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認知篇
有營養的美味才是“真美味”
常言道:“病從口入”,中國人的重鹽、重糖、重油、重辛辣的飲食偏好成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重要誘因,而在節日期間,這長期形成的“惡習”更是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么究竟應該怎樣才能過一個營養和健康兼顧的節日呢?
把好入口第一關
過年采購年貨,是每一個家庭都要在年前做的。張國玉介紹說,年貨關系到整個節日的營養調配,很有技術含量。但很多家庭都是在節前一次性準備好整個節日的食材,這就帶來很多隱患。
首先,對于果蔬。果蔬從采摘的那一刻起,水果和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就開始減少了。也就是說,你采購回來的蔬菜存儲時間越久,它們所含的營養就越少。同時蔬菜中含有硝酸鹽,儲藏了一段時間后,由于酶和細菌的作用,硝酸鹽就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種有毒物質,它在人體內與蛋白質類物質結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亞硝胺類物質。蔬菜產生的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與蔬菜存儲的時間及溫度成正比,但在冰箱內儲存也不應超過3天。
其次,對于冷鮮。應盡量到大商場、大超市或信譽好的連鎖店購買。這類企業一般都從正規渠道采購產品,有較嚴格的進貨驗收制度和銷售記錄,食品質量安全可信度較高。購買速凍食品,首先要查看商品的保存條件,速凍食品的保存條件在零下8度。對包裝袋內有較多冰塊的,有可能是多次解凍后再次冷凍的,盡量不要購買。
最后,選購各種鹵制品、糖果、蜜餞、涼菜、糕點,應首選有防塵或隔離設施的食品,不選或慎選裸露的食品。要查看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于超過保質期或是接近保質期的一定不要購買。
健康在于巧搭配
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60多種營養素,很多都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品中攝入來滿足機體生命活動的需要。張國玉表示,說到營養,均衡才是首位,而均衡的營養需要用心的搭配。
1、堿搭酸 健康人體必須保持微堿性狀態,以PH值在7.3左右為宜。如果人體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膽固醇都比較高,人就容易疲勞,同時人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奶類、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因此,節日為保證人體酸堿平衡,就要有堿性食物來搭配著吃。含堿量最高的要數海帶,其次是青菜、萵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卜、蘿卜等等。
2、鉀排鈉 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2倍以上。節日期間副食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就更多,然后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更高,這不利于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而鉀是鈉的克星,它能排出人體內多余的鈉。含鉀較豐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萵筍、芹菜等等。
3、“多渣”摻“少渣” 葷菜不含膳食纖維,而畜禽水產等也都是精細的“少渣食品”,吃多了會造成便秘,糞便等毒廢物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會增加腸黏膜對毒素的吸收,這樣就容易誘發結腸癌。而粗纖維食物則屬于“多渣食品”,多吃這類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麥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蘿卜等等。
少用油炸多用燉
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很多家庭都是使出渾身解數,煎炸烹炒。但春節期間飲食一般已經葷菜較多了,所以要選擇科學的烹調方法控制熱量攝入,少用油炸、油煎、紅燒或燉。多用水煮、涼拌、烤或清蒸,這樣不但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而且還可以減少食物的油膩感和重口味。張國玉解釋說,這是因為在炸時,一定會加入油,而每1克的油會產生9卡的熱量。若是炸了之后又紅燒,因為加了糖,每1克的糖則又產生4卡的熱量。
同時,張國玉還提倡原汁原味、清淡爽口,少調料。他解釋說,自己熬的靚湯,鮮味和營養是各種人工調味料所不能取代的。雞骨頭熬湯可濃可淡,色清味鮮,最適合于做菜。對于節日餐桌而言,最應該注意的就是營養過剩,而油、糖、米酒、淀粉類因含熱量較高,應有所控制。1克油脂會產生9卡的熱量,1克的糖則是4卡,20克的淀粉會產生約70卡熱量。一般來說,營養師在估算食物熱量時,對于醬油、鹽、味精、醋、蔥、姜、蒜等不會考慮,但過多的調料,尤其是超市買來的成品“速成”調料,不但會搶奪食物本身美味,更可能因為成分不清“分化”食物營養。
