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 菲

在六安市鄉鎮財政監督現場會上,與會人員觀摩學習霍邱縣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相關資料
2012年,安徽省霍邱縣財政收入首次跨過20億元臺階,財政支出實現47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專項資金、惠民補貼、民生資金等通過鄉鎮實現的支出近20億元,占總支出的近40%。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面對不斷做大的“財政蛋糕”,如何確保財政資金安全,特別是鄉鎮財政資金的安全,成為財政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霍邱縣財政局在2012年確立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促規范、三年上臺階”的工作思路,將財政監督工作的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通過強化鄉鎮財政監管,有效保護好這塊來之不易的“財政蛋糕”。
“監管不嚴、監督缺位、措施不力、制度不健全”,霍邱縣財政局局長李春對過去該縣鄉鎮財政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作出了這樣的概括。這些問題的存在,如同一道桎梏,拖住了鄉鎮財政工作的步伐。要解開束縛,必須探索出一條強化鄉鎮財政監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公共財政職能的不斷延伸,財政資金不斷向鄉、村傾斜,鄉鎮財政職能打破了原有的財政收支管理格局,管理和監督的內容也要求進一步科學化、精細化。在新形勢下建立規范有序的鄉鎮財政運行機制,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就地、就近的監管優勢,最大限度地確保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為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保駕護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春特別強調了當前加強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財政監督的關口前移,一步步將財政監督的觸角向鄉鎮、向基層延伸”正是霍邱縣財政局基于這一認識作出的科學決策。
第一步是健全機構,做到“六有”,即有機構、有人員、有場所、有制度、有方案、有經費。2012年,霍邱縣在全縣13個鄉鎮財政分局設立財政監督檢查室,其余19個鄉鎮財政所均明確一名財政監督檢查員。人員從當地財政部門現有干部中擇優安排;經費由縣財政局補貼,每年安排資金20 余萬元,加大對基層財政所(分局)軟硬件基礎設施投入,補貼鄉鎮財政監督工作辦公經費;具體業務受縣財政監督機構的指導。此外,為確保鄉鎮財政監督工作取得實效,成立以分管縣長任組長,縣監察、審計、財政、國地稅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鄉鎮財政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在縣財政局下設辦公室,負責鄉鎮財政監督的組織領導、檢查督導及協調保障工作。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財政監督工作領導小組,鄉鎮主要領導為組長,鄉鎮紀委領導為副組長,財政、農經、農技、民政等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本鄉鎮財政監督活動,具體協調本鄉鎮部門檢查、保障工作。
監督范圍較之以往也大大拓寬。具體來說,監督內容主要覆蓋四個方面:一是加強預算編制與執行監督,包括鄉鎮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基金收入、收入質量監督及鄉鎮財政支出執行情況監督,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執行的約束力。二是加強項目資金監督,將上級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納入鄉鎮財政日常監督范圍。從項目的申報、實施、監理、竣工驗收,直到資金報賬等各個環節實行全程監督,確保惠農惠民政策落實。加快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強化縣鄉溝通,讓鄉鎮及時掌握下達到本地的資金、項目信息,實地察看項目建設,監督資金使用,評估項目實施效果。三是加強債務管理監督,建立債務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化解歷史債務,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鎮債務。四是加強國有和集體資產管理,完善資產的購買、使用、處置及資產收益管理等規章制度,嚴防資產流失。
為確保監督效果,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強培訓,縣財政局多次召開鄉鎮財政監督座談會及培訓會,進行業務交流,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輔導,分析相關政策,解疑理論與實際中的差異,提升監督檢查人員業務能力。加強考評,年底將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納入全局目標管理,設立鄉鎮財政監督工作單項獎,在年初的財政工作會上進行表彰獎勵,切實增強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保障和激勵了鄉鎮財政監督工作高效運轉。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霍邱縣財政局深知,只有把好監督的關鍵環節和著力點,才能把鄉鎮財政監督工作開展得更扎實、更規范、更有效。在霍邱縣,縣財政監督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例會已經形成一項制度,專門研究解決鄉鎮財政監督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財政局有計劃地開展考察調研,掌握鄉鎮財政監督的第一手資料。在確定檢查項目時,緊緊把握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在充分考慮群眾訴求和反映的基礎上,積極向鄉鎮黨委政府匯報,確保黨政領導認得上、盯得住,營造良好的實施氛圍。
“檢查難,處理更難”是監督檢查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為使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和糾正,霍邱縣專門成立由紀委牽頭,財政、審計參與的審理組,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按照統一政策、集中定性、逐個處理的原則,根據部門職能依法處理處罰和追究責任,情況嚴重的,立即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一方面幫助被檢查單位分析原因,指導被檢查單位完善內控制度,強化制度執行,建立長效機制,增強監督對象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不斷完善財政管理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嚴密操作程序,實現了由“檢查型”監督向“管理型”監督、由“處罰型”監督向“服務型”監督的良性轉變。
“鄉鎮財政監督要做到規范操作,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制度建設很重要。”財政局局長李春強調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他向記者介紹,縣財政局在考察學習山東、江蘇等地經驗基礎上,結合實際,出臺了《霍邱縣鄉鎮財政監督暫行辦法》,制定了實施方案、操作規程、考評細則等配套文件,統一檢查流程、統一檢查規則、統一檢查紀律,并編印成冊,確保了鄉鎮財政監督工作有章可循。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室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從選項、審批、委托、查證到最后的處理,均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做到取證規范、資料齊全,保證了監督工作的合法、合規。
“對于鄉鎮財政監督工作,我最大的感受是:縣財政局將財政監督工作的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能夠及時地發現并查處違規違紀問題,辦了我們想辦而不能辦的事,支持了鎮里的中心工作,我們非常滿意。”一位鄉鎮領導對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新的工作思路已經實施兩年,“促規范”的效果已經顯現。2013年的一組數據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數據顯示,2013年,全縣32個鄉鎮共申報檢查項目51個,批復51個,共檢查項目51個,涉及土地流轉資金獎補項目6個,種糧大戶獎補資金項目資金21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9個,低保資金7個,五保資金7個,村醫醫療衛生服務補助資金1個,資金總額1.86億元。通過檢查共審查核減資金112.2萬元,收回獎補資金261.5萬元,給予黨紀政紀處分5 人。“我們通過對查出問題的嚴肅處理,給違法違紀行為以極大的震懾,使財政資金‘看得見、管不著’的弊端徹底扭轉,得到了鄉鎮黨委政府及廣大群眾的好評,有力發揮了財政監督為全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職能作用。”霍邱縣財政局監督檢查股股長潘光亞欣慰地對記者說。

霍邱縣財政局新店財政分局是該縣設有財政監督檢查室的13個財政分局之一,對于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發揮的作用,新店財政分局負責人吳成貴感觸也很深:“鄉鎮財政監督的優勢在于其接近資金使用的第一線,能夠把資金的使用效益反映完整,能清楚掌握財政資金在運行過程中是否安全合規。通過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既能保護廣大基層干部,又能維護群眾利益,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