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棟



2013年4月,灤南縣檔案館遷入新館,這是近幾年來唐山市投入使用的第七座縣級新館。灤南縣檔案新館的建成,是唐山市檔案局很促檔案館庫建設的又一成果。
近年來,唐山市縣兩級檔案部門緊緊圍繞檔案館“五位一體”功能和“兩個體系”建設要求,始終將檔案館建設作為檔案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以新館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推進全市各級檔案館由傳統型向現代服務公共型轉型。目前,唐山市十四個縣(市)區已有七個建成達到國家建筑規范標準的新檔案館,1.3萬平方米的唐山市新檔案館建設也已納入市民中心整體規劃,現已完成設計方案,報市規劃委員會研究。全市縣級以上國家檔案館總面積達46846平方米,比2005年底新增建設面積29379平方米,館庫面積實現翻番。
一、各級黨委、政府鼎力支持,為檔案新館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唐山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國家縣級檔案館建設,2006年,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縣級國家檔案館建設的意見》下發后,遷安市、豐南區、原唐海縣、路北區、開平區、古冶區、灤南縣政府先后將新檔案館建設納入當地城市發展規劃,并作為當地城市文化設施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大了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力度,投入專項資金,建設了新檔案館,解決了檔案館建設發展的瓶頸問題。其中:遷安市政府把檔案館建設列為大文化設施來抓,投入資金4000萬元,建設了總面積7422平方米的新檔案館;豐南區投資2200萬元,建設了總建筑面積5900平方米的新檔案館;路北區投資500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的新檔案館;開平區、原唐海縣、灤南縣、古冶區分別投入專項資金,建設了符合國家《檔案館建設標準》的新檔案館。七個新建檔案館建筑面積合計32972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檔案資料安全保管的條件,為我市檔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5年下半年遷安市開始謀劃新檔案館建設,2006年4月當時的國家檔案局局長毛福民親自為遷安市檔案新館奠基,2007年8月,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到遷安檢查指導工作時,實地察看了建設中的檔案館,稱贊“遷安檔案館為我國北方縣級最大的館”。原唐海縣政府將檔案館新館建設規劃方案列入唐海縣政府2007年為民辦實事十件要事之一,聯合建設了縣檔案館、縣文化館、縣圖書館以及縣一中藝術中心,統稱唐海縣文化大廈,其中檔案館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文化大廈的建設得到原唐海縣政府的有力支持,建設僅一年多的時間,檔案館即投入使用。路北區新館落成后,區政府責成檔案局、財政局、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組成考察組,通過廣泛咨詢、多方考察及對有關技術和廠家多方比較,配備了省內同級館中最先進的綜合智能化庫房安全管理設備,包括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防盜報警、溫濕度自動調解、消毒滅菌、防漏報警系統。還配備了大型液晶顯示屏和HED顯示屏。裝備了72列密集架。總投資約200萬元。豐南區檔案新館內部各種設備、設施設置,在已晉升為“國家一級檔案館”的基礎上,又投入資金178.9萬元,安裝了檔案庫房安全保護智能化綜合管理系統,現已投入使用。
2013年4月,灤南縣檔案館投入使用后,一改檔案館庫破舊落后局面,極大的改善了檔案保管條件。隨后,縣委、縣政府兩辦下發文件,全面啟動檔案接收工作,在加班加點,夜以繼日連續奮戰近7個月的時間,累計接收檔案10.8484萬卷、3.5523萬件。
目前,唐山市已建成的七個新檔案館全部投入使用,新檔案館的建設推進,極大地提升了縣級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成為新時期唐山市檔案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二、檔案部門鍥而不舍,多方努力促新館建成
唐山市、縣兩級檔案部門將縣級檔案館庫建設作為加快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平臺,將其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目標,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一是唐山市檔案局班子成員多次主動就檔案館建設情況與縣區主管領導溝通,積極宣傳發揮檔案館“五位一體”功能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督促各縣(市)區政府把檔案館建設擺上工作議程。二是各縣(市)區檔案部門主動寫報告,積極向主管領導匯報,千方百計爭取新檔案館的建成。豐南區檔案局自2006年初就向區政府寫出了近萬字的新館規劃,得到主管副區長的肯定。隨后,檔案局積極爭取城建、規劃、設計部門支持,完成了《豐南區國家檔案館新館建設設計方案》,在2007年初的區委二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上向區主要領導進行了匯報,得到了初步認可。同年9月,經區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區圖書、檔案兩館合建,列入新城區建設總體規劃。直到2008年初區長辦公會議研究通過,新檔案館才正式開始建設。三是各縣(市)區在新館建設期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促成新檔案館早日建成。