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佩先
【摘 要】課堂教學行為的表現評價和觀課議課,是最基本的教研活動。如何理清觀課活動中的“觀”“聽”“思”“記”?基于教學行為和活動目標指向分析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本文結合實踐經驗,論述了化學課堂教學觀課記錄的思維框架的設計,并對其有效性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教學行為 活動目標指向 觀課記錄
新時期、新課程、新理念,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學習研究新課程理念是教師迎接挑戰的重要舉措,但僅停留在理念上的東西沒有價值,關鍵在于實施,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反思,都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活動。
觀課評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通過此項活動,可以對照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習他人的經驗、學會交流與合作,進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因而是最廉價而又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因此,研究觀課評課,理所當然成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修煉。本文將結合實踐經驗,論述化學課堂教學觀課記錄的思維框架。
一、框架設計:觀課記錄表的制定
1.對觀課的認識
觀課包含“觀”“聽”“思”“記”等行為。“觀”主要指用視覺器官聚焦師生的教學行為,包含組織管理行為(時間管理、情緒調控、引導幫扶等)、呈示行為(師生體態語、板書、多媒體運用等)、師生互動行為;“聽”主要指用聽覺器官收集師生的言語信息,包含問題刺激行為、評價行為等;“思”主要指觀課者運用教育教學理念及自身的教學經驗,綜合分析教學設計行為和重要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設計意圖);“記”主要指觀課者運用觀察表及時記錄課堂中的重要教學行為和活動目標指向。“觀”“聽”“思”是“記”的基礎,“觀”強調細微性、“聽”強調專注性、“思”強調深刻性。“記”不僅強調選擇性、簡潔性,更強調科學性,因為科學的記錄能幫助觀課者有序、全面地評價課堂教學。
2.觀課記錄表設計
表1 觀課記錄框架設計
學科: 班級: 任課教師: 時間:
課題:
教學環節 教學行為 活動目標指向
教學設計行為 組織管理行為 呈示
行為 交流互動行為
環節一
環節二
……
表1說明:①課堂教學由若干重要活動環節構成,每一環節均包容不同教學行為及活動目標指向,其中活動目標指向分為兩個維度(學習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培養)四個層級[學習能力培養(知識技能要素的習得;知識技能結構的形成;活動經驗結構的建構);情感態度培養]。②教學設計行為主要記錄簡潔的教學思路及對教學設計的評價;組織管理行為主要記錄重要教學活動使用的時間并評價其合理性、教師對學生學習情緒的調控手段、引導幫扶手段等;呈示行為主要記錄教師的體態語(語言的簡潔性、語速及聲調變化、面部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輔助教學手段)、對板書的評價、對多媒體運用的評價等;師生互動行為主要記錄討論交流的主題、目的、形式、內容、學生參與度、交流的氛圍,并分析其必要性、合理性等。③活動目標指向需要觀課者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方能定奪,因為有些教學活動是指向學生習得知識技能要素的,有些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形成知識技能結構,還有些教學活動則是為了讓學生構建活動經驗結構,對活動目標指向的分析是評價一位教師專業素養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實踐研究:“氯氣的性質”觀課記錄
教學環節一:導課
教學設計行為:教師簡述教學目標→教師提供學習素材(江蘇淮安氯氣泄露事件的4幅圖片)→教師提出問題(依據圖片氯氣的性質?)→引導學生分類敘述性質(學生集體回答2次、個別回答1次)→多媒體呈現結論。
評價: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有效拓展教學資源;問題設計基于文本材料,能確保學生在獲得足夠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抽象,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組織管理行為:開場白簡單明了,有序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呈示行為:多媒體提供學習素材并呈現結論,使用合理。
交流互動行為:學習素材引發學生濃厚的注意,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活動目標指向:明確學習任務并引出氯氣的物理性質(知識技能要素)。
教學環節二:氯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設計行為:教師提出問題(請用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化鈉、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學生討論交流→二學生到黑板演練→學生評價、完善→教師演示實驗(銅在氯氣中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并提出學習要求(①用簡潔語言敘述實驗現象②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學生觀察記錄→集體敘述實驗現象→二學生到黑板書寫反應→教師提出問題(結合金屬活動性順序,總結氯氣與金屬反應的規律)→師生共同分析氯氣與金屬反應的規律→階段小結。
評價:教學思路清晰,每個環節緊緊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善于運用啟發性教學方法,信息傳遞方式多元化。
組織管理行為:討論交流與學習小結時間得當,能用多種描述來刺激學生與問題的對話,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過度興奮時教師能使學生歸于平靜,在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能因勢利導。
呈示行為:教師演示實驗規范,板書有序、整潔,是核心內容的濃縮。
交流互動行為:互動模式多樣,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等。
