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劉明中
青春是青澀的,它允許犯錯誤,因為還有改正錯誤的時間。在湖北采訪時,記者遇到的幾個財政監督系統的年輕干部,有的是初出茅廬,有的是剛從別的財政管理科室轉到財政監督專職機構……
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她)們對財政監督工作都有著極大的熱情和為之付出的努力;而這,也許正是財政監督事業蓬勃發展、不斷向前的原動力之一!
在湖北宜昌市財政局監督檢查局一間辦公室內,趙晗正在電腦上看著一次檢查中的工作底稿,并不時與一張紙質表格對照著什么。
“我這是在將上次檢查中的工作底稿和標準格式的工作底稿進行對照,以便盡快地熟練掌握怎么寫工作底稿。”趙晗抬起頭,回答著記者的詢問。
20 多歲的趙晗,才從宜昌市夷陵區財政局考到市財政局監督檢查局不到一年。之前,她從事的是社會保障財務管理。
到市財政監督局來工作之后,她最大的感覺是:財政監督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工作,需要了解財政局各管理科室的業務工作乃至全局業務管理工作的運轉過程。
“來監督局的工作經歷告訴我,我們還是需要多磨練。”她用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來為她的這個結論作了注腳:
去年底,她和局里的向科長一起,到一家金融機構進行檢查,事先開具了單位介紹信。到了這家單位后,接待人員問他們倆有沒有行政執法證。她有點懵,但也只能老老實實地回答對方說:還沒有辦。接待方見她沒有執法證,就說,我們只按規定接待“雙人雙證”(指最少由兩人組成的檢查組、兩人都得有行政執法證)。向科長出示了介紹信和自己的執法證,并解釋說她沒趕上辦理執法證,但有介紹信。
她向記者解釋說:“執法證是五年辦一次,2010年局里統一辦理執法證時,我還沒到市財政局,所以就沒趕上辦理。我解釋完這一情況后,對方還是很配合我們的工作。”

正在開展工作的湖北省宜昌市財政監督監察局工作人員趙晗

正在開展工作的湖北省宜昌市財政監督監察局工作人員王曉迪
趙晗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檢查和被檢查雙方都很重視程序的合法、公正,對此要求很嚴格。“一絲一毫也馬虎不得啊!”
和她年齡相仿佛的王曉迪,來宜昌市財政局監督檢查局之前,在宜昌市下轄的五峰縣財政局行資股工作。“來到市財政局監督檢查局不久,我就‘有模有樣’地參加檢查了。”王曉迪對這一變化感到有點適應不過來。她向記者講起了她第一次參加監督檢查時的情景:
到被查單位查了近一周的賬,遇到了許多不懂的問題,都是用筆記下來,請教和她同一個檢查組的同事胡科長,這些賬務處理是否違規違紀?
“胡科長結合自己的經驗,很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問題,并教給了我很多實用的、書本上沒有的檢查方法,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感慨之余,王曉迪高興地對記者說,這項工作能學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對自己的成長很有利。
“雖然說財政監督部門不管資金,在財政局內不是所謂的 ‘主流部門’,但我不后悔到監督檢查局。”王曉迪真誠地說。
在湖北當陽市財政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與監督檢查局合署辦公。“我們也是財政監督人,同樣履行著財政監督的使命。”面對記者的詢問,當陽市財政局投資評審中心職員曹慧平靜地說。
該中心現有人員9名,平均年齡約35 歲,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青年突擊隊”。一張張圖紙、一筆筆數字、一份份報告,見證著他(她)們辛勤耕耘的汗水,見證著他(她)們的青春與激情演奏的一曲曲蕩氣回腸的交響樂章。
在當陽市財政局整棟安靜的辦公樓中,就數投資評審中心這一層“最熱鬧”:這邊是去工地的同志們剛回來,那邊是核對工程量的同志又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爭議上了;這邊來評審的單位拿著評審報告剛出門,那邊又有單位夾著圖紙和資料進門了;這邊工作的同事敲著鍵盤打著報告、點著鼠標軟件畫圖,那邊的打印機馬不停蹄地吐出紙張。話語聲、腳步聲、鍵盤聲、打印聲交織成一片,交織成了一曲動聽的勞動進行曲。
每年,經該中心工作人員之手的項目近三百個之多,每個項目他(她)們都必到現場,有的甚至一個項目都要跑兩三次。夏天,要冒著酷暑;冬天,要頂著嚴寒,每年數百次的踏勘把他(她)們鍛煉成了堅強的戰士。
再難走的路,也要前行;再惡劣的天氣,也要起航,沒有一個人有絲毫的遲疑和退縮。加班加點也是家常便飯。
“曾記得因為一個項目急于招標,我們全體成員連續七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如此大的工作強度,一般人還真難以忍受,但我們堅持了,完成了。”曹慧回憶著,臉上露出堅毅的神情:對于這份工作,我們無怨無悔,只要我們給社會帶來的收益大于付出,我們都覺得“值”。
有人曾經向他(她)們粗暴地吼叫:“評審價格這么低,我們做不起,你們去做。”也有人曾跟他(她)們說:“干嘛那么較真,我們干工程不容易,少減一點,反正都是國家的錢。”
是的,從財政投資評審人員手中計算的一分一厘都是國家財政資金,可那一分一厘的錢不是我的,不是你的,是每一位納稅人的。
有了這樣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財政投資評審人員手中的筆,有如千鈞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