2007年,原唐海縣決定聯合建設唐海縣文化大廈。唐海縣檔案局按照縣政府有關批示意見,牽頭負責項目前期手續跑辦和項目建設實施。為此,唐海縣檔案局主要領導親自跑辦手續,安排專人同項目管理單位共同工作,積極與各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的保證了項目手續跑辦工作的順利進行,僅兩個半月的時間項目建設所需要的全部手續均辦理完畢。新館建設期間,為了按時間、按質量、按要求、保安全地完成大廈工程,檔案局與施工方、監理方共同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施工措施,自2008年8月開工,到2009年底,僅一年零四個月,原唐海縣文化大廈正式交付使用。灤南縣檔案部門在新檔案館建設期間,努力爭取財政支持,為新檔案館配備了密集架、防磁柜、消毒柜、數據采集器、條形碼打印機等檔案裝具,新檔案館搬遷后,立即開展了全面的檔案接收工作。
三、科學謀劃檔案館建設各項任務,確保新館啟用后發揮預期功能
在唐山市七個縣(市)區新檔案館建設期間,檔案部門逐步把工作重心從新館建設轉移到檔案業務建設上來,按照國家檔案局提出的檔案館“五位一體”功能要求,加快檔案館配套設施和基礎業務建設。
一是提前做好檔案資源大規模接收的準備工作。七家檔案新館在設計之初就已考慮到區域各類檔案資源集中保管的需要,在規模上也能滿足今后一個時期的長久保管需求。遷安市、豐南區、開平區、灤南縣、原唐海縣在新檔案館建設期間,提前規劃檔案進館范圍,做好進館檔案的排查摸底工作,加強對進館檔案的規范化指導,為新檔案館建成后的檔案接收工作打好基礎。遷安市新檔案館建成后,陸續接收了一批各門類民生檔案,現在新館利用一座庫房建立了“遷安市民生檔案館”,館藏民生檔案8萬多卷。路北區在新檔案館投入使用后,基本完成了婚姻、計劃生育、公證、企業改制等檔案的收集。并已經完成了婚姻、計生、公證檔案的數字化掃描工作。與政府局域網掛接后,全部提供在線利用。endprint
二是注重做好檔案館陳列和展覽的前期準備工作,陳列展覽場所是檔案館的門面,是體現檔案館開放性、陳列性和文化性的重要平臺。遷安市、豐南區、原唐海縣、古冶區在新檔案館建成后,抓緊籌劃陳列展覽工作,提前做好展廳布局和裝飾,確定永久性陳列和固定展覽的主題和大綱,抓緊收集有關展覽素材,充分展示了區域發展歷程,特別是近年來城鄉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輝煌成就及美好遠景規劃,努力將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成人文歷史與現代文明展示的中心。
三是緊緊抓住檔案館測評和納入文明城市考核的契機,全面推動檔案館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市遷安市檔案館、豐南區檔案館在新館投入使用后,進一步完善館內設施設備、陸續接收檔案資料進館、完善檔案信息化基礎設施功能、各項基礎工作扎實推進,目前,豐南區檔案館已率先通過國家一級檔案館評審驗收。灤南縣檔案館借灤南縣創建全省文明縣城之機,加強新檔案館建設,加強館內各項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全面提升檔案館社會服務能力,積極爭創國家二級檔案館。
四、新檔案館設計理念先進,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在唐山市大力推進縣級新檔案館建設過程中,正值“城鎮建設三年大變樣”建設高潮,部分縣級檔案館被拆遷,在新檔案館建設的前期設計、準備過程中,檔案部門積極獻計獻策,提出合理化建議,取得好的效果。已建成的七座縣級新檔案館從設計到建設中,始終堅持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立足長遠、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水平,基本做到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經濟實用,滿足當地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新檔案館無論是在外形設計,還是館內各項安全設施、服務功能分布等各方面,都比過去有較大提高。遷安市組織了由副市長劉亦兵帶隊,市政府籌建辦、檔案、規劃、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相關人員參加的學習考察小組,到浙江省慈溪市、上虞市、廣東省惠陽區、番禺區等地參觀新檔案館建設,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參觀、座談交流等方式,認真學習先進地區建館經驗,開闊眼界,拓寬思路。遷安市新檔案館位于市行政辦公中心大樓南側,市中心黃金地帶,西面距離風景秀麗的黃臺湖不遠;東面毗鄰遷安一中;南面是遷安奧體中心和遷安河北聯合大學。整體建筑緊挨遷安行政辦公大樓南側的景觀帶、音樂噴泉,綠樹紅花映襯著淡紅色的花崗巖。豐南區新檔案館占地8.5畝,位于豐南新城區,東側為市民廣場和豐南大劇院,西側為豐南廣播電視傳媒中心,北側與區行政中心隔街相望,南側與豐南文化旅游景點惠豐湖、唐人街毗臨。灤南縣新檔案館與“唐山八景”之一“北河水域”遙遙相望。七座新檔案館的設計外形美觀、市政設施完善、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同時,檔案館的內在設計充分體現了檔案安全保管的特殊性,考慮了未來至少三十年館藏檔案、資料發展的需要,考慮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突出了檔案館“以人為本”、“資政惠民”的服務功能,較好地體現了檔案館的文化性、多功能服務性和時代性等現代公共檔案館的建筑特點。
目前,按照唐山市人民政府領導指示精神,最終確定建筑規模為“市級一類檔案館”,建筑面積定為13000平方米的唐山市新檔案館將在唐山市文化會展廣場項目內統籌安排。上述新檔案館建設,已成為唐山檔案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也為唐山檔案事業珍藏歷史“典籍”,弘揚歷史文化,提升檔案服務利用價值奠定了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