菜肴貪多不代表豐盛
年節宴請或家庭聚餐,總覺得桌子不擺滿就顯得不夠熱情,不能盡興,于是,一桌豐盛的飯菜,最后總還有很多菜沒吃完,于是很多家庭冰箱里都塞滿了剩菜剩飯。張國玉指出,改善這種現象,首先盡量要做到飯菜求精不求多,其次要科學“吃掉”這些殘余營養。
節日餐桌上一定要懂得“取舍”,不管是在外面餐館還是自家餐桌,如各種蔬菜、冷菜、色拉等要“大方的”棄之不用,因為這些菜肴除了維生素容易大量流失外,蔬菜中的硝酸鹽反復加熱后,會生成含量較高的亞硝酸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冷菜、色拉在制作過程中沒有經過加熱,容易沾上細菌,即使有剩余,也不適合保留再次食用。
葷素搭配的菜肴,及雞鴨魚肉類的葷菜可以保留,但保留時間也不一樣。葷素搭配的菜最好在一兩頓內吃完,雞鴨魚肉類的葷菜可以多放兩天,但要注意在裝進冰箱前先按頓分裝進不同的盒子里,并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里面。這樣每頓要吃之前只需拿出一小盒來進行高溫加熱,避免了重復加熱。
此外,儲存食物最好要加蓋保鮮膜。實驗結果顯示,加蓋保鮮膜確實能起到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的作用,但熱菜加蓋保鮮膜不僅不能保護維生素C,反而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所以必須要等到蔬菜完全冷卻后,再蓋保鮮膜。
【Tips】
冰箱不是保鮮“萬能箱”
第一:冰箱里的食物是有保質期的,一般來說,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不要放置超過四天。超過四天,食物的營養和品質都會有所損壞。
第二:在冰箱里存放食物時要遵循“生下熱上”原則,即在冰箱里,生的食物要放在熟食的下方,這樣熟食就不會被生食的汁水所污染。此外,熱的食物應該冷卻后再放入冰箱,否則會導致冰箱的溫度上升,令其他食物處于危險溫度之下,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第三:食品解凍時切忌在室溫下自然解凍,正確的解凍方法可以是冷水解凍、低溫解凍、微波解凍或者烹調解凍,這是由于在低溫的環境下細菌的生長速度受到抑制,但如果長時間暴露在室溫環境下,致病細菌就會快速生長從而給人體健康帶來隱患。
主食篇
“民以食為天”莫跑偏
節日里餐桌上的菜肴豐盛,每樣吃幾口就飽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李春祥介紹說,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其實這個“食”主要指的還是主食。現在很多人認為吃主食會讓人發胖,這其實是個誤區。主食吃得好不好、對不對,不僅僅是膳食平衡的問題,還關系著對其它菜肴的吸收。因此,節日主食的攝取就很有講究了。
?茺簡單化
所謂主食,主要是指糧食,包括米、面、雜糧、豆類、薯類等。然而在節日里,人們常常把主食范圍擴大了,將飯后的點心如春卷、奶黃包、蛋黃酥、奶油蛋糕、燒賣、油條等都被當成了主食對待。事實上,這類食物脂肪、熱量等含量較高,多吃對健康無益。節日飲食中,菜肴已經非常豐盛,蛋白質不會缺乏,質量也不差,此時最需要的是以淀粉為主的米、面食品,而非各種制作精細、營養豐富的點心。此外,節日期間人們還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將零食當成了主食,無疑是本末倒置。
?茺定量化
主食攝入量不足,副食特別是葷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也相應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發癥。因此,應避免無限量地吃菜,將一部分胃口留給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很多人習慣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糖類含量并不高,起不到主食的供能作用。
?茺雜糧化
講營養就一定要提到粗糧。稻米在碾白加工過程中,米糠被全部丟棄,反復碾軋后,就只剩下淀粉及少量的蛋白質。米糠包括果皮、種皮、糊粉層、米胚芽等,包含了稻米64%的營養素。白面是人們獲得維生素B1、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最方便、最重要的來源,如果因為精加工而損失了營養素,則需要通過其他食物來補償。燕麥、大麥、蕎麥、粟米、玉米、高粱米等雜糧中,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并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對節日里的飲食能起到很好的補充和調劑作用。
提到過年的主食,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餃子。李春祥介紹說,餃子作為一種既有糧食,也有肉類和蔬菜的食物,營養素比較全面。孩子不愛吃的胡蘿卜,老人容易塞牙的各種青菜,都可以巧妙地用餡藏起來,不知不覺地讓人吃下去。同時一種餡中可以加入多種原料,輕松實現了多種食物原料的搭配,更有益于營養平衡。如何配制餃子餡才能既營養又美味,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少放肥肉多放蔬菜
