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蕾
我院2013年第二季度不良反應報告及分析
楊亞蕾
目的為了解本院阿霉素 (ADR)發生的基本情況, 促進ADR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 同時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以Excel電子表格形式, 下載本院2013年4~6月ADR報告表,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不良反應中, 抗菌藥物與中成藥制劑的比例最高。結論需加強規范抗菌藥物和中成藥制劑的使用, 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藥品不良反應;抗感染藥物;中藥注射劑
為了解本院ADR發生的特點及規律, 促進ADR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 同時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對2013年4~6月本院臨床醫師、護士、藥師上報的79例ADR報告進行總結與分析。
資料來源于本院臨床藥劑科收集的2013年第二季度的ADR報告79例。對上述報告按患者性別、年齡、引發的ADR的藥品種類、給藥途徑、ADR涉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2. 1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 在79例ADR報告中,男35例, 女44例。年齡最小者1歲, 最大者93歲。其中年齡1~18歲的患者18例(22.8%);18~29歲的患者共9例(11.4%);30~40歲的患者共15例(19.0%);41~59歲的患者共19例(24.1%);60歲及以上的患者共18例(22.8%)。
2. 2ADR嚴重程度分布 一般類型的ADR報告有77例(97.5%), 嚴重的ADR有2例(2.5%), 無死亡病例。嚴重的2例ADR分別是養血生發膠囊和天麻首烏膠囊引起肝損害1例, 丹紅注射液引起高熱、寒戰1例, 通過治療均好轉。
2. 3藥物種類及分布 79例ADR所涉及的種類有抗感染藥物、中藥制劑、營養維生素類、改善腦循環、抗風濕藥、免疫增強藥、抗腫瘤藥、抗心絞痛藥、補鐵、婦科用藥、解熱鎮痛藥、生物制品、止血藥等。其中抗感染藥物共有17種, 病例數32例, 占總病例數的40.5%;中藥制劑共有18種,病例數22例, 占總病例數的27.8%;營養、維生素類共有5種,病例數16例, 占總病例數的20.3%;改善腦循環類藥物4種,病例數4例, 占總病例數的5.1%;抗風濕藥、免疫增強藥、抗病毒類藥物各有2種, 病例數均為2例, 各占總病例數的2.5%;其余種類藥物均只有1例。
2. 4引發ADR的給藥途徑 引發ADR的給藥途徑比例最高的是靜脈給藥, 共發生57例, 占總病例數的72.2%;其次是口服給藥, 共20例, 占總病例數的25.3%;肌內注射和局部給藥各1例, 分別占總病例數的1.3%。
2. 5ADR不良反應類型及臨床表現 ADR不良反應類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皮膚及附件的損害共40例, 占總病例數的50.6%, 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皮疹、麻疹、皮炎、灼熱、痛、瘙癢、局部腫脹、面部浮腫、臉潮紅、靜脈炎等;其次是消化系統反應共27例, 占總病例數的34.2%, 臨床表現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心血管系統的反應有 8例,占10.1%, 其臨床表現有心悸、胸悶;輸液反應有7例, 占8.9%,其臨床表現有發熱、畏寒、寒戰;神經系統反應有5例, 占6.3%, 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口干。
根據統計結果79例ADR報告中大部分為一般類型, 嚴重的ADR較少, 只有2例且轉歸較好。①發生ADR的女性多于男性, 年齡41~59歲的患者的發生幾率最高, 其次是0~18歲和≥60歲的患者, 提示未成年和中老年患者的ADR發生率較高;②ADR所涉及的藥物品種比例最高的是抗感染類藥物, 其次是中藥制劑(兩者共占ADR的68.3%);報告中靜脈滴注給藥引發的ADR最多, 臨床表現以皮膚及附件損害最多, 其次是消化系統的反應。
綜上所述, 建議臨床醫生在用藥時一定要嚴格掌握用藥的指征;藥學部加強對中藥注射劑的質量監測, 加強兒童及老年人用藥過程的監測, 把好藥品質量關, 避免或減少ADR的重復發生, 保障人體用藥安全, 維護人民身體健康, 提高醫院醫療質量與專業水準。
[1] 全丹雄, 李奕良. 我院2010年第三季度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及分析.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7):135-136.
[2] 吳荔芬, 李秀霞.我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評析.齊魯藥事, 2008, 27(4):252-254.
[3] 宋立剛, 閔昌敏. 2004年第四季度用藥安全提示.天津藥學, 2005, 17(2):46-47.
2014-08-01]
450000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