活動目標指向:知識技能要素(①氯原子結構示意圖;②用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化鈉、氯化氫的形成過程);活動經驗(①結構推導性質;②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找尋反應規律)。
教學環節三:當堂訓練
教學設計行為:多媒體展示練習(3道選擇題、1道主觀題)→學生自主練習→教師探查并指導→學生呈報結果→引導學生提煉解題經驗
評價:練習設計具有目的性、層次性,選擇題是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能正確回答的。主觀題的綜合性稍大,學生自主解答時出現較多思維障礙,但在分析時,因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將他們的思維障礙暴露,并指引學生對癥下藥,最終學生收效較大。endprint
組織管理行為:練習時間合理,自主練習過程中,教師對解題茫然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呈示行為:運用多媒體進行習題教學,習題解答程序清晰、明了。
交流互動行為:體現習題教學的主體性、激勵性、探索性、合作性、競爭性。
活動目標指向:鞏固知識技能、提煉解題經驗。
教學環節四:知識整合
教學設計行為:多媒體呈現問題(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氯氣有了哪些認識?②本節課我們獲得了哪些規律性的知識?③本節課我們運用了哪些已有經驗推導新知識?)→逐一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并完善。
評價:通過設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結,既有知識技能的整合,又有學習方法的整合,充分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培養的指向性。
組織管理行為:構建問題組培養學生進行反思評價的習慣,以群體力量促進個體反思。
呈示行為:運用多媒體整合知識。
交流互動行為:師生共同完成學習小結,學生學習與探究愿望強烈。
活動目標指向:進一步明確目標并反思評價教學效能:知識(氯氣的性質及相關實驗知識)、技能(繪畫結構示意圖、書寫反應、實驗設計及操作、語言表達等)、策略(結構推導性質、運用演繹歸納推導同類物質的性質)。
三、經驗交流:對使用者的建議
1.有目的紀錄:對于觀課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必須做好翔實的紀錄,這里的詳記不是對授課者的口述筆錄,而是把觀課者的思考及時融入并記錄,對于授課者的某些設計或行為,觀課者還應及時記錄遺憾。
2.聽課的問題準備: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件,這些事件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在處理這些事件時的行為、態度、思想情感,提出問題的思路等,觀課者應及時紀錄這些問題,并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
3.整理聽課筆記:這是觀課后必不可少的環節,如目標指向這一塊,有時需要聽課者在課后進行綜合審視才能定奪,因為有些問題及目標指向具有綜合性。
4.結合有效教學行為分辨表進行觀課記錄。
表2 有效教學行為(部分)分辨表
維度 層級 評價指標
教學
設計
行為 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明確,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能夠激發學習興趣,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內容 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邏輯,重點突出,難易適度;聯系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有效拓展教學資源
教學技能 教學思路清晰,每個環節緊緊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課堂結構合理,知識的教學、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處理得當,符合教材內容要求,重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善于運用啟發性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得當,信息傳遞方式多元化,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
提出的問題是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能正確回答的;對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能突出重點;練習設計具有目的性、層次性、典型性、綜合性
學習進程中,既有階段性小結,又有課時學習小結,既有知識技能整合,又有學習方法整合
組織
管理
行為 時間管理 準備上課或開始上新課的開場白簡要明了;教學環節過渡簡要明了;合理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合理安排學生思考問題時間;學習小結時間得當
情緒調控 當學生精神不佳時,教師能使學生振作;當學生過度興奮時,教師能使學生歸于平靜;當學生有不當行為時,教師能巧妙地制止這些行為
引導幫扶 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以多種描述來刺激學生與問題的對話;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呈示
行為 體態語 教師能以簡潔語言準確講授知識使學生不誤解;自然恰當地運用說話節奏、聲調高低變化輔助教學;自然恰當地運用微笑、驚訝等面部表情輔助教學;自然恰當運用注視、凝視、監視等眼神輔助教學
板書 教師的板書有序、整潔、準確;教師的板書是核心內容的濃縮
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素材;運用多媒體進行習題教學(提供練習或分析習題);運用多媒體整合知識。
師生
互動
行為 交流互動 在進行討論交流時,明確規定討論的主題和目的;課堂教學主體性、激勵性、探索性、民主性、合作性、競爭性彰顯鮮明;對于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采取隨機應變策略;師生交流互動必要且有效
觀課評課是全面提升專業素養的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學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一個多維度的觀課記錄框架,可以增強教師聽課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將課堂教學行為二次呈現,從而在評課時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能加強聽課者對自己的日常教學進行反
