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美
淺談中醫臨床飲食護理
王麗美
中醫有“藥食同源”之說, 因此很重視飲食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食物本身亦有四氣五味之異, 故其可調整機體寒熱虛實、陰陽平衡。正確的利用飲食調護, 不僅可以提供營養, 促進康復,而且有重要的輔助治療, 甚至治療作用。
飲食;調養;中醫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越來越重視食物與健康的關系, 各大電視媒體也參與其中, 各類醫藥健康節目紛紛評說, 作者在臨床中經過整理將結果報告如下。
1. 1膏粱厚味 主要指肉、禽、蛋、乳品類食物。肉類主要是肥肉、豬頭肉、豬肝、豬心。肥生痰濕, 頭、肝、心屬陽臟, 陽盛火旺忌食[1]。牛羊肉性溫熱, 虛寒證相宜。禽類包括雞鴨等, 其雌雄有別, 雄屬陽, 易動而散故誘發;雌屬陰,多靜而凝故易凝聚。乳品牛羊乳偏濕, 馬乳偏涼, 應根據病性寒熱選用。
1. 2魚腥鮮發 魚腥指魚、蝦、蟹以及其他水產品, 鮮發主要指蘑菇、筍類、咸菜、芥菜等。這類食物具誘發、動風的作用。習慣上認為海鮮較河鮮更甚。臨床需催乳時補陰選用龜、鱉, 補陽用海參、淡菜, 化痰軟堅用海蜇、海帶, 祛風解毒食蛇肉。
1. 3生冷瓜果 主要指瓜果梨桃類水果及冷飲、涼菜等。陽熱亢盛之癥宜食, 脾胃虛寒之癥不宜進食, 部分瓜果可用作輔助治療。清熱解毒:綠豆湯、蓮子、藕、西瓜、黃瓜。生津解渴:橘子、梨、西瓜、番茄、茶、酸梅湯、菠蘿汁。利尿消腫:赤豆湯、西瓜汁。
1. 4醇酒醋茶 曲酒、燒酒、啤酒、米酒、果酒、藥酒等,一般來說, 飲酒過量對身體是有害的, 但少量飲酒可增進食欲、增強體質、預防心血管疾病, 藥酒因含藥不同, 而各有不同的功效主治。
2. 1飲食與疾病 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 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各走五臟, 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食物的性味應與疾病的屬性相適應, 否則會引起反作用而影響治療。根據患者體質、病癥的不同, 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 以達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寒之”的飲食調養配合治療的要求。
2. 2飲食與藥物 食物和藥物都有四氣五味之性, 在臨床功效主治上亦有協同和相悖的不同。協同者有輔助加強治療作用, 如赤小豆配鯉魚可增強利水作用;當歸加羊肉生姜可加強補血作用。相悖相克者可削弱藥物的療效, 如人參忌蘿卜、白術忌桃、李、大蒜, 蜂蜜忌蔥、黃連等。
2. 3食物之間 食物的性味各不相同, 有互相協同作用, 亦有互相克制作用[2]。性能相同相使者, 食之有益可加強調養作用, 如羊肉得生姜, 二者相互協同, 加強了溫補作用, 可治療虛寒性腹痛。食物間相互克制有二種情況, 一種是利用食物間性能的相克, 緩其大寒大熱, 對人體有益, 如水產大都為寒性, 加蔥姜同煮, 以辛溫而調其寒;一種是食物之間性能各不相同, 發生矛盾, 有害身體健康, 一般認為蟹與莧菜不宜同食。
患者飲食是由醫生根據病情需要確定的, 按照醫囑的飲食種類和宜忌嚴格執行, 不隨意變動。發現不符或違背醫囑要及時糾正, 以免飲食不當影響疾病康復或加重病情。
3. 1開飯前30 min, 停止一切非急需的治療與檢查, 有組織、有計劃地做好飯前準備工作, 協助患者洗手, 將一切污物收集整理干凈, 使環境整潔, 以和諧氣氛, 保證患者有良好的情緒, 促進食欲。
3. 2開飯時, 護理人員應協助配膳員開飯, 縮短開飯時間,保證患者吃到熱飯、熱菜、熱湯。注意觀察患者進食情況,鼓勵患者吃飽吃好。餐后應漱口或飲小量開水, 保持口腔清潔。
3. 3巡視檢查患者的飯菜有無遺漏、患者的胃口如何、飲食習慣如何、有何要求, 及時與營養室溝通聯系。
3. 4開飯完畢, 協助重病患者、不能自理者洗刷碗筷等餐具。作為醫護人員, 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 觀察患者的病情,適時調整護理計劃, 對癥下藥, 但不應該過度使用醫藥, 避免患者產生藥依賴, 應當以增強患者機體的抗病能力為原則,以科學有效的食療為基礎, 打開患者的胃口, 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1] 馬綱, 柴可夫, 谷英敏, 等.加強食材學研究完善中醫食療學理論體系.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1, 29(2):300-302.
[2] 馬金迪, 金玲玲, 楊陽, 等.中醫辨證施護飲食調理干預老年病患者50例臨床觀察.河北中醫, 2014(1):150-151.
2014-08-01]
133700 敦化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