉移。這些公司注重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憑借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正在與國內的蔬菜企業形成日趨激烈的競爭,他們不僅在中國一些蔬菜主產區建立育種或示范基地,而且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我國優良種質資源,高薪聘請我國優秀育種人才。2010年,有2家外資蔬菜種子在我國的銷售額均達到1億元人民幣,而我國國內蔬菜種子企業最高銷售額為6 000萬元左右。
2.1 種子損失賠償大
《種子法》第41條“使用損失賠償”,即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遭受損失的,出售種子的經營者應當予以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款、有關費用和可得利益損失。經營者賠償后,屬于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責任的,經營者有權向生產者或其他經營者追償。
蔬菜種子與一般商品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一個具有活力的商品,對蔬菜生產的作用不可替代,其質量直接決定了城鄉居民“菜籃子”的質量和豐富程度。蔬菜生長需要時間和空間條件的保證,且其本身又具有季節性,而農民為了增加效益,不斷地提前或延遲播種,最終可能造成減產甚至絕收。隨著農民土地的流轉,形成了一些小型的農場主,有的農場主擁有的土地甚至達到上千畝。一旦這些農場主損失,首先想到的就是種子問題,為了挽回一定的損失,就不可避免的產生法律糾紛,從而可能引起突發的公共事件,最終的結果就是經銷商和生產商共同賠償損失。蔬菜種子每667 m2平均種子成本在50元左右,毛利潤不會超過20元,凈利潤更少,可賠償的損失一般在1 000~10 000元!所以現在的蔬菜種子行業存在掙得起,賠不起的現象!無論哪個公司,做得越大,銷售量越大,越賠不起!
2.2蔬菜品種缺乏知識產權保護
品種審定制度、種子生產經營制度和新品種保護條例未能得到嚴格執行,濫繁、亂引、濫調、濫營現象屢禁不止。我國蔬菜種類繁多,品種的區域性強,試驗所需費用高,因此多數蔬菜種類未開展正規的品種區域試驗。1997年我國正式頒布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保護條例》,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機構和健全的法規體系,新品種“三性”(一致性、穩定性、特異性)鑒定試驗工作的開展尚有待時日。因而時至今日多數蔬菜品種管理尚處于放任自流的無政府狀態,缺乏規范的試驗、示范、推廣程序。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小公司、夫妻店采取偷親本、套購良種、仿制包裝等不法手段,欺騙農民,攪亂市場。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的津雪88、津優1號、津優35等都由于缺乏知識產權的保護被不法分子套購,不法經營攪亂市場,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由于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科研企業只能通過雄性不育、封閉農場等手段來自我保護,但這一方面延遲了新品種的推廣時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科研育種成本。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明確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并提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但什么時間實施,能不能在蔬菜種子行業應用,都是個未知數,希望能給我們蔬菜種子行業帶來重大變革!