不斷改進,促使教師的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新平等. 教育統計與測評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劉知新. 王祖浩.化學教學系統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組織管理行為:練習時間合理,自主練習過程中,教師對解題茫然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呈示行為:運用多媒體進行習題教學,習題解答程序清晰、明了。
交流互動行為:體現習題教學的主體性、激勵性、探索性、合作性、競爭性。
活動目標指向:鞏固知識技能、提煉解題經驗。
教學環節四:知識整合
教學設計行為:多媒體呈現問題(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氯氣有了哪些認識?②本節課我們獲得了哪些規律性的知識?③本節課我們運用了哪些已有經驗推導新知識?)→逐一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并完善。
評價:通過設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結,既有知識技能的整合,又有學習方法的整合,充分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培養的指向性。
組織管理行為:構建問題組培養學生進行反思評價的習慣,以群體力量促進個體反思。
呈示行為:運用多媒體整合知識。
交流互動行為:師生共同完成學習小結,學生學習與探究愿望強烈。
活動目標指向:進一步明確目標并反思評價教學效能:知識(氯氣的性質及相關實驗知識)、技能(繪畫結構示意圖、書寫反應、實驗設計及操作、語言表達等)、策略(結構推導性質、運用演繹歸納推導同類物質的性質)。
三、經驗交流:對使用者的建議
1.有目的紀錄:對于觀課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必須做好翔實的紀錄,這里的詳記不是對授課者的口述筆錄,而是把觀課者的思考及時融入并記錄,對于授課者的某些設計或行為,觀課者還應及時記錄遺憾。
2.聽課的問題準備: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件,這些事件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在處理這些事件時的行為、態度、思想情感,提出問題的思路等,觀課者應及時紀錄這些問題,并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
3.整理聽課筆記:這是觀課后必不可少的環節,如目標指向這一塊,有時需要聽課者在課后進行綜合審視才能定奪,因為有些問題及目標指向具有綜合性。
4.結合有效教學行為分辨表進行觀課記錄。
表2 有效教學行為(部分)分辨表
維度 層級 評價指標
教學
設計
行為 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明確,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能夠激發學習興趣,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內容 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邏輯,重點突出,難易適度;聯系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有效拓展教學資源
教學技能 教學思路清晰,每個環節緊緊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課堂結構合理,知識的教學、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處理得當,符合教材內容要求,重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善于運用啟發性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得當,信息傳遞方式多元化,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
提出的問題是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能正確回答的;對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能突出重點;練習設計具有目的性、層次性、典型性、綜合性
學習進程中,既有階段性小結,又有課時學習小結,既有知識技能整合,又有學習方法整合
組織
管理
行為 時間管理 準備上課或開始上新課的開場白簡要明了;教學環節過渡簡要明了;合理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合理安排學生思考問題時間;學習小結時間得當
情緒調控 當學生精神不佳時,教師能使學生振作;當學生過度興奮時,教師能使學生歸于平靜;當學生有不當行為時,教師能巧妙地制止這些行為
引導幫扶 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以多種描述來刺激學生與問題的對話;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呈示
行為 體態語 教師能以簡潔語言準確講授知識使學生不誤解;自然恰當地運用說話節奏、聲調高低變化輔助教學;自然恰當地運用微笑、驚訝等面部表情輔助教學;自然恰當運用注視、凝視、監視等眼神輔助教學
板書 教師的板書有序、整潔、準確;教師的板書是核心內容的濃縮
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素材;運用多媒體進行習題教學(提供練習或分析習題);運用多媒體整合知識。
師生
互動
行為 交流互動 在進行討論交流時,明確規定討論的主題和目的;課堂教學主體性、激勵性、探索性、民主性、合作性、競爭性彰顯鮮明;對于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采取隨機應變策略;師生交流互動必要且有效
觀課評課是全面提升專業素養的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學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一個多維度的觀課記錄框架,可以增強教師聽課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將課堂教學行為二次呈現,從而在評課時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能加強聽課者對自己的日常教學進行反
