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甫
低位小切口在甲狀腺瘤切除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劉甫
目的 探討低位小切口在甲狀腺瘤切除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60 例甲狀腺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 每組 30 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的大切口手術方法切除甲狀腺瘤 , 觀察組患者實施低位小切口切除甲狀腺瘤。記錄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手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術中的失血量及手術時間。結果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顯著小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 , 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低位小切口在甲狀腺瘤切除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 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 減少術后瘢痕 , 有美容效果。
甲狀腺瘤 ;低位小切口 ;術后瘢痕
甲狀腺瘤是常見的甲狀腺組織良性腫 , 甲狀腺瘤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瘤的常用方法 , 而傳統(tǒng)的甲狀腺瘤切除術采用的是大切口 , 患者術后頸部留有顯著的瘢痕 , 嚴重影響到患者術后頸部美觀 , 患者不容易接受。本文選擇本院甲狀腺瘤患者 , 觀察低位小切口在此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甲狀腺瘤患者 60 例 , 上述患者均表現(xiàn)為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 , 均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上述患者均為本院 2010 年 11 月 ~2013 年 11 月期間收治病例。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 30 例 , 男 14 例 ,女 16 例 , 年齡最小為 18 歲 , 最大年齡為 71 歲 (平均年齡為36.2 歲 );其中單發(fā)甲狀腺結節(jié)共 24 例 , 雙側甲狀腺結節(jié) 6 例。對照組患者 30 例 , 男 13 例 , 女 17 例 , 年齡最小為 19 歲 , 最大年齡為 70 歲 (平均年齡為 35.8 歲 );其中單發(fā)甲狀腺結節(jié)共 22 例 , 雙側甲狀腺結節(jié) 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的大切口手術方法切除甲狀腺瘤 , 觀察組患者實施低位小切口切除甲狀腺瘤 :麻醉成功后 , 采取頸前正中胸骨上 1~1.5 cm 實施切口 , 切口長約3~6 cm, 逐層分離 , 分離甲狀腺腺葉 , 游離甲狀腺下極 , 辨別喉返神經(jīng) , 對甲狀腺下動脈進行結扎 , 對喉返神經(jīng)進行游離 ,直到喉部 , 對腺葉的后側進行分離 , 腺葉游離活動后對甲狀腺上極進行解剖。處理甲狀腺上極和下極后 , 對該側的甲狀腺組織進行切除 , 對該側的甲狀腺實施次全切或者部分切除。在對甲狀腺上下極進行解剖分離時 , 要詢問患者 , 避免對喉返神經(jīng)及喉上神經(jīng)的損傷。處理切口 , 在甲狀腺窩內(nèi)放置引流條 , 對皮下和頸闊肌實施全層縫合。做好術后處理。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手術切口長度 ,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失血量及手術時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4.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檢驗 , 以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測量的手術切口長度為 (5.1±0.6)cm ;對照組患者測量的手術切口長度為 (6.4±1.2)cm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 間 為 (4.4±1.6)d ;對 照 組 患者住院時間為 (6.2±0.7)d ;觀察組術中失血量為 (40.2±10.5)ml;對照組術中失血量為(73.5±14.3)ml;觀察組手術時間為 (38.6±5.8)min ;對照組手術時 間為 (65.4±10.7)min。觀察組 手術切口長度顯 著小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 , 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甲狀腺瘤是常見的甲狀腺良性病變 , 手術切除是其主要治療措施 , 傳統(tǒng)的手術切口較多 , 對周圍結構損傷較多 , 影響了術后頸部美觀 , 患者不容易接受。采用低位小切口手法方法切除甲狀腺瘤 , 術中出血量小 , 由于創(chuàng)傷小 , 術后住院時間段 , 術后恢復快[1-3]。在小切口中 , 甲狀腺前肌群不需要手術切斷 , 甲狀腺的前肌群沒有受到損傷 , 所以術中出血量少 , 術后不會導致皮下結節(jié)及頸前肌群粘連等 , 術后瘢痕形成少[4,5]。本文結果顯示 , 觀察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觀察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說明低位小切口在甲狀腺瘤切除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 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 減少術后瘢痕 , 有美容效果。
用醫(yī)藥 , 2011, 35(1):52-53.
[2]周霖 . 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瘤的療效觀察 .中國當代醫(yī)藥 , 2012, 17(2):174-177.
[3]易磊磊 , 羅淞 , 冉進寶 . 傳統(tǒng)手術與低位小切口行甲狀腺瘤切除的臨床對比研究 .當代醫(yī)學 , 2012, 21(4):20-21.
[4]葉紅 . 80 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瘤的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及對比分析 .醫(yī)藥論壇雜志 , 2012, 10(1):18-19.
[5]王成志 , 趙雪峰 , 韋劍 . 改良式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 + 美容縫合 66 例體會 .當代醫(yī)學 , 2010, 32(3):78.
2014-04-22]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
[1]楊晏東 . 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