按照膳食酸堿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蛋類和精白面粉,應當與“堿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最好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而且餡料所用肉類為九分瘦肉,不要再添加動物油和植物油,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飽和脂肪和熱量的攝入,達到真正的營養平衡。
2、菌類、藻類做餡較好
肉類餡料盡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同時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銀耳及各種蘑菇、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它們可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后血脂的上升。竹筍、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制品和魚類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吃餃子時還可搭配各種清爽的涼拌蔬菜。
3、素餡餃子健康營養
相比之下,蛋類和蔬菜為主要原料的素餡較為健康,其中油脂來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由于蛋類含磷較多,這類餡料應當配合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葉蔬菜,以及蝦皮、海藻等原料,以促進酸堿平衡。而粉絲之類純淀粉材料營養價值低,不應作為餡料的主要原料。
4、烹調方法
一般蔬菜較多、肉類很少的餃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素損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慮水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攝入。
【大師推薦】:
玉米秋葉包
?茺主料:玉米面、白面
?茺配料:酵母、泡打粉、茼蒿、雞蛋
?茺制作方法:
1、 將玉米面、白面混合均勻,加酵母、泡打粉攪拌調制成酵面團。
2、 把茼蒿擇洗干凈,切成末,加入雞蛋拌成餡。
3、 待面團發酵好,下劑,包入餡,捏成秋葉狀,蒸20分鐘即成。
葷菜篇
蜻蜓點水 細嚼慢咽
快樂的假期,豐盛的宴席,很多家庭頓頓大魚大肉,很容易造成胃黏膜損傷,引發胃炎、潰瘍病等。尤其是邊吃邊談,暴食暴飲,有人因此而發生急性胃腸炎、潰瘍穿孔、急性胰腺炎、膽囊炎等。同時,豐盛宴席上的高蛋白質高脂肪的食物,還會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
李春祥表示,節日很多人往往吃得較為肥膩,餐桌上不但有肥肉,還有不少動物內臟,而在烹飪方式上,多集中在煎和炸。本來新年和春節期間身體就處于過冬狀態,胃口大但新陳代謝較慢,此時若不停地吃大魚大肉,體內積聚太多脂肪,短時間內會難以消化。
但對于節日餐桌,沒有“葷腥”似乎也不現實。因此,李春祥建議,家庭聚餐時,要“蜻蜓點水”式地進食,每樣菜只夾一口,并且要細嚼慢咽,一來能吸收多種營養,二來細嚼可減少胃部的壓力,三來吃的時間也可以比較長,不會讓長輩感覺招待不周。
同時,在葷菜的選擇方面,也可以多做點文章。以海鮮為例,很多人特別喜歡河鮮海鮮類產品,總覺得只有吃這些才顯得宴席足夠高檔。還有人認為海鮮多吃沒事,“不長肉”。其實,這都是營養誤區。每餐的水產品應控制在1至3個菜的水平,食用量也要適當控制,每餐不超過200克為好。因為水產品盡管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卻也富集重金屬,過多食用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解毒負擔,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中毒。
對于葷菜的烹調方法,李春祥建議以清蒸、白灼、清燉做法為主,口味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過分疲憊。濃味烹調往往會遮蓋食物原料的不新鮮氣味和較為低劣的質感,滿桌菜肴有兩三個濃味菜肴過癮即可,再配一兩個酸辣或酸鮮菜,用來提神醒胃。這樣,有突出、有呼應、有回味,口味豐富,也不至于過分油膩。
此外還有冷菜,不建議選擇醬牛肉、皮凍等,這會使冷菜失去了調劑營養平衡的作用,加劇了蛋白質過剩。
素食篇
注意食物多樣化
與葷菜相對應,素食風潮在世界范圍內也越刮越盛。相信在這個大年,一定有些家庭依然堅持素食風行。那么素食怎樣吃才能既烘托節日的喜慶氣氛,又能兼顧營養平衡呢?
李春祥介紹,從長遠健康出發,我們還是比較提倡素食的。素食能提供均衡的營養,糾正過度肉食對身體的危害,給人類帶來健康。現代營養學的研究表明,從素食的營養角度看,素食是可以滿足人體需要的,但想通過素食來做到營養的均衡并非易事,其中有許多難點和問題。
素食有兩種,一種是吃雞蛋牛奶的蛋奶素食,另一種完全不吃動物來源食物的純素。一般來說,蛋奶素的人比較容易保持營養素平衡,蛋白質缺乏不明顯,只是鐵吸收率偏低。要獲得充足的鐵元素,一是要經常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菜花、綠葉蔬菜、番茄等,讓膳食當中的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二是烹調時注意用鐵鍋,多用醋和檸檬來調味,幫助鐵的溶解和吸收;三是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棗、柑橘等。
