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群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浙江 杭州 310007)
教海拾貝
善待學生無知 巧越思維障礙
張為群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浙江 杭州 310007)
在一次試卷講評課上,學生們“控訴”有一道題目“完全看不懂”。這是一道經過改編的選擇題。題目如下。
下圖為一攝影師在南極某科考站拍攝的太陽在一天中的運動軌跡示意圖。圖中太陽從右向左運動,并且是每兩小時拍攝一次。照片拍攝地點位于科考站的
A.東側 B.西側 C.南側 D.北側

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我微笑著對學生們說:“真的完全看不懂?那就太有挑戰性了!我們合作一下,看看能不能破解命題者設置的密碼。第一個破解的人,我一定把分數還一半給你!”學生顯然被后半句話給逗樂了,氣氛頓時輕松了一些。
我說:“合作第一步,把圖沿著邊框剪下來,然后把左右兩邊對齊粘貼,拼接成一個完整太陽運動軌跡圖。當然,你也可以用你犀利的眼神剪切和拼接。”學生笑了起來,表示理解老師的意圖。
接著,我說:“剛才是我說你做。下面是你說我做,輪到你們指揮老師做些什么了。”
學生七嘴八舌討論起來,最后說:“老師,你就當攝影師吧,告訴我們,你到底站在哪里呢?”
我馬上說:“現在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我已經化身攝影師站在你們每一幅圖的圓心位置。猜猜我現在看到了什么?”
學生好奇地說:“照片中只有大地、科考站和太陽。老師莫非看到了外星人?”班里哄堂大笑。
我邊笑邊說:“是的,我看到了兩個遠近不同的畫面,離我較近的畫面中有一個科考站,離我較遠的畫面中是太陽,剛剛有兩個外星人M和N降落到太陽上。他們正在討論這兩個太陽分別是幾點鐘的太陽?”
經過一番討論,學生回答:“N點太陽高度最低,地方時0點。M點太陽高度最高,地方時12點。”
“回答正確。那么太陽從N運行到M的過程,是上升過程還是下山過程?”我說。
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上升過程。”
我說:“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我們看到太陽總是如何運動的?”
學生:“太陽東升西落。”
我說:“我們離破譯密碼已經很近了。加油!”
突然,一個男生大喊了一聲:“老師,我好像明白了!”
我立刻說:“你試著講講看,讓我們分享一下。”
他說:“杭州一天中太陽最高是在南方,南極地區太陽最高的就是在北方,也就是說M代表太陽在北方,N代表太陽在南方。從N到M就是代表太陽由南向東運動,最后上升到北方最高點。所以……”他一激動,講話都斷斷續續了。“所以,科考站正背后是6點鐘的太陽,是正東方向。拍攝者的相對位置就是正西,答案B正確!”剎那間,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掌聲剛停,一個不甘示弱的聲音響起來:“這張照片怎么拍出來的?怎么能把運行360度的太陽拍到一張照片上?”
旁邊一個女生說:“也許是用幾張照片拼接起來的。”
另一個男生說:“有的相機有360度全景攝影功能的。”
我說:“對,這些方法都可以用。全景拍攝時,攝影者緩緩旋轉相機,以相機為中心水平旋轉,把周圍景物全拍進去,軟件會把它們自動拼接起來。以前上千人的大型合影都用搖頭相機進行轉機攝影,現在有人發明了一種能夠360度自動旋轉的拍照轉機座,用普通的數碼相機也能進行轉機攝影。”
當學生“完全看不懂”這道題目時,他們在老師面前顯得是那么的“無知”。 善待學生的無知,就是既要寬容他們的“無知”,又不縱容他們的“無知”;既要引導他們“有知”,又不逼迫他們“有知”。從“無知”到“有知”,需要跨越的是思維障礙,老師要做的不是直接替學生掃除障礙,而是理解學生所遇到的障礙,并且會運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解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