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萍 陳新宇
骨折患者人性化護理體會
張鳳萍 陳新宇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改善高齡骨折患者情緒狀態方面的效果。方法88例進行休養的骨折患者進行相關的病情調查, 隨機進行分組, 其中對照組44例, 觀察組44例, 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人性化護理, 后將兩組患者在進行心理護理前后的相關病情數據改善情況及相關治療措施進行系統整理與規劃, 針對相關數據進行合理的對比說明。結果觀察組中的骨折患者在各方面都要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從骨折患者的病情好轉程度上來看, 合理適當的人性化護理能夠較快的緩解骨折患者的焦慮狀況, 促進患者的術后快速康復, 獲得較高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人性化護理;高齡骨折;情緒狀態
1. 1一般資料 針對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進行休養的骨折患者進行相關的病情調查, 合理科學的選擇調查患者, 參與病情調查的骨折患者共88例, 隨機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44例, 觀察組44例, 就全體骨折患者來說, 男女比例為49:39, 其中男49例, 女39例, 患者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9.3±5.6)歲, 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現的數字為:手骨骨折16例, 肋緣骨骨折12例, 胸腔處肋骨骨折11例, 腳部骨折11例, 大腿骨折19例, 其他部位骨折19例。兩組骨折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了解護理人員的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在骨科的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自覺地開展人性化護理。為了全面的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醫院為此特別開設了人性化護理相關課堂, 讓每一位護理人員充分了解護理學工作的發展趨勢, 對人性化護理服務的理念和要求做到切身體會, 以后才可以在病房開展對患者的人性化護理, 從而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此外還要對護理患者的醫護人員的行為和語言進行培訓。
1. 2. 2提供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對相應的科室進行了裝修, 各種設備都采用人性化設計, 增添了方便的骨科床、餐板,病房設有中央空調、電視機、衛生間, 床頭有呼叫器, 以便患者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能盡快呼叫醫護人員。在每個護士站配有微波爐, 以滿足患者進餐要求。
1. 2. 3心理護理。80%的骨折患者會產生煩躁、急促、恐慌等心理情緒, 這種心理情緒的產生迫使醫護人員在進行相關心理護理時, 要著重于心理方面護理的重要性。積極、主動、耐心地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和溝通, 使患者本人及家屬對臨床護理更加重視, 增強其戰勝疾病的勇氣, 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 2. 4安全管理的方法。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護理人員要根據各自科室的情況, 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來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 從而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 配合護理, 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護理安全隱患[1]。
1. 2. 5患者要遵照醫囑進行服藥, 此舉可保證醫護人員能夠通過骨折患者的生理表現、生命特征來進行合理化判斷,并做出相應的護理干預工作。醫護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要尤為注重骨折患者傷口感染情況和傷口壓瘡情況, 醫護人員在進行護理的時候, 要采取人性化的護理模式, 從患者的心理方面出來, 采用關心呵護的護理方式, 讓患者放下心中的戒備和壓力, 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帶來的溫暖和關心,使患者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心理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放松, 使患者樹立堅定的信心, 基于此種要求的出現, 就需要醫護人員在進行護理時, 態度謙和, 保持微笑, 言語得當, 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 盡自身最大能力保證患者的情緒平和穩定, 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1. 3療效評定標準 ①為了維護此次調查的公平公正, 在SAS和SDS調查評分環節, 采取使用20個調查題目為基礎,調查所得分數總和后, 按乘1.25的方式得到最終的標準分數,其中SAS和SDS的分值表示為分數越高, 患者情緒越不穩定, 抑郁癥狀明顯, 分值越低, 患者好轉越快, 情緒越穩定。②在患者恐怖視覺模擬評分方面, 最好應以10分制為評分標準, 0分表示患者無恐懼感, 10分表示患者恐懼感強烈, 分數標準依次遞增, 恐懼感依次強烈, 但最終評定結果都以患者的真實感覺為主, 合理保證整個評定公正公平。
1. 4統計學方法 數據在進行統計過程中,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進行個性化護理前后:對照組, 護理前SAS評分(52.1±5.7)分, 護理后SAS評分(38.4±4.9)分;護理前SDS評分(55.2±5.3)分, 護理后SDS評分(40.0±3.9)分;護理前恐懼視覺模擬評分(7.1±1.2)分, 經過護理后的恐懼視覺的模擬評分為(4.6±0.8)分;護理前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好的患者有26例占59.1%, 護理后治療依從性較好者34例占77.3%。觀察組, 護理前SAS評分(52.5±5.4)分, 護理后SAS評分(24.7±6.0)分;患者在護理前的SDS評分(56.1±5.1)分, 護理后SDS評分(23.1±4.5)分;護理前恐懼視覺模擬評分(7.0±1.1)分, 護理后恐懼視覺模擬評分(2.1±0.3)分;護理前治療依從性較好者25例占56.8%, 護理后治療依從性較好者39例占88.6%。因此, 兩組患者在進行個性化護理前后SAS、SDS、恐懼視覺模擬評分及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的骨折患者在各方面都要好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整個護理過程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 可保證患者在進行治療時, 心理焦慮抑郁情況減輕, 同時還可讓患者親身感受如自己的親人照顧般的溫暖感覺, 也可突出人性化護理的治療模式的優質性, 高效性, 同時還可使護理工作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系統的人性化模式, 使更多患者受益。因此人性化護理模式下的患者在改善情緒狀態方面的效果會更加顯著,此種護理模式應大力推廣, 使得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1] 陳靖, 陳玉琴, 何捷.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臨床護理效果觀察. 重慶醫學, 2011, 40(9):93.
2014-07-07]
136200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醫藥分院