另外,素食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很多營養差的食品,比如白糖、薯片、膨化食品、方便面、油條、甜飲料、果脯蜜餞、人造奶油,都可以稱為“素食”,但它們不利健康。李春祥建議,在節日期間應當選擇那些平日食用較少的高檔素食,如菌類、高檔新鮮蔬菜、保健堅果,以及藻類、薯類等具有健康價值的蔬菜。這些素食既能促進健康,還能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李春祥表示,節日餐桌要考慮到全家人的飲食需要,因此建議蔬菜、豆制品之類的素菜可以與肉配制。蔬菜品種豐富,色澤多樣,只要做好了,絲毫不會令節日餐桌遜色。需要提醒的是,蔬菜沙拉確實是增加植物性食物攝入的好方法,但是沙拉醬中的脂肪比例很高,不妨選擇油醋汁、麻醬等作為作料,做成大拌菜。
Tips:素食要訣
一:粗細糧要搭配,粗糧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過多攝入不必要,因為粗糧中的營養素較難消化和吸收。
二:豆子、堅果、山珍、菌藻類食物和蜂產品每天都應攝入。
三:盡量不要放棄奶、蛋制品。
四:發酵食品含有維生素B12,平時應該多吃一點。
五:攝取適量而多樣的植物油,日常生活中常常變換食用油品種,紅花油、橄欖油、粟米油等等交替使用,每日攝入量為30~50克。
【大師推薦】:
一品釀青瓜
?茺主料:青瓜450克
?茺配料:蝦肉50克 蟹黃50克
?茺調料:味素5克 鹽5克 雞蛋清50克 鮮湯50克
?茺制作方法:
1、先把青瓜切成片去瓤備用。
2、再將蝦肉剁成陷加調料拌好,和蟹黃一起釀在青瓜上蒸3-5分鐘,裝入盤中即可。
零食篇
高糖高鹽高脂藏隱患
節日走親訪友,休閑零食必不可少,尤其是兒童,平時家長不讓吃的薯片、牛肉干、糖果、瓜子等,都“開戒”了。李春祥表示,其實這些小零食才是高糖高鹽高脂的最大隱患。
?茺高糖:以蜜餞為代表,如果脯、山楂片、果丹皮等。它們的主要原料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為便于儲存運輸,也為食用方便,加工成蜜餞類食品,方便的同時,也使原有營養價值降低。節日期間本來飲食就偏油膩,能量已經過多,再多吃高糖食品,膳食更加失衡,人也容易疲勞,甚至導致抵抗力低下,誘發疾病。
?茺高鹽:以牛肉干、烤魚片、魷魚絲等為代表。這些原料都是優質蛋白和礦物質含量很高的動物性食物,是鈣、鐵、鋅、硒、碘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良好來源,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鹽的含量較高。高鹽飲食是誘發高血壓的首席元兇,節日里生活規律難免打亂,如果此時攝入食鹽過多,對血壓無疑是推波助瀾,對于已經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就更是雪上加霜。
?茺高脂:以堅果為代表,比如花生、瓜子、杏仁等。它們都是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但要注意控制在每天一小把(去殼后,約半兩)。如果多吃了,就要減少烹調油的用量。如果能夠用烤香或炒香的堅果來拌涼菜,不用或少用烹調油,倒不失為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李春祥總結道,即便在歡快的節慶期間,我們也應保持清醒的認識,零食就是零食,它們的角色就是生活的點綴,使膳食更加豐富多彩,生活更加充滿樂趣。但不能多吃,零食吃多了,勢必擠占正餐的位置,或者使全天的整體進食嚴重超量,造成營養失衡。那樣的話,我們的生活也將被打亂,最終付出失去健康的代價。
酒水篇
“水飽”擾餐又傷人
無酒不成席,節日家宴自然也不會缺了酒的“潤色”,而對于很多女性、兒童、老人來說,飲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酒水的選擇,也是有很多學問的。
李春祥說,餐前飲料應以新鮮的果汁、菜汁為主,但果汁也要限量,肥胖者、高甘油三脂、高血糖的人不宜多喝。碳酸飲料最好別喝,酸奶可以喝,但也要控制量。糖尿病、脂肪肝、痛風病人、高尿酸血癥最好以茶代酒,也可以菜汁代替,蘇打水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高尿酸血癥者可以此代替酒類。市面上賣的飲料大多含糖5-10g/100ml 不等,長期喝甜飲料容易誘發胰島素抵抗等等,應該少喝。
對于酒類的選擇,葡萄酒可以幫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所以說在一定量的前提下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是不錯的酒品選擇。這里說的“一定量”是指,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相當于啤酒750毫升(1斤半),葡萄酒250毫升(半斤),38度白酒75克;成年女性一天不超過15克,相當于啤酒450毫升(9兩),葡萄酒150毫升(3兩),38度白酒50克。
此外,對于功能飲料的選擇,尤其是一些號稱“解酒”的功能飲料,購買前一定要先看清說明,一定要看清標簽上的配方組成和適合人群。而且,雖然功能飲料能提供比較多的營養素,但并不全面,更不能代替飲用水。
【Tips】 飲酒原則
不要空腹飲酒。飲酒前可以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飲品如牛奶、酸奶等,或者喝一些葛根粉茶,蛋白質可以與酒精中和,減輕其對身體的損害。
飲酒不宜過快,飲酒中間可適量喝水,水可以稀釋血液中的酒精。可以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能保護肝臟。
要控制量,小酌怡情,但醉酒傷身,更會因情緒失控而導致發生其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