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
惡性梗阻性黃疸的圍手術期護理
江平
惡性梗阻性黃疸 ;圍手術期 ; 護理
惡性梗阻性黃疸是指惡性腫瘤引起的膽道系統阻塞而致黃疸的一組疾病 , 臨床常于壺腹部癌、胰頭癌、肝門癌等。由于本組患者病程長 , 手術復雜 , 術后并發癥多 , 且往往有肝功能損害。因此 , 除精心手術外 , 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是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的重要環節。現就本院近年收治的11例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本組共 11 例患者 , 其中壺腹部癌 5 例 , 胰頭癌 3 例 , 肝門癌 2 例 , 膽總管下段癌 1 例;男 9 例 , 女 2 例;年齡最大 76 歲 ,最小 45 歲。本組病例中 6 例行根治術 , 即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其余 5 例因無法根治而行膽道引流術 , 以緩解黃疸。
術前除一般外科大手術準備外 , 重點應做好如下護理。
2. 1 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病程長 , 伴有緊張、焦慮心理以及對手術的恐懼心理 , 應主動熱情地介紹醫院情況、疾病治療情況、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有關注意事項 , 鼓勵患者訴說需求 , 及時給予解決 , 以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 , 使患者解除顧慮 , 改善情緒 , 充分休息。同時做好家屬安慰解釋工作 ,使其與醫護配合 , 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 2 增強營養 , 糾正水 /電解質紊亂 , 控制呼吸道及膽道感染 , 增強機體免疫力和對手術的耐受性 ,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前均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及低脂肪飲食。對胃納差、進食量少者 , 術前給予靜脈營養治療。貧血、低蛋白血癥及腹水者術前給予輸血、白蛋白及血漿。本組病例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膽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 , 均選用對肝腎無損害的敏感抗生素予以控制。
2. 3 保護肝臟。注意肝功能損害程度及黃疸的消長 , 行護肝治療。本組病例均有肝功能損害 , 應定期抽血檢查 , 術前給肌苷、肝太樂、維生素C、三磷酸腺苷、輔酶A等口服或靜脈滴注以改善肝功能 , 并常規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維生素K1。
2. 4 皮膚護理。本組病例中 8 例有皮膚痛癢癥狀 , 其中 2例入院時腹部部分皮膚搔破。應向患者說明皮膚瘙癢是由于膽鹽刺激所致 , 術后隨著黃疸的消退痛癢隨之消失。可予熱水沖洗 , 嚴禁搔破 , 對破損皮膚涂膚輕松軟膏。
2. 5 術前 3 d 按腹部外科大手術常規護理 , 特別注意預防感冒 , 注意飲食衛生 , 防止腹瀉 , 口服抗生素等腸道準備。
3. 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因該疾病手術時間長、范圍廣、出血多 , 且患者凝血功能差 , 易出血 , 故應特別警惕休克的發生。術后應每 30 分鐘測脈搏、血壓 1 次至平穩 , 并注意有無腹痛、腹脹癥狀及腹部體征變化。
3. 2 保持各引流通暢 , 記錄引流液性質及量。一般術后24 h 內血性滲出較多 , 以后逐漸減少。如引流出大量血性滲出液 , 應結合其他情況考慮內出血 , 及時予以相應處理。
3. 3 持續吸氧 , 保證輸液通暢 , 準確完成擴容、抗生素、維生素等各種藥物的治療計劃。
3. 4 準確記錄 24 h 出入量 , 如每小時尿量少于 30~50 ml, 應注意是否急性腎功能衰竭 , 及時與醫生聯系處理。
3. 5 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 禁食期間做好口腔護理 , 保持胃腸減壓通暢 , 鼓勵患者深呼吸及咳痰 , 定時翻身拍背 , 保持床單平整干燥 , 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瘡發生。
3. 6 嚴密觀察有無并發癥 ①內出血及休克 :術后早期出血多發生在手術后 36 h 內 , 術后晚期出血多發生在術后 2~12 d。原因復雜 , 或吻合口出血 ;或胰瘺 , 胰酶腐蝕血管出血 ;也可因應激性潰瘍出血。本組2例表現為引流管內流出較新鮮血液 , 1 例表現為嘔血、便血。術后均應用維生素 K1及甲氰咪胍等預防治療出血。②警惕吻合口瘺的發生:本組發生胰瘺及膽瘺各 1 例 , 主要表現為上腹劇痛、發熱 , 出現腹膜刺激征 , 腹腔引流液增多。胰瘺者引流液混濁 , 含淀粉酶增高 ;膽瘺者引流液為黃色 , 內含膽紅素。一旦發生即持續負壓吸引 , 加強支持療法 , 給足量抗生素 , 2 例均治愈。③腹腔膿腫:由于術中膽胰液污染及術后機體抵抗力下降 , 容易發生腹腔感染 , 本組發生膈下膿腫 1 例 , 經穿刺抽膿、足量抗生素應用后逐漸治愈。因此 , 術后應加強臨床護理 , 注意無菌操作 ,預防交叉感染 , 合理應用抗生素。
3. 7 禁食期間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因本組為黃疸患者 ,其完全胃腸外營養 (TPN)治療必須遵循對肝功能無損害的原則 , 氮熱比一般不超過 1:150~180。對一時性高血糖患者 , 應調整胰島素用量。
2014-04-30]
402260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