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 劉森 李延東 王國良 呂鵬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航天系統外單位加入到航天工程研制的隊伍,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尤其是提升了衛星有效載荷的研制能力。但在現階段的型號研制中,如何對航天型號各級外協產品開展有效的產品保證管理,已成為越來越多航天企業關心的問題。
筆者以某衛星有效載荷分系統研制為例,對外協產品研制現狀進行了介紹,并結合型號研制過程中的具體實踐,對航天型號各級外協產品的質量控制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該衛星由A 公司負責抓總研制,有效載荷分系統由B 研究所負責研制,其中C 研究所負責衛星天線子系統的研制,D 研究所負責國產化固態發射機的研制。這樣的單機或子系統研制模式反映了當前航天產品多級外協的現狀,如圖1 所示,其中F~K 為二級或三級外協單位。
由于外協單位各自管理體系的差異,尤其是在產品保證管理方面存在的偏差,導致其在開展產品保證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對航天型號產品保證及質量工作認識不足。
雖然相關外協單位已通過GJB9001B-2009 或GB/T9001-2008 產品保證管理體系認證,但與面向航天型號的產品保證要求和質量體系理念仍有所不同,在實際工作中并不能很好地適應航天型號的研制要求。面對航天型號研制需要開展的諸如“九新”分析、技術風險分析與控制、關鍵特性分析等方面工作,以及航天型號產品數據包要求的內容,外協單位目前所提供的產品保證管理內容尚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缺乏工程經驗。
航天型號在研制過程中涉及到力學設計、熱設計和空間抗輻照設計等特有項目,而這些項目恰恰是外協單位接觸和認識較少且經驗相對不足的領域,這就造成在研制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違反航天產品禁限用工藝或相關標準、規范等不符合航天產品保證要求的問題。
三是產品保證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尚需加強。
有些外協單位雖然參考航天企業設置了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甚至是副總設計師的職位,但其內部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主要依靠各職能部門(質量處或產品保證處),且由于人員所限,產品保證管理人員往往身兼多個型號或崗位的工作,無法深入單一項目,缺乏與項目人員的有效溝通,從而造成產品保證過程控制有時處于“缺位”狀態,信息溝通不夠通暢,不能達到有效控制的目標。

圖1 某衛星外協產品管理結構圖
型號項目辦公室在進行衛星產品保證大綱、產品保證要求、產品保證計劃以及衛星關鍵項目、關鍵重要部件、強制檢驗點清單等相關文件評審時,應要求上級用戶和各外協單位參會,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交流,讓各外協單位提出一些關于產品保證和保證管理的意見與建議,并對總體層面的產品保證要求等文件進行確認;以評審產品保證相關文件為契機,向各外協單位宣貫航天型號的產品保證工作方式和具體流程,并在評審后將正式稿分發至各外協單位參照執行。
型號項目辦公室在進行分系統、單機技術要求以及分系統、單機驗收大綱與細則評審時,應要求各相關外協單位參加,對研制過程中和驗收前所需要的工作進行逐一確認,并在評審后將正式稿分發至相關外協單位。在產品研制初期和研制過程中,型號項目辦公室不定期對各外協單位的產品保證信息傳遞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此外,對于一些首次承擔航天型號研制的單位,建議總體單位積極組織對其進行元器件、風險分析與控制、技術狀態管理等重點產品保證工作的培訓。
根據不同研制階段、載荷或平臺設備的特點對外協單位設置必要的質量控制點,可以大大提高產品保證管理效率。對衛星總體已確定的強制檢驗點和一些關鍵性的試驗、測試,如大功率電子開關真空微放電試驗,天線與展開機構的總裝、力學試驗、展開試驗和全功率輻射試驗以及固態發射機合成器真空微放電試驗,不論是幾級外協單位,型號項目辦公室均要與主管設計師一起全程參與并監督。
對外協單位產品的關鍵性工作予以跟產確認,可以減少后期出現問題的幾率。質量控制點(強制檢驗點)的設置應根據項目的特點,視其重要性、復雜性、精確性、質量標準和要求,結合相關操作環節、關鍵技術參數、操作順序等進行,并主要依據其對質量特征影響及危害的程度加以確定。
針對衛星可靠性要求高的特點,總體或上級單位應在研制過程中組織專項復查,以確保工作到位、無漏項,確保任務一次成功。

一是有效載荷分系統裕度設計確認。由型號項目辦公室產品保證經理牽頭,組織對有效載荷分系統功率耐受和抗微放電裕度進行確認,梳理有效載荷分系統微波鏈路相關參數指標,對各外協單位開展的工作進行審查。
二是載荷可靠性獨立評估。從保證關鍵產品可靠性與安全性的角度,重點對衛星天線、固態發射機及中央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工作進行獨立評估。組織業內同行專家展開獨立評估,幫助、協助各外協單位產品研制人員從指標的準確性,設計與分析的正確性,試驗與驗證的充分性,工藝與制造的穩定性以及預防措施的有效性等角度,識別出關鍵技術潛在風險,影響安全與任務成功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科學、合理且具體、細致的風險控制措施。
筆者認為,目前航天企業普遍采用的型號項目辦公室管理模式,值得在各級外協單位推廣。該管理體系的特點是型號項目辦公室受項目經理領導,內部設置專職的項目計劃經理、產品保證經理、總體主任設計師、計劃助理、產品保證助理/ 質量經理等職位,實現計劃、技術、產品保證人員集同辦公,負責對外協單位的信息傳遞和組織開展各項工作,人員相對集中,計劃、產品保證人員與技術人員(總體主任設計師)信息交換和溝通便捷、高效。
另外,參考ESA 的類似管理模式(如圖2 所示),衛星總體(主承包商)在項目建立后成立項目辦公室(PMO),并在項目辦公室中設立技術、產品保證、項目管理等若干崗位,對于由衛星總體(主承包商)外包出的分系統或單機項目,分系統或單機承制單位(分承包商)為便于與衛星總體(主承包商)的信息溝通,通常情況下也會建立PMO,固定崗位和人員職責,并制定相關產品保證文件進行執行,以確保產品保證工作的執行到位與信息溝通順暢。
對航天型號產品外協單位的產品保證管理是航天產品保證管理的關鍵一環,也是航天企業新時期發展需要解決的新課題。由于產品保證工作的全員性,承制航天型號的相關各方都應當通過堅持不懈的互相探索和實踐,在研制過程中加強適應航天型號的過程控制要求,并最終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航天特色,與各協作單位雙贏、多贏的產品保證管理道路。▲

圖2 ESA 的航天項目典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