2.3 大田種業發展競爭
前10年,銷售1 kg玉米種子的利潤不到1分錢,可現在玉米種子開始以粒為單位銷售,1 kg玉米的利潤平均2元左右,隨便一個縣級經銷商一年的銷售量都在2萬kg以上,省級經銷商少則百萬斤,多則數千萬斤;近幾年小麥、花生的銷售利潤也在逐年提高;高額的利潤吸引了大量優質的經銷商開始放棄蔬菜種業,開始專業從事大田作物生產與銷售。蔬菜種業的高風險、低利潤嚴重阻礙了我國蔬菜種業的發展。
2.4 經銷商制約
經過6年的市場銷售,認為我國蔬菜行業的經銷商大致分為4種類型。第一類:小富即安型,此類經銷商在本行業經營一般在10年以上,有很多是世家,屬于個體戶經銷,有著較好的銷售網絡,與國內外的科研單位關系密切,掌握著大部分的優良品種;3~5人的銷售額在500萬以上,有的甚至達到數千萬,保持著較高的利潤,這在其他行業很難看到;第二類:思想僵化型,此類經銷商一般都是夫妻店,大多在50歲以上,從事本行業也在10年以上,甚至達到20年。此類經銷商一般在縣級銷售,沒有推廣新品種的思想和能力,還在銷售那些低端常規品種,由于他們屬于我國蔬菜種子直接流向市場的必經渠道,這也就阻礙了我國優良品種的推廣速度。第三類:專業代理公司型,此類經銷商可能從事本行業時間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有著專業的銷售管理團隊,經過幾年的發展,與國內外科研育種公司越來越密切,在國內擁有固定的試驗示范基地和優質的推廣網絡,有著自己的發展戰略和市場目標。如河南豫藝種業覆蓋整個河南市場;廣州興田種業短短十來年的時間,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大省市,已經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銷售代理公司;還有福建廈門的中廈種業等;第四類:年輕活力型,此類經銷商較為年輕,一般在30歲左右,有思想有干勁,大學以上的學歷,有著相關的工作經歷,發展迅速,但此類型經銷商存在稀缺性,沒有形成中國蔬菜行業的主力軍。
現在我國蔬菜種業推廣的主力軍還屬于第一類,由于此類經銷商從事本行業時間長,經歷過各種風險,隨著年齡的增大,躲避風險意識在加強,還有就是本行業在國內屬于不太體面的生意,有了錢后子女就不想再從事本行業,沒有繼承者就沒有了發展動力,種種原因導致此類經銷商沒有了推廣的動力,80%以上的優良品種無法推廣。
[1]鄒學校.我國蔬菜種業的發展概況[J].長江蔬菜,2007(1):61-62.
[2]周正劍,邱龍,李晨章.國內外種業發展現狀剖析[J].中國種業,2012(10):7-10.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J].海南政報,2005(4):11-16.
[5]劉偉.我國蔬菜種業概況及發展策略[J].中國種業,2010(11):17-19.
[6]紀玉忠.我國種業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種業,2006(4):5-6.
宿遷蔬菜大棚災后受損農業保險“雪中送炭”

蔬菜大棚的“骨架”被強風吹得已經變形
莊稼人都知道“瑞雪兆豐年”,但是2月5日以來,持續的降雪卻給宿遷宿城區成子湖畔的幾個鄉鎮帶來了惡劣影響。8日上午雪后初晴,記者走訪了成子湖附近鄉鎮的一些蔬菜大棚種植戶,在當地看到不少蔬菜大棚只剩“骨架”。
在宿城區中揚鎮程莊村,農戶許元松告訴記者,他家有部分蔬菜大棚受損,但好在棚內的蔬菜已于春節前銷售殆盡,而且受損大棚的數量也不多,并未受到太大影響,鎮里的相關人員也已到他家進行了統計。至于為何大棚只剩“骨架”,他告訴記者,溫室大棚原來的塑料薄膜已被積雪壓破,所以就拆掉堆放在地頭,等雪融掉后再重新鋪膜。
隨后記者來到了毛集村果蔬基地,農戶劉純華告訴記者,在該基地中他一共承包了1.33 hm2土地,主要在溫室大棚里種植白菜。自5日以來持續的強風和降雪使得其中一半的蔬菜大棚被積雪壓壞、吹破,大棚里少量還未來得及賣掉的白菜被凍死。
記者在中揚鎮政府了解到,中揚鎮的蔬菜大棚種植戶在此次雪災中并未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種植的蔬菜大棚主要集中在毛集鎮果蔬基地和程莊村兩個地方,其溫室大棚的建設都是鎮里投資,然后承包給農戶種植的。鎮里此前已經為40 hm2土地購買了農業政策性保險,對這次雪災造成的經濟損失,保險公司將賠付一部分,剩余部分將由鎮里將進行財政補貼。
(來源:一畝田)
周彥輝,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天津市西青區津靜公路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300384,電話:13920651239,E-mail:zhouyanhui666@163.com
郗潁,王州,張國華,王欽,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
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