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PFNA和DHS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
王旭
目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和比較采用DHS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于本科室進行治療的96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A組(PFNA組)48例和B組(DHS組)48例。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骨折愈合時間。結果A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骨折愈合時間都低于B組, 兩組數據,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療效對比, 療效接近(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PFNA比DHS更適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螺釘;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人;骨質疏松
患有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人數正不斷增加[1]。股骨粗隆間骨折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有極大影響。如果選擇保守治療, 會并發肺炎、褥瘡, 髖關節畸形, 活動力下降, 同時需要長時間的臥床, 極易造成患者的死亡;通過手術內固定可以使并發癥的發生率、病殘率、死亡率降低。所以, 對其治療方法的選擇就非常關鍵。作者選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PFNA和DHS內固定方法治療96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于本科室進行治療的96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骨密度檢或X線片皆顯示有明顯的骨質疏松。
當Singh指數為Ⅳ度以下時, 可以確認為骨質疏松, 將其隨機分為A組48例和B組48例。A組的48例患者中, 男性31例, 女性17例, 年齡58~80歲, 平均年齡(73.2±5.3)歲。B組的48例患者中, 男性32例, 女性16例, 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4.6±4.8)歲。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比較, P均>0.05, 均無顯著性差異,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A組患者應用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 B組應用DHS內固定手術治療。
1. 3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骨折愈合時間, 骨折愈合標準:X線片示有連續性骨痂在骨折處生成;局部無異常活動;局部無縱向叩擊痛及壓痛;患者能平地連續行走3 min不扶拐。療效標準:差<70, 可70~79, 良80~89, 優≥90。
1. 4統計學方法 將統計評估及檢測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7±8)min, 出血量(171±23)ml,骨折愈合時間(13.4±1.3)d, 臨床療效優良率90.56%。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05±17)min, 出血量(427±58)ml骨折愈合時間(14.7±2.6)d, 臨床療效的優良率88.47%。A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骨折愈合時間都低于B組, 兩組數據,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療效對比, 療效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多為老年人[2], 相比于其它部位的骨折, 其病死率和致殘率最高。股骨粗隆間骨折有兩種治療措施, 即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醫學家們已經認定早期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法。雖然手術內固定技術不斷進步, 但是骨質疏松的老年人患者很容易手術失敗。這已成為一個臨床難題。股骨近端髓內釘(PFN)的升級產品是PFNA。PFNA設計更加合理, 改進了PFN的缺點。DHS固定手術創傷較大, 是一種髓外固定, 且有可能導致髖內翻[3], 尤其是反粗隆間骨折的手術中固定失敗率較高, PFNA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骨折愈合時間都低于DHS, 所以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優于DHS。PFNA可以防止股骨近端發生并發癥, 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機率, 固定骨折端防止旋轉, 使內固定的牢固性得到提高, 又因其手術時間短, 術中出血量少, 還縮短了骨折愈合的時間, 所以PFNA比DHS更適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 適宜臨床廣泛應用。
[1] 李光輝, 夏仁云, 王體沛, 等. 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手術風險及療效.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6, 13(20):1538-1539.
[2] 周青, 沈云.股骨轉子間骨折兩種髓內固定方法的比較.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5, 7(8):730-733.
[3] 文良元, 許多良, 蔡恒江, 等.骨質疏松與老年髖部骨折.中華骨科雜志, 2002, 22(9):542-545.
114000 鞍山市中心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