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輝,劉明磊,葉玉枝,朱曼迪
食積,又稱積、積滯。《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記載的“食不消候”“傷飽候”,概況本病為飽食傷脾,脾受寒涼而引起的脾胃疾患[1]。《證治準繩·幼科》認為積有虛實之分:“小兒宿食不消者,胃納水谷而脾化之,兒幼不知撙節,胃之所納,脾氣不足以勝之,故不消也。”其意在于既有乳食過量,超越脾的運化功能而致宿食停滯,亦有脾胃虛弱,不能勝任正常的運化功能而致乳食內停,成為宿食,前者為實證,后者為虛中夾實證。治療小兒食積,實證以消食化滯為主;虛中夾實證治以消食健脾,消補并施。中醫對小兒食積的辨證施治具有明顯優勢,現報道如下。
治療小兒食積,首先應分清證型。(1)乳食內積者,臨床常見乳食少思或不思,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或有噯腐惡心,嘔吐酸餿乳食,夜臥不寧,煩躁哭鬧,低熱,肚腹熱甚,大便穢臭,舌紅苔膩等,治宜消乳消食、化積導滯,方選消乳丸、保和丸加減。(2)脾虛夾積者,臨床常見神疲乏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不思乳食,腹滿,喜伏臥,嘔吐酸餿乳食,夜寐不安,大便溏薄,夾有乳片或食物殘渣,舌淡紅,苔白膩,脈細弱或細滑等,治宜健脾助運、消補兼施,方選健脾丸加減。唐莉珍[2]認為營養過剩是當今社會患兒的主要因素,且多傷于肉食,為食滯,以幼兒及兒童居多,而嬰幼兒乳滯較少見,且脾實證較脾虛證多見,故臨床治療應注重消食導滯法。
推拿有調整臟腑,改善氣血的功能,推拿治療小兒食積,極具中醫特色,且操作簡便,易于患兒接受,其療效確定,是臨床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乳食內積者,治宜消食導滯,臨床可選脾經、大腸、腕陰陽、四橫紋、腹、臍、七節骨等穴,可用直推法、分推法、摩法、掌根揉法等推拿手法進行施術[3]。其具體操作方法及要求:(1)清補脾經: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指端至指根來回直推,約300次。(2)清大腸:患兒食指橈側緣自虎口向指尖直推,約100次。(3)分推腕陰陽:兩拇指自掌后橫紋中(總筋)向兩旁分推,約100次。(4)推四橫紋:位置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使患兒四指并攏,在穴位上橫向來回直推,約50次。(5)摩腹揉臍: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沿順時針方向掌摩或掌根揉法,持續數分鐘。(6)推下七節骨:用拇指橈側面自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直推,約100次。脾虛夾積者,治宜健脾消食,臨床可選脾經、腕陰陽、四橫紋、腹、臍、脊柱等穴,可用直推法、分推法、摩法、掌根揉法、運法、捏法等推拿手法進行施術。其具體操作方法及要求:(1)補脾經: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約300次。(2)分推腕陰陽:兩拇指自掌后橫紋中(總筋)向兩旁分推,約100次。(3)推四橫紋:位置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使患兒四指并攏,在穴位上橫向來回直推,約50次。(4)摩腹揉臍: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沿順時針方向掌摩或掌根揉法,持續數分鐘。(5)分推腹陰陽: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拇指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約200次。(6)捏脊: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施術時患兒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每捏3次提1下,稱“三捏一提法”,捏3~5遍。黃小琴[4]采用的方法是仰臥位:順時針摩腹2 min,中脘、天樞、神闕各2 min,分腹陰陽,拿肚角3~5次,補脾土,揉板門500次,推掐四橫紋200次;俯臥位:捏脊50~100次,從上往下推20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102例患者治療1~3次痊愈。
楊春梅等[5]用保和丸結合捏脊治療小兒食積45例,保和丸具有消食和胃,清熱祛濕的功效,捏脊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二者結合共奏健脾和胃,消積除脹,調和氣血之效,總有效率達96%。
此外,治療小兒食積還應加強預防與調攝。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發育不完善,故除治療外,也應重視預防和調攝,則能更好地預防本病的發生。小兒食積日常預防、調攝常需注重以下幾點:(1)嚴格控制乳食,禁食生冷肥膩;(2)定時定量進食,乳食宜新鮮、易消化并含豐富營養;(3)有嘔吐者,給予生姜汁數滴或少許糖水飲服;(4)平時應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便秘者,給予蜂蜜10~20 mL沖服;(5)腹脹痛者可揉摩臍部,脾虛者可灸足三里。
綜上所述,中醫對小兒食積的治療、預防與調攝的方法各具特色,尤其是運用中醫理論所采取的辨證施治、推拿療法及內外合治極具中醫特色,其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
[1]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92-193.
[2] 唐莉珍.小兒食積發病及治療[J].中醫藥學刊,2004,22(11):2142.
[3] 俞大方.推拿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15-216.
[4] 黃小琴.推拿治療小兒食積的體會[J].按摩與導引,2002,18(6):55.
[5] 楊春梅,祿林,蔣天秀.保和丸結合捏脊治療小兒食積45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