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的康復護理探討
張艷
目的對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護理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 探討分析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護理的臨床要點, 以期護理質量得到提高。方法350例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 針對具體病情選用相應護理措施, 給予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康復訓練等護理措施, 評價護理干預效果。結果患兒治愈出院255例, 89例有效, 6例無效, 總有效率達到98.3%。結論系統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在改善生存質量和促進早期康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護理;康復
小兒腦癱是臨床常見的由各種原因產生的一種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 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中樞性運動障礙、智力低下、聽力障礙、語言障礙和姿勢異常等[1]。作者對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護理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 現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治療的350例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 經臨床癥狀、體征、腦電圖和腦CT等檢查確診, 符合朱鏞連[2]著《神經康復學》中關于小兒腦癱的診斷和分型標準, 包括男250例, 女100例,其中200例年齡≤6個月, 117例年齡6個月~1歲, 33例年齡1~3歲。最短病程2個月, 最長病程7個月。根據病情需要給予患兒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康復訓練等護理干預措施。
1. 2護理措施
1. 2. 1基礎護理 腦癱患兒由于自身的抵抗力不高, 應當同感染者分開居住, 按照醫院感染要求預防交叉感染;囑咐患兒和家屬適當通風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定期紫外線消毒, 常規1次/d, 采用濕式清掃或消毒液等方式擦拭地面進行消毒;起居按時, 注意休息, 適當曬太陽, 禁止到公共場合玩耍, 囑咐家屬讓患兒多喝水。
1. 2. 2飲食護理 選擇食物應營養豐富, 且易于消化和吸收。多食用瘦肉、乳類、蛋、肝及新鮮水果和蔬菜。在進食過程中體位擺放必須遵循抑制肌肉張力升高這一原則, 使不必要的非自主運動以及異常姿勢得以避免。若患兒有進食困難, 可選擇半坐位, 使頭向前稍屈[3]。
1. 2. 3心理護理 痙攣型腦癱患兒的運動能力存在障礙,其肌肉張力較高, 伴有不同程度的姿勢異常, 患兒與外界接觸較少, 極易導致患兒產生自卑、孤獨心理, 表現為自信力不足。因此, 患兒家屬和醫護人員應延長與患兒接觸時間,強化肢體交流, 鼓勵患兒主動運動和交流, 醫護人員積極營造愉快輕松的氛圍, 最大程度提高干預依從性和干預效果。
1. 2. 4家庭康復的護理指導 多數痙攣型腦癱患兒處于不同程度的亢進伸張反射狀態, 若干預措施不當, 則嚴重影響康復效果。因此, 在醫護人員干預基礎上鼓勵患兒家屬參與康復治療, 最大程度提高患兒的干預效果。囑咐患兒家屬掌握正確的抱姿, 具體包括一手托住患兒臂部, 另一手扶住患兒背部, 豎立狀態在懷中。抱患兒時應適當分開雙腿, 分別擱置于抱者一側髖部的前后側, 或者兩側髖部, 最大程度實現對收肌痙攣牽張的目的。正確臥位姿勢的指導:側臥位能夠對原始姿勢反射產生抑制, 從而改善患兒的痙攣肌張力,俯臥位康復訓練適合嚴重屈曲型痙攣患兒, 在胸部置一頸枕,然后伸出雙臂, 當頭部向前轉動或抬起訓練時將枕頭抽去。
1. 2. 5中藥熏蒸護理 使用醫用智能氣療儀將中藥蒸汽液(伸筋草、當歸、杜仲、雞血藤、白芍、透骨草、川牛膝、木瓜、紅花、柜子、葛根各10 g, 按照中藥煎煮方法取中藥濃縮液)放入添加盒中, 按照操作規程控制熏蒸溫度, 每次治療時間不超過30 min, 治療結束后立即到洗浴室進行溫水淋浴, 常規休息15 min左右回到病房, 1次/d, 每個療程15次, 連續2個療程間隔1周。
1. 3療效評定標準[4]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 采用Ashworth評定量表評價康復護理效果, 患兒肌張力恢復正常, 上下肢功能接近正常小兒者為治愈;患兒肌張力降低1級或以上者為有效;患兒肌張力無增加者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35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中, 治愈出院患兒255例, 有效8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達到98.3%。
腦癱患兒中大約60%~70%為痙攣型, 以伸張反射亢進、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要特征, 而過強的伸張反射性的收縮嚴重影響患兒的運動功能和姿勢, 不能大范圍進行關節活動, 從而產生痙攣性感覺, 尤其是下肢, 經常表現出腱反射的亢進、尖足和膝關節的屈曲痙攣等[5]。隨著現代康復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 多數學者證實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改善腦癱患兒的預后。作者對痙攣型腦癱患兒給予常規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家庭護理和中藥熏蒸護理等綜合護理措施, 基礎護理能夠保證生命體征, 心理護理能夠提高護理干預依從性, 飲食護理能夠保證營養供應, 中藥熏蒸護理能夠激動組織細胞受體參與新陳代謝, 達到治療目的。如果做到盡早診斷, 則會收獲更好的治療效果。而科學、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能夠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縮短治療進程。雖然痙攣型小兒腦癱治療的難度大, 且病程長, 然而在早期如果可以及時正確診斷, 同時選擇有效科學治療方法以及針對性的護理康復措施, 則能夠使其運動功能得以改善, 異常姿勢得以糾正, 最終使患兒生存質量得以提高。
[1] 歷虹, 陳雨, 孔祥穎, 等. 小兒腦性癱瘓的康復護理研究現狀.中國傷殘醫學, 2011, 19(6): 79-80.
[2] 朱鏞連.神經康復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3:450.
[3] 岳亞軍, 劉欣.中藥熏蒸結合康復訓練痙攣型腦癱下肢功能33例及護理.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4, 12(9):113-114.
[4] 陳秀潔.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185-189.
[5] 余正琴, 呂復莉, 唐久來.水療治療小兒痙攣型腦癱的療效評估與護理.安徽醫學, 2014, 35(1):121-122.
2014-08-21]
450012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