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雪娟
“在還沒確定具體項目之前,蜜兒餐曾經是我們考察的一個樣板。”2013年12月16日,在“2013公益趨勢論壇”晚宴上,壹基金傳播部副總監姚遙說出這樣一番話,讓NU SKIN如新大中華品牌傳播部副總裁盛子人頗感意外。眾所周知,作為國內最具公信力的慈善組織之一,壹基金推出的“溫暖包”、“愛心跑”等公益項目深入人心,一般的公益項目很難進入壹基金的法眼,成為它的“范本”更是難上加難。到底“如新受饑兒滋養計劃”是如何做到的呢?
據姚遙介紹,此前壹基金在探索具體的公益項目時,兒童餐飲服務是其思考的方向之一,“如新受饑兒滋養計劃”的“蜜兒餐”在兒童營養救助領域頗有獨到之處,自然成為其參考標準之一。他本人曾系統化地了解過“如新受饑兒滋養計劃”的具體實施細節,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饑餓救助計劃,而是以其獨特的“獲得教育——創造就業機會——解決饑餓問題”的全方位救助鏈,通過創新、可持續的方式,同時解決貧困和饑餓兩個問題,從多方面讓受助對象獲得改善生活的能力。不管是其科學化研究、標準化流程,還是調動經銷商伙伴參與公益事業的熱情,都有諸多值得國內公益組織學習之處。
在過去的十年間,NU SKIN在全球發放了3.4億份“蜜兒餐”,幫助遭受饑餓之苦的兒童獲得成長必須的營養元素,并憑借這個項目在全球獲得諸多榮譽。對于NU SKIN如新而言,政府機構、權威媒體,以及公益組織授予的獎項,都是對“蜜兒餐”已取得成績的肯定,這些統統轉化為動力,激勵它繼續將此項目推廣落地。而成為壹基金——這家國內最具公信力的公益組織的參考項目之一,則從更深的層次印證了,在為其他公益項目提供借鑒的過程中,“蜜兒餐”的可復制價值非比尋常。
那么,這條“范本之路”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在結合“2013公益趨勢論壇”各家觀點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蜜兒餐”長久以來堅持的價值理念,其實都與當下的公益大趨勢不謀而合。
理性·專業·有效
“免費午餐”的成功推廣,確實讓不少貧困地區的兒童吃上了熱乎乎的可口飯菜。但在很多情況下,因受場地、人員、衛生等條件限制,“免費午餐”往往變成了方便面、火腿腸、小面包等快餐食品。這引發了很多公益人士思考,為什么在飛機餐可以做到定期換新的年代,我們的公益食品卻一如既往地單調、缺乏營養?如何才能做到“吃飽”、“吃好”一步到位?對此,“蜜兒餐”給出的答案是“理性、專業、有效”。
何為理性?在由《南方都市報》、《中國財富》、九方馬管理顧問機構共同舉辦的“2013公益趨勢論壇”上,包括免費午餐和大病醫保發起人鄧飛等諸多公益領域的意見領袖認為,大量公益浪費現象的存在,讓人們逐漸意識到,做公益僅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拒絕公益浪費,倡導理性公益”必定成為未來的公益趨勢之一。在“如新受饑兒滋養計劃”的操作過程中,NU SKIN如新并沒有將“蜜兒餐”送到貧困地區的家庭,而是針對不同地區通過不同的專業慈善機構,將“蜜兒餐”送到學校,以此吸引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和未來自力更生的能力,以便日后永久脫離貧窮,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家人,為社會做貢獻。
何為專業?“蜜兒餐”由NU SKIN如新和美國加州大學營養專家聯合開發,其中不僅有大米、谷物、豆類,還有二十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專門針對兒童的成長發育研制,相比方便面之類的快餐食品,蜜兒餐有更高的營養價值。
何為有效?一方面,“蜜兒餐”幫助貧困地區的饑兒獲得營養,接受教育;另一方面,NU SKIN如新在貧困地區建立“蜜兒餐”生產基地,通過采購當地食材,省去生產供應鏈的中間環節,降低物流、倉儲和損耗成本,更幫助當地農戶提升管理水準,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當地經濟和民生發展。
創新·可持續
在經歷了幾次大災大難之后,當下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組織熱衷于公益事業,但不管是汶川的“五年未拆封包裹”,還是“希望小學變養豬場”的新聞,都意味著,捐錢捐物式的公益行為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公益需求,挖掘可持續的創新項目才是公益事業的大勢所趨。作為“2013公益趨勢論壇”創始人,九方馬管理顧問機構董事長王萬軍認為,抓住公益發展趨勢,前瞻性地規劃公益項目,才能讓公益項目更有效益。目前,公益可持續發展模式有多種形式,簡單易復制的公益模式,就是一種值得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秉持“善的力量”企業理念,NU SKIN如新一直以來所倡導的公益項目,不管是改善貧困兒童營養狀況的“如新受饑兒滋養計劃”,還是幫助汶川災民重獲新生的“如新5·12小額信貸基金”,以及關愛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都不是只解一時之急,而是長期、可持續的公益項目。
緊密結合微公益
作為“2013公益趨勢論壇”的嘉賓之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認為,目前,移動互聯網正在顛覆互聯網,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推動網絡捐贈,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參與到捐款中來,已經成為大趨勢。
慈善從來不是富人的專利。事實上,慈善的真正力量和主體是普通民眾。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微公益越來越受到重視,“涓滴之水,終能匯流成河”,通過匯集民間微小的力量,創造了一個個公益奇跡。
或許對于很多人而言,作為一種剛剛興起的理念,“微公益”聽起來還有些陌生,但是對于NU SKIN如新的每一位員工和眾多事業伙伴而言,作為肩負著“善的力量”企業使命的傳承者與踐行者,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行動詮釋著何為“微公益”。
相比其他行業,直銷行業從業者身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人熱情,積極樂觀,渾身充滿正能量。受“善的力量”核心文化價值的影響,NU SKIN如新的每一位員工、經銷商和業務員不斷將這種正能量進行傳遞。
據悉,截至2013年11月底,NU SKIN如新大中華區創造超過1億人的微笑(意為每幫助一個人就創造一個微笑),捐款數額超過1.2億元,捐贈物資金額超過5.6億元,志愿者服務時間超過5.3萬個小時。現在,因為他們“根本停不下來”的公益熱情,這一記錄時刻在被刷新。
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全球化、資訊化時代,只有牢牢把握社會發展趨勢,才會讓公益活動更有效。為什么“如新受饑兒滋養計劃”是一種趨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盛子人在“2013公益趨勢論壇”所說的這句話,或許是其成為范本的秘訣所在。談及未來,盛子人認為,公益不僅需要善意的初衷,還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需要企業、公益團體要有更長遠眼光的睿智。“不管怎么樣,我們都知道公益沒有盡頭,唯有我們大家努力才能積小善成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