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光輝
摘要:職業高中普遍開設“財務會計”專業,《財務操作》是其中一個重要且較難掌握的內容。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介紹了有效突破該部分難點的做法。
關鍵詞:財務操作;教學
會計案例教學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通過大量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不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實訓,而且可以從中總結出處理賬務的原則與方法、經驗與教訓,這些原則、方法、經驗和教訓能反映出特定時期會計活動的內在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學生就可以觸類旁通,應付各種復雜的工作環境,增強社會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會計案例教學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因為案例本身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案例分析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采用大量的真實事例作為分析的對象和內容。優秀的案例往往以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事實為依據,并將理論知識寓于案例中。通過案例分析,可以使大量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會計案例教學能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學生經過嚴格而系統的理論學習,其理論知識會掌握得比較全面,但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往往導致能力的欠缺。案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逼真、具體的情境,迫使他們去思考、分析、處理問題,從而使其得到實際鍛煉的機會。同時,案例教學本身也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分析與研討,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共事和溝通交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是適應會計教學特點的行之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賬務操作就是從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開始,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到編報財務會計報告為止。《賬務操作》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是《基礎會計》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對于賬務操作來說難點就是原始憑證的分析。通過分析原始憑證的內容、若干張原始憑證之間的關系得出經濟業務的內容,然后再填寫記賬憑證、登賬等。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幾個步驟。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擔任不同的崗位,負責不同的工作,一個人是出納,負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有關現金、銀行存款收付憑證的填制,一個人是會計,負責記賬憑證的填制,還有一個人是財務主管,負責總賬的登記,最后有一個學生負責往計算機里錄入。小組成員崗位互相輪動,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人員安排和輪動由財務主管負責。在分組時注意學生的搭配,學習成績有好有壞,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達到互相督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
2.教師要先給學生講主要的原始憑證所代表的經濟業務,即什么經濟業務用什么憑證,比如增值稅專用發票代表購入業務和銷售業務,普通零售發票代表日常采購業務,所有的發票都是由銷貨方填寫;入庫單代表材料驗收入庫;轉賬支票代表款項的支付、現金支票代表提取現金都是由付款方填寫;收據代表收到款項,是由收款單位填寫等等。主要的原始憑證的這些內容都要給學生講清,并讓他們記住。
3.分析原始憑證的內容,教師在講之前先讓學生弄清自己所代表的單位,也就是你是哪個單位的會計,這是分析會計主體,不同的會計主體,經濟業務的處理也不同。比如同樣是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是購貨方就要做購進業務,如果是銷貨方就要做銷售業務。分析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內容業務是某單位購入某某商品多少,單價是多少,數量是多少,金額是多少,稅率是多少,稅金是多少,或者是某單位銷售某某商品多少等。不同的原始憑證所代表的經濟業務內容要講給學生,并讓他們記清楚。
4.分析若干張原始憑證之間的關系,就是幾張憑證反映一筆經濟業務。比如,現在只有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代表購入材料,材料未到,款未付,或者銷售產品款未收;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一張收料單,代表購入材料,材料入庫,款未付,或者銷售產品款未收;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一張結算憑證,代表購入材料,款項以某種方式支付,或者銷售產品,收到結算憑證等等。總之,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原始憑證之間的關系,只要會分析原始憑證了,填寫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就沒有問題了。
5.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就是模擬再現經濟業務的發生,組織學生表演案例,在教學課堂中,通過學生的表演,模擬、再現社會情境。這種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案例的準備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這種方式直觀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是將學生分組,不同的組模擬不同的經濟業務,每組人數根據經濟業務的需要確定,每人模擬一個崗位,再有一名學生負責講解所發生的業務,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效果,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處理。
采用案例教學發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對經濟業務的認知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職業道德。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