不斷改進,促使教師的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新平等. 教育統計與測評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劉知新. 王祖浩.化學教學系統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組織管理行為:練習時間合理,自主練習過程中,教師對解題茫然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呈示行為:運用多媒體進行習題教學,習題解答程序清晰、明了。
交流互動行為:體現習題教學的主體性、激勵性、探索性、合作性、競爭性。
活動目標指向:鞏固知識技能、提煉解題經驗。
教學環節四:知識整合
教學設計行為:多媒體呈現問題(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氯氣有了哪些認識?②本節課我們獲得了哪些規律性的知識?③本節課我們運用了哪些已有經驗推導新知識?)→逐一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并完善。
評價:通過設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結,既有知識技能的整合,又有學習方法的整合,充分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培養的指向性。
組織管理行為:構建問題組培養學生進行反思評價的習慣,以群體力量促進個體反思。
呈示行為:運用多媒體整合知識。
交流互動行為:師生共同完成學習小結,學生學習與探究愿望強烈。
活動目標指向:進一步明確目標并反思評價教學效能:知識(氯氣的性質及相關實驗知識)、技能(繪畫結構示意圖、書寫反應、實驗設計及操作、語言表達等)、策略(結構推導性質、運用演繹歸納推導同類物質的性質)。
三、經驗交流:對使用者的建議
1.有目的紀錄:對于觀課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必須做好翔實的紀錄,這里的詳記不是對授課者的口述筆錄,而是把觀課者的思考及時融入并記錄,對于授課者的某些設計或行為,觀課者還應及時記錄遺憾。
2.聽課的問題準備: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件,這些事件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在處理這些事件時的行為、態度、思想情感,提出問題的思路等,觀課者應及時紀錄這些問題,并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
3.整理聽課筆記:這是觀課后必不可少的環節,如目標指向這一塊,有時需要聽課者在課后進行綜合審視才能定奪,因為有些問題及目標指向具有綜合性。
4.結合有效教學行為分辨表進行觀課記錄。
表2 有效教學行為(部分)分辨表
維度 層級 評價指標
教學
設計
行為 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明確,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能夠激發學習興趣,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內容 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邏輯,重點突出,難易適度;聯系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有效拓展教學資源
教學技能 教學思路清晰,每個環節緊緊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課堂結構合理,知識的教學、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處理得當,符合教材內容要求,重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善于運用啟發性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得當,信息傳遞方式多元化,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
提出的問題是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能正確回答的;對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能突出重點;練習設計具有目的性、層次性、典型性、綜合性
學習進程中,既有階段性小結,又有課時學習小結,既有知識技能整合,又有學習方法整合
組織
管理
行為 時間管理 準備上課或開始上新課的開場白簡要明了;教學環節過渡簡要明了;合理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合理安排學生思考問題時間;學習小結時間得當
情緒調控 當學生精神不佳時,教師能使學生振作;當學生過度興奮時,教師能使學生歸于平靜;當學生有不當行為時,教師能巧妙地制止這些行為
引導幫扶 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以多種描述來刺激學生與問題的對話;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呈示
行為 體態語 教師能以簡潔語言準確講授知識使學生不誤解;自然恰當地運用說話節奏、聲調高低變化輔助教學;自然恰當地運用微笑、驚訝等面部表情輔助教學;自然恰當運用注視、凝視、監視等眼神輔助教學
板書 教師的板書有序、整潔、準確;教師的板書是核心內容的濃縮
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素材;運用多媒體進行習題教學(提供練習或分析習題);運用多媒體整合知識。
師生
互動
行為 交流互動 在進行討論交流時,明確規定討論的主題和目的;課堂教學主體性、激勵性、探索性、民主性、合作性、競爭性彰顯鮮明;對于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采取隨機應變策略;師生交流互動必要且有效
觀課評課是全面提升專業素養的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學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一個多維度的觀課記錄框架,可以增強教師聽課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將課堂教學行為二次呈現,從而在評課時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能加強聽課者對自己的日常教學進行反
不斷改進,促使教師的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新平等. 教育統計與測評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劉知新. 王祖浩.化學教學系統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