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重視年齡因素對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安全性的影響
余俊
目的促進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療水平的提高。方法依據老年群體生理等特性并結合47例老年CHF患者藥物治療情況進行分析論述。結果我國老齡化社會導致老年CHF患者群體增加, 而年齡因素使老齡患者藥物體內過程的特殊性, 使得需長期進行藥物治療的CHF患者, 年齡因素對藥物使用安全性的影響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前提下, 對47例老年CHF患者治療, 沒有因藥物安全性因素而導致調整或停止用藥的事例出現。結論重視年齡因素對藥物使用安全性的影響, 將促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水平的提高。
慢性心力衰竭;年齡;老齡化;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屬, 對于該病的治療, 藥物是唯一的治療手段。流行病學顯示, 年齡是該病最主要易患因素之一, 老年為高發病群體[1]。源于生理機能的下降及應激時保持內環境穩定的能力減弱, 老年群體具有對藥物不良反應敏感性上升和對藥物引起損傷恢復能力的下降等特性[2], 因此, 對于需長期藥物治療的CHF老年患者, 忽視用藥對象的年齡因素,將導致臨床用藥安全性降低。鑒于此, 為促進老年CHF群體藥物治療水平的提高, 在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的實情下,從年齡因素角度, 考慮用藥方案的設計是必須的, 也是刻不容緩的。
依據老年群體生理特性、藥物體內過程和CHF藥物治療特點及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狀況, 并結合臨床47例老年CHF患者藥物治療情況進行分析論述。
2. 1社會老齡化情況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大量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齡群體規模飛速擴大。人口快速老齡化目前已成為社會面臨日益嚴重的問題[3]。CHF發病與年齡因素極其相關, 是老年群體最主要的多發病和常見病,隨著社會老年群體快速擴大, 老年CHF患者群體也相應隨之增加, 因此, 作為特殊的社會服務單元之一的臨床醫學, 在服務對象群體構成發生改變時, 調整服務模式, 適應服務對象的需求, 應及時準確。CHF為臨床常見病, 對于該病的治療, 均有比較成熟的治療方案, 然而, 老年CHF群體的擴大,針對老年生理特性, 從提高藥物使用安全性的角度, 重視年齡因素對老年患者用藥的影響, 須刻不容緩。
2. 2藥物與機體相互影響評價與重視老年群體用藥安全評估藥物對機體作用及機體對藥物的影響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的根本。由于藥物研發系統的市場特性, 以老年群體生理特性進行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藥物的開發, 一直是空白。就目前廣泛使用的CHF藥物來說, 針對老年患者的使用, 臨床醫生只能根據經驗或根據患者藥物反應情況, 進行臨時調整。因此, 重視老年群體用藥安全性, 不僅只是臨床醫生的責任, 而是全醫療相關行業都應關注的社會問題。
2. 3老年群體生理特性與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安全性評估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體內過程可被年齡因素顯著影響。年齡影響胃pH值和腸道血流量等進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年齡對心輸出量影響, 可使得老年患者心輸出量減少伴隨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而影響藥物的分布;肝臟是人體藥物代謝的最主要器官, 年齡對肝血流量及代謝酶活性的影響,將影響藥物的體內代謝過程;腎功能改變是影響藥物安全性的最重要生理因素, 年齡導致腎灌注下降致腎小球濾過和尿素清除率下降等, 影響藥物體內的排泄過程[4,5]。鑒于年齡因素對藥物體內過程影響的顯著性, 因此, 對于老年CHF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時, 應充分考慮年齡因素藥物治療方案安全性的影響。如:地高辛年齡相關的腎功能降低可增加老年人中毒風險, 因此, 該藥使用時, 綜合考慮其他中毒因素(體重、藥物相互作用等)后, 進行地高辛給藥劑量調整;ACE抑制劑選用, 對于老年患者肝腎功能情況, 采用雙消除途徑的藥物為好, 卡托普利主要為腎排泄, 而福辛普利為肝腎雙途徑消除, 因此, 老年CHF患者使用ACE抑制劑時, 多角度考慮機體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以使安全用藥最大化;心力衰竭治療中, 袢利尿劑比噻嗪類更有效, 速尿為臨床常用袢利尿藥,而該藥導致的電解質平衡紊亂, 對老年患者危害嚴重, 因此,監測老年患者電解質平衡情況, 可促進該藥的臨床用藥安全。
2. 4重視年齡因素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藥物使用安全的影響 臨床醫學的發展, 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基礎之上的,醫院臨床科室疾病治療模式也來源于經驗的積累, 對于CHF患者的治療, 大部分專科臨床醫生因經驗積累而形成了職業習慣。然而, 目前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導致老年群體規模激增的新形勢下, 臨床中需要著重考慮患者年齡因素對診療安全性的影響, 成為了治療方案設計的框架, 因此, 不重視年齡因素對用藥安全影響的環境中形成的職業習慣, 應盡快加以糾正。
2. 5重視年齡因素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藥物治療評價在強調重視年齡因素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用藥安全評價的條件下, 對4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21例,女性26例, 平均年齡72.3歲)進行相關藥物治療, 治療期間,沒有因藥物安全性因素而導致調整或停止用藥的事例出現。
診療過程中強調對個體因素的重視, 是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強調的重點, 老年群體生理特性有別于其他年齡段群體生理特性, 對老年患者的診治, 按EBM, 重視年齡因素的影響是必然的[6], 然而老年醫學目前僅處于起步的初級階段, 其影響力不足以使已形成常規治療模式職業習慣的臨床醫生, 均重視年齡因素對老年患者藥物使用安全性的影響。對于CHF疾病而言, 藥物治療是唯一的并且是長期的, 因此, 重視該病藥物治療安全性的評價, 對于治療結果和預后非常重要。老年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敏感性上升和對藥物引起損傷恢復能力下降等特性提示, 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用藥方案的設計, 年齡影響藥物使用的安全性, 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1] 王秀蘭, 李虹偉, 張淑文.臨床藥物治療學心血管疾病. 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19-22.
[2] Resnick NM, Marcantonio ER. How should clinical care of the aged differ. Lancet, 1997 , 350(9085):1157-1158.
[3] 吳華, 劉婷婷.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辯證思考.改革與開放, 2011(18):145-146.
[4] Swift CG.Clinical pharmacology in the elderly. Scott Med J, 1979, 24(3):221-223.
[5] Rowe JW, Andres R, Tobin JD, et al. The effect of age on creatinine clearance in men: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y.J Gerontol, 1976, 31(2):155-163.
[6] 王家良, 吳一龍.循證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1.
貴陽市衛生局科學技術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1筑衛科技合同字第14號)
550011 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