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玉敏
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臨床特點分析
舒玉敏
目的 探討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臨床特點。方法 90 例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作為觀察組 ,同期 90 例剖宮產普通型前置胎盤孕婦作為對照組 ,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產后出血量 , 統計兩組胎盤植入發生率和子宮切除率。結果 觀察組胎盤置入占據 43.3%, 子宮切除為 18.9%, 對照組則分別為8.9% 和 2.2%,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在手術時間和產后出血量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臨床醫生應當掌握好剖宮產特征 , 盡量減少剖宮產 , 以降低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 , 確保孕產婦生命安全。
兇險型前置胎盤;胎盤置入 ;產后出血;剖宮產
兇險型前置胎盤是在臨床瘢痕子宮基礎上而出現的一種前置胎盤類型。近年來 , 隨著國內宮產率的逐漸上升 , 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1]。其中高胎盤植入率以及產后出血是其兇險性的兩個重要表現。本院自 2011 年 8 月~2013 年 8 月共收治了 90 例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 , 現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 , 以期提高對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認識 ,為臨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 2011 年 8 月 ~2013 年 8 月收治的 90 例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為研究對象 , 作為觀察組 , 年齡24 ~43 歲 , 平均年齡 (29.8±3.5 )歲 , 孕周 28 ~37 周 , 平均孕周 (33.5±2.7 )周 ;另選同期收治的 90 例剖宮產普通型前置胎盤孕婦作為對照組 , 年齡 25 ~44 歲 , 平均年齡 (27.6±3.9)歲 , 孕周 27 ~37 周 , 平均孕周 (34.1±2.5 )周。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等方面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產婦在妊娠 28 周后 , 經 B 超檢查顯示 , 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 , 部分產婦胎盤下緣可達到或者覆蓋宮頸內口 ,并且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 就可以判定是前置胎盤。產婦胎盤植入系胎盤絨毛需要侵入子宮部分肌層 , 在具體診斷時應當綜合使用病理學以及臨床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徒手剝離發生困難 , 胎盤剝離后產婦子宮收縮良好但是出血情況無法有效控制;經病理切片輔助在子宮平滑肌內可觀察到絨毛組織。產婦胎盤植入部位:根據產婦個人情況可選擇瘢痕、肌壁以及膀胱等;植入方式:根據情況進行粘連、植入以及穿透。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 , 產后出血量 , 統計兩組胎盤植入發生率和子宮切除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產婦手術時間及術后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 (87.43±25.19)min, 對照組為 (50.37±15.29)min (P<0.05),觀 察 組 產 后 出 血 量 為 (2395.83±367.54)ml, 遠 高 于 對 照組 的 (892.54±391.42)ml, 兩 組 比 較 差 異 具 有 統 計 學 意 義(P<0.05)。
2. 2 兩組胎盤植入及子宮切除情況比較 觀察組胎盤置入占據 43.3%, 子宮切除為 18.9%, 對照組則分別為 8.9% 和 2.2%,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本組研究中對胎盤植入者采取了局部切除植入的胎盤組織 , 并且給予縫合出血面、行子宮動脈結扎或者宮腔填塞紗條處理 , 假若上述方法均無效 , 則需要考慮行子宮切除術。本組研究中 , 兩組均無孕產婦死亡病例 , 對于出血多者 , 給予了及時輸液、輸血等措施 , 所有產婦均康復出院。
兇險型前置胎盤是造成導致胎盤粘連以及置入 , 進而導致產婦產后出血的一個主要原因。現階段臨床上對于兇險型前置胎盤出現胎盤植入的病因尚存在爭議 , 推測可能是和產婦胎盤絨毛組織侵蝕能力以及蛻膜組織間的平衡失調存在密切關系[2]。產婦如果伴有不孕治療史、剖宮產史或者孕婦年齡增加都會提高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對于子宮手術史尤其是剖宮產史產婦來說 , 可能造成子宮內膜損傷 , 也是導致前置胎盤伴植入的一個關鍵危險因素。產婦行剖宮手術后子宮內膜發生受損 , 受到切口處瘢痕愈合不良的影響 , 體內絨毛和胎盤極易機體侵入肌層或則漿膜層 , 從而引發前置胎盤伴植入[3]。本組研究中發現 , 觀察組產婦胎盤植入率和對照組相比 , 明顯較高 (P<0.05)。同時觀察組發生產后出血和切除子宮率也遠遠高于對照組。
臨床上在兇險性前置胎盤的圍手術中必須要提供良好的醫療監護設備 , 選擇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產科醫師和麻醉師 , 通常來說 , 腹部切口建議選取產婦下腹正中縱切口 ,目的在于幫助術野暴露和搶救 , 如果出現進腹困難時應當注意避免膀胱以及腸道損傷 , 注意在開腹后應當仔細觀察子宮和周圍臟器之間的粘連情況 , 注意下推膀胱腹膜反折 , 防止大出血切除子宮時造成產婦膀胱誤傷。同時 , 還應當根據產婦情況選擇吸收線 8 字縫扎出血點以及宮腔紗條填塞處理 ,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行雙側子宮動脈結扎或者子宮背帶式縫合等 , 并給予及時輸液、輸血等措施 , 所有產婦均康復出院。本組研究中采取了上述措施后 , 無一例孕產婦死亡 , 均康復出院。
綜上所述 , 臨床醫生應當掌握好剖宮產特征 , 盡量減少剖宮產 , 以降低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 , 確保孕產婦生命安全。
[1]陳勇蘭 , 金明華 . 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 27 例臨床分析 . 中國實用醫藥 , 2011, 6(10):52.
[2]康蘇婭 . 10 例兇險性中央型前置胎盤的臨床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 2010, 31(15):2428.
[3]彭軟 , 謝紅寧 , 楊建波 , 等 . 胎盤植入的產前超聲診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 2010, 21(1):67.
2014-05-14]
465200 河南固始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