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
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黃明
目的分析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方法58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29例行常規護理, 乙組29例行舒適護理。觀察、比較甲組和乙組的護理效果。結果乙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甲組, 治療舒適度高于甲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 并發癥較少, 治療舒適度較高, 值得推廣。
血液透析;舒適護理;應用效果
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尿毒癥、腎衰竭等疾病的主要方式, 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向體外引流, 與電解質溶液在透析器中彌散、對流, 以此維持酸堿及電解質平衡、清除代謝廢物,達到物質交換的效果[1]。血液透析還能清除患者體內多余的水分。現選取2012年12月~ 2013年1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58例, 對其舒適護理的應用方法和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 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2012年12月~ 2013年1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58例, 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共29例, 男16例, 女13例, 年齡24~81歲, 平均年齡(48.65±5.26)歲。乙組共29例, 男17例, 女12例, 年齡25~82歲, 平均年齡(48.63±5.08)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對甲組進行常規護理, 由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血液透析, 治療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 一旦引起并發癥, 應立即向主治醫生報告, 并準確記錄。對乙組進行舒適護理。①環境:對透析室內的濕度、溫度進行適當調節, 以免對患者造成不適。室內濕度以55%~60%為宜,室內溫度以23~25℃為宜。定期開窗通風, 以30 min/次、1次/d為宜。保證室內光線柔和, 消除噪音。每日清潔病房,保持整潔、干凈。②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導:熱情的向患者講解相關知識, 促使患者正確認識血液透析, 消除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將相關知識制成手冊, 免費發放至患者手中,便于患者隨時接受教育。定期開展講座, 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真實病例向患者介紹經驗, 促使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提高治療配合度。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 全面了解每位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及心理負擔, 并積極給予指導。③生理:透析前, 向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良好配合。為了緩解疼痛, 治療時應與患者談論其感興趣的話題,播放歡快、輕松的電視節目或音樂等, 分散注意力。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 預防治療時間較長引起的肢體活動受限, 緩解不適, 動作應輕柔。④防止并發癥:對血管通路進行妥善處理, 包扎內瘺時松緊度應適宜, 提高舒適度。提倡患者飲食均衡, 低鹽飲食, 不能盲目飲食, 每日必須保證維生素及優質蛋白的攝取量。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 應適當的進行室內運動, 防止肢體關節出現萎縮及僵化, 運動須在家屬陪同下進行。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 倡導其適當的進行戶外運動。
1. 3觀察指標 觀察甲組和乙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治療舒適度進行調查, 并比較。舒適度=(舒適+基本舒適)/總例數×100%。
1.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中6例出現并發癥, 發生率為20.69%, 其中2例低血壓, 3例胸背痛, 1例嘔吐惡心。乙組中2例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6.90%, 其中1例嘔吐惡心, 1例胸背痛。乙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甲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甲組治療舒適度為72.41%, 其中8例不舒適, 12例基本舒適, 9例舒適。乙組治療舒適度為96.55%, 其中1例不舒適, 9例基本舒適, 19例舒適。乙組治療舒適度高于甲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并發癥較多, 對患者造成的危害較大, 降低舒適度。做好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護理對提高治療配合度、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作用。舒適護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 以提高患者治療舒適度為目的, 從社會、心理、精神和生理等多個方面展開護理。在本文研究中, 對甲組進行常規護理, 對乙組進行舒適護理, 乙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90%, 治療舒適度為96.55%, 甲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69%, 治療舒適度為72.41%, 乙組并發癥較少, 治療舒適度較高, 提示舒適護理對減少并發癥、提高治療舒適度具有較大意義。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應用價值較大, 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
[1] 江少波.舒適護理模式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探討.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19):45-46.
2014-06-30]
475300 河南省蘭考縣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