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分解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2014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向各地下達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任務。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相比,各行業任務量與去年相比都有較大幅度增加。
不過,筆者認為,光有目標還遠遠不夠,我國落后產能之所以難以走出“越減越多”的怪圈,關鍵還在于“有形之手”過多介入所帶來的“體制性產能過剩”。
一方面,在政府主導下,目前淘汰落后產能多以大型企業兼并小型企業的方式進行,這樣的結構調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但理性地說,若沒有行政力量的介入,不少被兼并的小型企業很可能直接“死掉”。
另一方面,在淘汰落后產能和行業“洗牌”過程中,中央層面的政策由于主要針對宏觀領域調控,與微觀經濟活動相比往往滯后,但地方層面在落實上又多帶有自身利益訴求,忽視市場經濟規律。在大規模需求預期的刺激下,不少企業完成兼并重組后,不去消化淘汰落后產能,反而開足馬力充分釋放產能,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產能過剩的情況。
在筆者看來,想要真正解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決策層應逐步向市場放手,減少政策對行業發展和企業決策的干擾,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我國產業的升級換代。
(節選自2014年5月23日《上海金融報》,作者:潘晟 )
在礦業進入下行周期的今天,無論是買礦人還是賣礦人,都變得謹慎。
礦業低谷
在2014年北京礦業與投資高峰會上,中國罕王集團首席執行官潘國成表示,礦業的低谷期已經來臨,礦業市場未來可能要經歷一輪較大的調整。
根據五礦集團總裁助理王炯輝的介紹,2012年開始,產能過剩和需求下降造成工業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礦業公司市值不斷縮水20%到60%。潘國成認為,新一輪全球礦業市場下行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驅動因素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逐漸減弱,以及其在牛市期間的過度投資和擴張,很多大宗產品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鎳價一枝獨秀
礦業進入下行周期,但礦業公司的剛性成本卻不斷增加,這種成本背后,不光是礦石品位不斷下降導致的開采難度加大,還有重要礦產資源國修改礦法或調整礦業政策。
“印尼禁止原礦出口將給中國的鎳金屬產量帶來巨大沖擊,也必將導致鎳金屬供應的嚴重結構性失衡。”潘國成表示,短期內要補充鎳金屬缺口很難,這將催生鎳金屬價格持續上揚。他給出的預測數據顯示,基于供需關系和鎳冶煉的巨大資本投入要求,鎳金屬未來兩年每噸平均價格將在25000~27000美元區間波動,在未來6年內將處于22000美元以上,除非印尼紅土鎳礦原礦出口解禁。
(節選自2014年5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作者:張國棟)
近日,備受稀土行業矚目的稀土資源稅問題又被擺上日程。據悉,國家稅務總局、工信部、財務部等部委,正在著手醞釀再度提高稀土資源稅,具體比例仍在討論中。
有望保護大型企業
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表示,“如果資源稅提高,相應的企業成本就會增加,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價格。即便將來關稅和出口限制被取消,我國還是能夠依靠資源稅率來掌握稀土價格,控制話語權。”
“但從現狀來看,通過市場手段進行的整合仍存在問題,并導致想要實施的一系列后續政策無法執行。且央企和地方的中小企業很難步調一致。而通過提高資源稅政府也想對大型稀土企業進行保護,消滅小、散、亂的企業,以便集中治理。”有業內人士指出。
應加大打擊走私力度
也有觀點認為,提高稀土資源稅,從另一個側面會刺激走私的進一步盛行。“關鍵在于資源稅稅率具體提高的比例,另外就是,資源稅的執行力度是否能夠覆蓋到那些中小型稀土企業中。此外,我國稀土走私也一直是抑制稀土價格的重要原因,如果管控不嚴的話,成本增加很可能會加劇稀土走私的規模。所以,政府還應該配合打擊走私的行動,從兩個方面來保護我國的稀土資源。”有業內人士表示。
(節選自2014年5月22日《證券日報》,作者: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